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如烟吧 关注:142贴子:53,592

回复:夷陵大战后的吴蜀交往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115楼2019-03-04 22:05
收起回复
    诸葛亮逼宫选段






    IP属地:上海116楼2019-03-04 22:08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117楼2019-03-04 22:43
      收起回复
        229年春天注定是一个多事之春,诸葛亮获得了北伐以来第一次完胜,诸葛亮发动了第三次北伐,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军驻扎建威,牵制郭淮。魏军知道蜀军主力到临,便紧急撤退,蜀军顺利占领二郡。
        此战完全就是第一次北伐翻版,只是换了武都、阴平,方法还是兵分两路,主力封住山口要道挡住援军,然后围攻部队慢慢消化,这次诸葛亮获得了成功。
        阴平的获取很有意义,弥补了蜀汉防守上一个缺环,如果能蜀汉一直保持阴平郡,则邓艾根本没可能走此路灭蜀汉


        IP属地:上海118楼2019-03-05 19:35
        收起回复
          三国志作者陈寿到底是谁,现在还是谜团,但有种说法,他就是此次攻二郡的陈式,但也没有明显证据,
          在晋书的记载中,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受髡刑。 马谡死于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而陈寿父因失街亭之事而受株连。 此后返回家中,过了几年陈寿才诞生。
          而陈式在演义中因为支持魏延而被诸葛亮斩杀,但历史并非如此,此次陈式能带领一方军队配合诸葛亮,说明是得到诸葛亮重用的,难以想象是那个受髡刑的马谡参军,但也有说是重新启用的,史料有缺,就难以澄清
          同理陈到的可能也改排除,其实陈到一直在李严这里,始终没有追随诸葛亮北伐


          IP属地:上海119楼2019-03-05 19:43
          收起回复
            吴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十三日,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 为啥还是黄?请看前面提的谶语…………土德当兴,但也需指出前面多次叫孙权部队为吴军没有逻辑问题,例如 曹操虽然被追封魏武帝,但他生前一直只是汉丞相,魏王(有诸侯国号) ,所以曹操的分封,都是被冠以汉政权官方名义的。曹军被称为魏军,在公元216年(曹操领魏王)后是没有逻辑问题的。
            孙家自孙策起,已被封为吴侯,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是有正式封地和国号(诸侯国)的爵位,在公元198年(孙策领吴侯)后也是没有逻辑问题的。
            但孙权称尊号,其群臣以并尊二帝(蜀汉,东吴互相承认帝号)来告。在蜀汉却引起的轩然大波


            IP属地:上海120楼2019-03-05 19:53
            收起回复
              议者咸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诸葛)亮曰:"权有僣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掎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雠我必深,便当移兵东【戍】伐,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缉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持,坐而须老(兵疲),使北贼(曹魏)得计,非算之上者...权僣之罪,未宜明也。"乃遣卫尉陈震庆权正号(庆贺孙权称帝)
              大致意思就是蜀汉群臣认为孙权称帝就是对大汉的背叛,应该绝其盟好,诸葛亮认为孙权有僭号称帝之心久矣,我们之所以一直装作不知道,是想引之为援。其二,我们若因此而与东吴断绝盟好,会使两国关系紧张,还要移兵东伐。势必要先吞并吴土,才能北伐曹魏。而东吴贤才尚多,将相和睦,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两国相持不下而渐渐疲弱,就使曹魏坐收渔人之利。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剖析了吴国的国情。蜀汉的许多官员都认为目前的三分天下於孙权最有利,而孙权的目的已达到,将会不思北进,成不了蜀汉的援手。诸葛亮却认为目前东吴之所以不思北进而限江自保,在於魏、吴的前线维持在均势状态(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而一旦蜀汉大军进攻东吴,将会打破这种均势。曹魏的上算是,分裂吴国的国土而再图后算;曹魏的下算是,劫虏吴国百姓并扩张边境。而即便东吴不能成为我们的援手,但只要与我们的关系和睦,我们北伐就无东顾之忧,且东吴还可以牵制住曹魏黄河以南的兵力。故而,不能声讨孙权僭号之罪。


              IP属地:上海121楼2019-03-05 19:59
              收起回复
                诸葛亮派陈震成功出使吴国,为了尊重此次的来访,孙权举办了一个特别隆重的仪式
                陈震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刘备领荆州牧时,辟陈震为从事。后随刘备入蜀,为蜀郡北部都尉、汶山太守、犍为太守。建兴三年(225年),拜尚书,迁尚书令。
                陈震在出使的文书中写道:“吴、蜀两国,驿使往来,冠盖相望,结盟续好,友谊日深。尊敬的吴国皇帝应保持皇统,焚祭上天接受符命,开疆辟土,使天下响应,各有所归。在今日天下形势下,大家共心协力讨伐国贼,如此,什么样的敌人不可以消灭呢?我国君臣,伸首瞻望,欣慰有所依赖。陈震以无才之人,得以充当使节,奉命重叙友好,踏上贵国边界就十分欢欣,到这里如同到家。献子前往鲁国,触犯人家忌讳,受到《春秋》的讥讽。如果我有不到之处,希望诸位务必提醒,使我能适应贵国风情。今天我就要张开使臣的旌节昭告于众,各自遵守盟言誓辞。顺水而下船行疾快,各国典章制度又各有不同,害怕有所违犯贵国尊制,希望一定适当提醒,指示我该如何行动。


                IP属地:上海122楼2019-03-05 20:02
                回复
                  陈震一行抵达武昌,对于他们的到来,孙权给予了热情欢迎。在此之前,蜀汉方面对自己称帝是否承认,孙权心里也没有底,蜀汉使团的到来,让孙权心里的块石头落了地。 陈震首先以蜀汉特使的身份祝贺孙权登基,接着根据行前诸葛丞相交代的原则与孙吴方面就下步的合作进行商谈。双方认为,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是,经过合作一旦灭掉了曹魏,曹魏的领土如何划分。当时,曹魏占领的北方领土主要有九个州,即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兖州、冀州、并州、凉州以及司隶校尉部。
                  最会两国一商量,就把曹魏分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将这九个州一分为二,双方各执其一。具体方案是: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孙吴,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归蜀汉,司隶校尉部以函谷关为界,西边为蜀汉,东边归孙吴。
                  这件事谈妥了,孙十分高兴,他觉得还应该搞一个隆重仪式,重新誓盟,纪念双方的合作,顺便造造势。孙权下令起誓坛之后亲自登坛,与蜀汉特使陈震歃血盟誓。歃血盟誓的具体仪式是,把盟誓词事先写好,杀牲取血,把血涂在嘴唇上,念誓词,之后把誓词和所杀之牲一齐埋掉。誓词上写着“上天降下丧乱,汉室失去统治,逆贼趁机作恶,窃取了国家政权,这一切,始于董卓,终于曹操,他们穷凶极恶,颠覆天下,让九州分裂,天下不再统一,百姓和神灵无不痛恨,其痛恨的程度没有止境。到了曹操的儿子曹丕,不过是逆贼留下的丑类,接连做出奸恶的事,竟然窃取了天子的位子。
                  曹丕的儿子曹睿,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家伙,沿着曹丕的道路继续作乱,凭借武力掠夺国土,至今还没有得到惩罚""过去,共工作乱高辛讨伐他,三苗作乱虞舜征讨他。现在要灭掉曹睿,将其余党一网打尽,不是汉国和吴国,谁还能担负这项重任?讨恶除暴,必须公开其罪责,事先瓜分其领土,让大家知道这些土地应当归谁。”春秋时晋文公伐卫,先把卫国的土地分给了宋国,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办大事,必先订立盟誓,所以周礼有专管盟誓的官员,《尚书》中有专门盟誓的篇章,汉国和吴国,虽然信义都发自内心,然而分割土地这样的大事,最好还是有盟约。诸葛丞相德威远著,他辅佐本国,统兵在外,信义和忠诚感动日月,诚意打动天地,他派人来重新结盟,订立誓约,使东西两国官民都知道。
                  因此,立坛杀牲,昭告神明,双方歃血后再在在誓约上签字,把誓约的副本藏在朝廷档案馆中。上天再高也能听到下面的声音,并且会用神威帮助有诚心的人,愿主管盟誓的天神以及受到祭祀的所有神灵,都降临到这个祭坛之上吧!“今日盟督之后,汉国和吴国将齐力同心,同讨魏贼,救危恤难,共同分担灾祸,共同分享胜利,绝对没有二心。如果有人危害汉国,吴国讨伐它;如果有人危害吴国,汉国讨伐它! “两国各守其土,不相侵犯。这种友好关系还将传之后代,有始有终。条约的具体内容都写在文书上了,诚信的话语不必修饰,只要内容好就行了。有人违背此盟,先制造混乱,怀有二心,造成不和睦,息慢上天的旨意,神灵和天帝就会讨伐他,山神河神就会处死他,让他丧失民众,上天不再赐福他的国家。伟大的神啊,请明察这一切吧!”


                  IP属地:上海123楼2019-03-05 20:09
                  收起回复
                    盟约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是孙吴称自己为吴国,称蜀汉为汉国,这是对现实的尊重,蜀汉是后人的称呼,在当时他们自认为是刘汉王朝的延续,是正宗的汉朝,这当然也为孙权出了道难题,出于合作的大局考虑,孙权也称他们为汉国。二是盟约中有一段文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了赞扬,这在两国外交中是少见的,这反映出孙权对诸葛亮一贯力主孙吴联盟的感激。为了表示对盟约的尊重,孙权做出重大举措,将国都由武昌迁回建业,以表明自己无意在西面与蜀汉相争的诚意。
                    为了尊重此盟约,此前,孙权命步骘遥领冀州牧,朱然遥领兖州牧,根据双方盟约,在扫平曹魏后冀州和兖州将归蜀汉,孙权下令解除步骘和朱然的这两项兼职。
                    诸葛亮也迅速作出回应,上奏后主后,把鲁王刘永的封号改为甘陵王,把梁王刘理的封号改为安平王,原因是鲁、梁两地都在未来孙吴的辖区内。


                    IP属地:上海124楼2019-03-05 20:11
                    收起回复
                      附录:吴蜀两国瓜分魏国图


                      IP属地:上海125楼2019-03-05 20:28
                      收起回复
                        曹休去世后,曹真接替其成为大司马,为了报复阴平的丢失,曹魏太和二年(230)秋天,曹真精心策划的汉中之战开始了。这已经是曹魏第3次征汉中了,前两次都是曹操亲自带的队,这次曹真志在必得,共集合了约20万大军,分三路大军同时出击:第1路由他亲自率领,由长安以南入子午道,出子午谷后直取汉中的南郑;
                        第2路由张郃率领,由郡县入褒斜道,经斜谷出汉中,向南郑方向会合,张郃现在已升任车骑将军一职,是魏军的第三号人物,目前也在西线战场,归曹真调度;
                        第3路由大将军司马懿率领,由新城郡沿汉水潮流而上,水陆并进,向南郑挺进。司马懿在荆州时曾打算训练一支水军进攻孙吴,现在先用到了这里。


                        IP属地:上海126楼2019-03-07 18:55
                        收起回复
                          可是估计这时候的司马懿心里肯定骂骂咧咧,汉中汉中,虽然有汉水流过,但溯汉水而上的作战路线,简直是一帮参谋对着地图拍着脑袋拟订的方案,汉水汹急,一路穿山越岭,虽有部分河段可通航,但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完全是两回事,自古征汉中,都是自北向南,或者出大散关,像这样由东南方向往西北攻的很少,走水路逆流而上根本就没听说过。
                          但司马懿仍得执行诏令,他由宛县赶到新城都,由那里出发,组织人马水陆并进,溯汉水向汉中方向攻击,但他们的进展没法太快,因为这一带很多地方都没有路,他们一边走还得一边开路。


                          IP属地:上海127楼2019-03-07 18:57
                          收起回复
                            诸葛亮得到消息后吗把汉中地区的蜀中主力集结起来,除分守南郑、汉城、乐城等要地外,重点布兵于赤阪,此地位于子午道南出口附近,一旦曹真的大军从子午道杀出,这里必将有一场恶战。鉴于汉中兵力不足,诸葛亮请前将军李严速从江州抽调2万人马北上,由李严亲自率领来汉中增援。
                            可这时诸葛亮却遇上了意外的麻烦。危急关头李严本应火速增兵前来,但他却给诸葛亮回了封信,信中故意透露司马懿在秘密拉拢他,李严就此说到了开府的事。开府就是组建自己的工作机构,没有开府,你的官再大,也是给人家跑腿的;开了府,你就成了掌柜的,目前蜀汉只有诸葛亮一人开府,李严觉得他也是托孤大臣,曹魏的托孤大臣司马懿能开府,自己也应该效仿。接到李严的信,诸葛亮一定很生气,但为了确保他赶紧增兵汉中,诸葛亮不得已奏请后主,升李严为骠骑将军,并升其子李丰为江州都督,接替李严的位置,仍旧镇守江州。这样,李严才带着临时抽调的人马前往汉中。


                            IP属地:上海128楼2019-03-07 18:58
                            收起回复
                              李严为了能让自己升级名正言顺,开府有望,自然要也让诸葛亮升级才行,所以信内说诸葛亮功劳很大,劝诸葛亮称王,加九锡
                              诸葛亮当时曾经回复给李严说:"我和你相识已久,你怎么还不了解我呢?我本是平民一个,被先帝赏识,已经位极人臣,赐禄百亿.现在讨伐敌人还没有成功,就妄想进爵称王,妄自尊大,这不是正确的做法.等到灭了魏国 ,斩了曹叡,刘禅皇帝回到洛阳,那么我就可以和大家一起论功行赏,到那时候就算是十锡也可以接受,何况九锡呢!"
                              诸葛亮的这段话,因为出现了篡位的敏感词"九锡""十锡",被人饱受质疑……


                              IP属地:上海129楼2019-03-07 19: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