白骑士物语吧 关注:2,009贴子:98,043
  • 6回复贴,共1

[辨析]辨证唯物主义中的物质概念——兼答李泽健先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辨证唯物主义中的物质概念——兼答李泽健先生
研究和批评一种理论,首先就要把这种理论搞懂,这是常识;但,遗憾的是,李泽健先生的“对物质概念的重新定义”一文,在我看来,就没有搞懂辨证唯物主义,所以,李先生的批判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
李先生的文章:http://www.chinathink.net/forum/dispbbs.asp?boardid=3095&star=1&replyid=1049532&id=228935&skin=0&page=1 


1楼2010-04-27 15:10回复
    让我们先简略地谈一下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概念。
    这个概念是列宁下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对于这个定义需要进行一番解释:
    第一,这个定义是从物质和意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来把握物质的。说它们是对立的,是因为,虽然从本体论上说,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意识也统一于物质;但只有先从认识论的角度,把物质和意识区分开来,才能展开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样的最基本的哲学关系。说它们是统一的,是因为,如果解决了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之后,还仍然把物质和意识绝对对立,就是错误的,毕竟意识只不过是人脑的属性,意识不可能在物质世界之外形成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列宁的这个物质定义表明,只是在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语),毕竟,世界统一于物质。通过这个定义,列宁指出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这就反驳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第二,这个定义说明,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物质是人的感觉可以反映的对象,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这就反驳了不可知论。
    第三,这个定义指出了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把哲学的物质概念同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结构区别开来,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具体物质形态一方面千差万别,纷繁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共同本质、共同特性,就是它们都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无论它们的具体结构如何,形态怎样,一切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不管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千变万化,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同本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列宁正是从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它们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和普遍属性——客观实在性,从而定义了哲学的物质概念。这个物质概念具有深刻的辩证性,反驳了形而上学。
    第四,列宁说:“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对于这一点,要作全面的理解:
    1、从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来说,物质只能有一个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2、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根本特性,是从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来说的,这并不意味着物质世界本身就没有别的普遍属性了。物质除了客观实在性这一根本特性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基本属性,例如,运动、时间和空间、矛盾、质和量、连续和中断……等等。
    3、如何认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要靠人们的实践。只有通过实践认识了客观存在着的林林总总的具体事物和现象,才能认识它们的共性——客观实在性;因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2楼2010-04-27 15:11
    回复
      说完了这些之后,再来评析李先生的观点。
      下面文字中的红色部分是李先生的文字。
      在高中学《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困惑:意识是不是物质?有人可能会说,意识当然不是物质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请先不要急着下结论,意识是不是物质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物质的定义然后再来做结论吧。
      物质定义的含糊性
      什么是物质?课本上的解释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看看意识究竟是不是物质,意识依赖于人的意识吗?你可能会说意识当然依赖于人的意识了,可我当时是这样想的:首先,意识的内容虽然依赖于人的意识,但是意识的存在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你能让自己没有意识吗?你能让世界上的人们都没有意识吗?显然是不能的,由此看来,意识所能决定的最多也就是能让意识去反映什么的问题,至于能不能有意识则不是意识所能决定得了的,所以意识是客观的;其次,人类的意识能够为意识所反映,人们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意识的存在,而且还能够反映意识的内容及其形式,我们平时所说的各种思维方式难道不就是意识的表现形式吗?既然意识能满足物质定义中的两个条件那么意识当然也就应该是物质了,最起码也应该称其为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
      可能还有人会说,意识不是客观实在所以它不是物质,那我们现在就要考虑一个问题: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客观的存在又不是实在那你说它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解释客观实在的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这段话就会发现,这段话所表达出来的含义其实与物质定义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没有什么差别: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但是与物质定义的一个区别在于,列宁在这里使用了“存在”一词,我在这里不是要咬文嚼字,也许列宁在使用存在一词的时候本身并没有注意到它的含义,也许存在一词本身就是我们在翻译列宁原文的时候加上去的自己的一种理解,但也有可能是列宁刻意用存在一词来说明客观实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存在一词在此没有特别的含义,那么物质的定义与客观实在这一概念就是一个循环解释: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什么?客观实在就是客观实在或者说客观实在就是物质。
      我们先不管存在一词的出现属于是哪一种情况,让我们来看看存在一词的含义:“表征世界万事万物普遍特性的哲学概念。既包括一切物质实体的存在,也包括一切物质属性和关系的存在,其中包括物质的特殊属性,即意识、思维的存在”(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等主编.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上卷.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第211页.)。这段话的阐述是再明确不过了:意识是存在。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理出这样一个思路:意识是存在,存在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物质,那么意识也是物质。由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物质不仅包括实物,也包括一切物质属性和关系。说到底,存在的概念就是物质的概念。
      ——————————李先生的理出的那个思路是不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
      辨证唯物主义的思路是:
      1、意识是存在的。
      2、意识的存在状态不同于物质的存在状态,就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意识是对于物质的依赖性的、派生性的存在。从本体论上说,意识的存在诚然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是,意识也还不是物质。因为,意识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是根源于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属性);既然人脑这种特殊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所以,作为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的意识自然就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所以,从本体论上看,肯定“意识的存在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你能让自己没有意识吗?你能让世界上的人们都没有意识吗?显然是不能的”,这是正确的。
      但是,既然意识是对于物质的依赖性的、派生性的存在,所以,就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意识是主观的存在,而物质是客观的存在:这是两种不同的存在。
      3、所以,有两种存在:主观的存在,和客观的存在。这在“(存在)表征世界万事万物普遍特性的哲学概念。既包括一切物质实体的存在,也包括一切物质属性和关系的存在,其中包括物质的特殊属性,即意识、思维的存在”这句话中表述得很清楚。意识、思维的存在就是主观的存在。李先生说“存在是客观实在”,这是不对的。
      李先生说:“人类的意识能够为意识所反映,人们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意识的存在,而且还能够反映意识的内容及其形式,我们平时所说的各种思维方式难道不就是意识的表现形式吗?”这也是正确的。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当然能够被当作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时,意识就变成客体了,这就从本体论的领域进入到认识论的领域了。
      所以,李先生的理出的那个思路“意识是存在,存在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物质,那么意识也是物质”是不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这里的关键在于:存在是分为主观存在和客观存在的。 


      3楼2010-04-27 15:11
      回复
        物质和意识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可以说其他所有概念都是从这两个概念衍生出来的。诚如我们前面的分析,如果不把物质理解为存在的话,物质概念实际上就是一个什么也没有说清楚的概念,如果把物质概念理解为存在的话,是不是就能说清楚问题了?没有,事实上如果把物质概念理解为存在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引起更多的矛盾。
        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运动,恩格斯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马恩选集》第三卷第491页)。在这里我们要看清楚了,这里说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存在的定义:“表征世界万事万物普遍特性的哲学概念。既包括一切物质实体的存在,也包括一切物质属性和关系的存在,其中包括物质的特殊属性,即意识、思维的存在。”这里说存在包括一切物质属性。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物质就是存在,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运动也是物质,是物质的一种形态。这个结论是不是能说明一个问题:物质的属性还是物质?还有,运动是物质,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所以运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我们还可以继续进行推论,方向、位移、距离都是物质在空间中的属性和关系,我们是不是能说方向的固有属性是运动?位移的固有属性是运动?距离的固有属性是运动?我们不禁要问:运动是方向、位移、距离的属性吗?还有我们可不可以说母子关系的固有属性是运动?
        ————————————李先生的推理思路是:物质就是存在,而物质的属性——运动也是存在的,那么,运动就是物质。
        但,遗憾的是,李先生对于实体和属性概念没有做必要的区分。
        1、说“物质就是存在”,这是不对的,因为存在是分为主观存在(意识)和客观存在(物质)的。接下来我们从“物质就是客观实在”来谈论问题。
        2、上面我在第四点中已经说过,“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只是就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来说的,超过这个范围,物质除了客观实在性这一根本特性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基本属性,例如,运动、时间和空间、矛盾、质和量、连续和中断……等等。
        3、运动确实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这是正确的。但,只从“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这个角度来说,运动本身仍然不是物质,因为,在这里,物质和运动分别是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搞混。例如,花是红色的,“花”就是实体概念,而“红色的”则是属性概念,二者当然不是一回事。
        但是,从“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来说,运动因为是物质的属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运动也是“物质”的。即使人脑的运动也是“物质”的——客观的;人的意识是主观的,但意识的基础是“物质”的——客观的。 


        4楼2010-04-27 15:11
        回复
          我们再来看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课程)对意识起源的解释:无生命的物质为什么会成为意识产生的最初基础呢?就是因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列宁指出:“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89页)。注意了,这里是说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我们不禁要问:方向、位移、距离有反应特性吗?母子关系有反应特性吗?运动有反应特性吗?
          既然属性和关系都是物质,那我们就可以把物质的所有属性和关系都拿出来提以上这两个问题,难道不觉得回答这类问题有些牵强和荒谬吗?既然属性和关系都是物质,那我们又怎样来区分什么是物质、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属性和关系呢?
          ——————————列宁的话只是表明一切物质都具有相互作用罢了。要注意列宁的表述:列宁说的是“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列宁不可能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同的特性,那样就成为万物有灵论了——这是辨证唯物主义所坚决反对的。实际上,列宁的话是有几分真理性的:如果一切物质都没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那么,就很难想象意识的产生。 


          5楼2010-04-27 15:11
          收起回复
            恭候大神来指点一二。


            6楼2010-04-27 15:12
            回复
              http://www.chinathink.net/forum/dispbbs_3095_231969_1.html
              大神去驾临指导吧


              11楼2010-04-27 1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