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北伐时机:
汉水的突然暴溢,提前了关羽北伐的时间,亦或者说因为汉水的突然暴溢,进而导致关羽临时起意发动“北伐”,毕竟在此之前并没有关羽大规模正式进攻曹魏的记载。无论是关羽还是曹仁、于禁军都没有想到洪水来的如此凶猛。镇守襄樊的关羽尚且没有料到,身处益州的刘备就更不可能料到。
——————————————————————————————————————————
《武帝纪》【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建安二十三年)
这里的“初”是之前的意思,【曹仁讨关羽】意思是曹仁为讨关羽做准备而屯兵樊城。后面的【是月】指的是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所以,整段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建安二十三年宛守将侯音等在宛反,绑架了南阳太守,又劫掠地方官吏和百姓。于是派曹仁包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曹仁破宛,斩侯音。之所以派曹仁是因为之前曹仁为了讨伐关羽而屯兵樊城。所以,这里的【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只是解释为什么派曹仁处理这件事表追述原因。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二十四年春正月,处理完侯音之后,曹仁回到樊城【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这之后发生了夏侯渊阵亡于阳平,三月曹操出斜谷亲自征刘备于阳平。此次行动是自建安二十年起的汉中之战的延续,只不过中途曹操离开过,刘夏侯渊镇汉中。在夏侯渊阵亡后,且曹操迁民的战略目的达成后,再次亲征。到了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拔出原驻扎在汉中的魏军,回到了长安。七月曹操立卞夫人为王后。庚子,刘备自称汉中王。截止此时,曹仁、关羽两边都没有大的军事行动。
随后,曹操派于禁协助曹仁讨关羽。襄樊区域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大霖雨】、【霖雨水长】,导致汉水暴溢【汉水溢,平地水数丈】,屯兵城外的于禁军被洪水淹没,而被关羽军所擒。按《于禁传》描述【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于禁与一部分将领一开始并没有被洪水冲泡,而是在一处高地躲避。但是高地面积肯定不会很大,所以导致关羽在乘船攻击避水的于禁等人时,于禁等无法躲避攻击,只能投降【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而庞德亦在其中,只有庞德没有选择投降,而是继续跟关羽死磕【惟庞德不屈节而死】,甚至用弓箭射中了关羽脑门【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如《庞德传》【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
庞德之所以没有立即投降的原因,大概率是因为庞德善于射箭,而关羽乘船攻击站在大堤上避水的于禁等人时,亦用的是弓箭【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庞德亦用弓箭与关羽军互相射击【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而不善于射箭,甚至没有弓箭的诸将则都选择了投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后来庞德等人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一条小船,打算乘小船回樊城大本营的时候,因为洪水越来越大,掀翻了小船,导致丢了弓箭,失去了与关羽军对抗的武器,只得抱着小船,此时庞德等人再无能力与乘坐大船的关羽军对抗,所以被擒。仅仅庞德几个用弓箭的人和关羽军却打了很长时间,【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平旦是指太阳刚刚与地平线平齐的时间,一直打到午后【日过中】,整整打了整个上午。而在这期间,洪水越来越大,水淹越来越高,所以魏军吏士陆续投降了【水浸盛,吏士皆降】。
由此可见,汉水暴溢是发生在平旦之前,也就是天将亮未亮之时,而屯兵樊城以北十里的魏军被洪水突然袭击,导致一大部分士兵被水所冲散、淹没。而一部分将领则临时找到了一块高地暂时避开洪水,但因为没有选射武器弓箭或弓弩,所以无法对抗从关羽军大船上射来的弓箭,只得投降。而庞德及其麾下数人因有弓矢,所以坚持对抗了半天。在这种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关羽尚不能速取庞德,可见,若没有汉水暴溢,关羽军根本无法突破曹魏守备的襄樊,很简单,因为战斗力不如魏军。
至于说“关羽谋划、决堤了汉水”。我只能说这纯属《演义》看多了,把脑子看坏了。
《三国志》说的很清楚【大霖雨,汉水溢】、【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关羽传》,显然是大自然导致的,是长期下大雨导致了汉水决堤,而非人为。其次,关羽有这个脑子和能力,他前面十年怎么没想到?前面十年怎么没这么干?抢功劳抢到“大自然”头上了?
又问“洪水怎么只淹于禁军,没淹关羽军”?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和上面那条问题内核一样。关羽自建安十三年出荆州那时就一直有大船和水军,在躲避曹操追杀时,刘备走陆路,而关羽则乘船走的水路【先主斜趋汉津,適与羽“船”会】。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关羽出兵的时间点,是根据汉水暴溢而定的”,反过来说就是“倘若汉水没有暴溢,没有平地被水淹没数丈,关羽是不会出兵的”!所以,从关羽出兵的那一刻,他就是乘船出兵的。在汉水暴溢之前,关羽没有派兵从陆地进攻,所以关羽军没有被水淹。关羽军从一开始就没有落地,一直在船上,水怎么淹关羽军?能这么问的纯属根本没搞清关羽出兵的时间点。再说明白点,就是关羽是“趁人之危”,借洪水水势、借自然威力,进攻于禁军,进而包围了襄樊。没有洪水,关羽根本不敢大规模出兵。
当然,看《演义》的蜀粉绝对不愿意接受这点,所以才前说“汉水是关羽故意为之的”后又说“否则,水怎么只淹于禁军,而不淹关羽军?”这两个问题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就是蜀粉想证明“关羽不是趁人之危、不是借老天之力,而是他自己的战术。”噗,关羽故意放水淹于禁,那是小说!小说!小说!蜀粉是看小说把脑壳看坏了。
《温恢传》说的很清楚【“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
至此,这是襄樊之战的第一阶段,以于禁军被擒为第一阶段“节点”。
————————————————————————————————————————————
《武帝纪》(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曹仁》【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庞德》【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于禁》【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徐晃》【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
《满宠》【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为羽所没。】
《关羽》【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汉水的突然暴溢,提前了关羽北伐的时间,亦或者说因为汉水的突然暴溢,进而导致关羽临时起意发动“北伐”,毕竟在此之前并没有关羽大规模正式进攻曹魏的记载。无论是关羽还是曹仁、于禁军都没有想到洪水来的如此凶猛。镇守襄樊的关羽尚且没有料到,身处益州的刘备就更不可能料到。
——————————————————————————————————————————
《武帝纪》【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建安二十三年)
这里的“初”是之前的意思,【曹仁讨关羽】意思是曹仁为讨关羽做准备而屯兵樊城。后面的【是月】指的是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所以,整段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建安二十三年宛守将侯音等在宛反,绑架了南阳太守,又劫掠地方官吏和百姓。于是派曹仁包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曹仁破宛,斩侯音。之所以派曹仁是因为之前曹仁为了讨伐关羽而屯兵樊城。所以,这里的【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只是解释为什么派曹仁处理这件事表追述原因。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二十四年春正月,处理完侯音之后,曹仁回到樊城【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这之后发生了夏侯渊阵亡于阳平,三月曹操出斜谷亲自征刘备于阳平。此次行动是自建安二十年起的汉中之战的延续,只不过中途曹操离开过,刘夏侯渊镇汉中。在夏侯渊阵亡后,且曹操迁民的战略目的达成后,再次亲征。到了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拔出原驻扎在汉中的魏军,回到了长安。七月曹操立卞夫人为王后。庚子,刘备自称汉中王。截止此时,曹仁、关羽两边都没有大的军事行动。
随后,曹操派于禁协助曹仁讨关羽。襄樊区域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大霖雨】、【霖雨水长】,导致汉水暴溢【汉水溢,平地水数丈】,屯兵城外的于禁军被洪水淹没,而被关羽军所擒。按《于禁传》描述【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于禁与一部分将领一开始并没有被洪水冲泡,而是在一处高地躲避。但是高地面积肯定不会很大,所以导致关羽在乘船攻击避水的于禁等人时,于禁等无法躲避攻击,只能投降【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而庞德亦在其中,只有庞德没有选择投降,而是继续跟关羽死磕【惟庞德不屈节而死】,甚至用弓箭射中了关羽脑门【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如《庞德传》【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
庞德之所以没有立即投降的原因,大概率是因为庞德善于射箭,而关羽乘船攻击站在大堤上避水的于禁等人时,亦用的是弓箭【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庞德亦用弓箭与关羽军互相射击【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而不善于射箭,甚至没有弓箭的诸将则都选择了投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后来庞德等人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一条小船,打算乘小船回樊城大本营的时候,因为洪水越来越大,掀翻了小船,导致丢了弓箭,失去了与关羽军对抗的武器,只得抱着小船,此时庞德等人再无能力与乘坐大船的关羽军对抗,所以被擒。仅仅庞德几个用弓箭的人和关羽军却打了很长时间,【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平旦是指太阳刚刚与地平线平齐的时间,一直打到午后【日过中】,整整打了整个上午。而在这期间,洪水越来越大,水淹越来越高,所以魏军吏士陆续投降了【水浸盛,吏士皆降】。
由此可见,汉水暴溢是发生在平旦之前,也就是天将亮未亮之时,而屯兵樊城以北十里的魏军被洪水突然袭击,导致一大部分士兵被水所冲散、淹没。而一部分将领则临时找到了一块高地暂时避开洪水,但因为没有选射武器弓箭或弓弩,所以无法对抗从关羽军大船上射来的弓箭,只得投降。而庞德及其麾下数人因有弓矢,所以坚持对抗了半天。在这种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关羽尚不能速取庞德,可见,若没有汉水暴溢,关羽军根本无法突破曹魏守备的襄樊,很简单,因为战斗力不如魏军。
至于说“关羽谋划、决堤了汉水”。我只能说这纯属《演义》看多了,把脑子看坏了。
《三国志》说的很清楚【大霖雨,汉水溢】、【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关羽传》,显然是大自然导致的,是长期下大雨导致了汉水决堤,而非人为。其次,关羽有这个脑子和能力,他前面十年怎么没想到?前面十年怎么没这么干?抢功劳抢到“大自然”头上了?
又问“洪水怎么只淹于禁军,没淹关羽军”?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和上面那条问题内核一样。关羽自建安十三年出荆州那时就一直有大船和水军,在躲避曹操追杀时,刘备走陆路,而关羽则乘船走的水路【先主斜趋汉津,適与羽“船”会】。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关羽出兵的时间点,是根据汉水暴溢而定的”,反过来说就是“倘若汉水没有暴溢,没有平地被水淹没数丈,关羽是不会出兵的”!所以,从关羽出兵的那一刻,他就是乘船出兵的。在汉水暴溢之前,关羽没有派兵从陆地进攻,所以关羽军没有被水淹。关羽军从一开始就没有落地,一直在船上,水怎么淹关羽军?能这么问的纯属根本没搞清关羽出兵的时间点。再说明白点,就是关羽是“趁人之危”,借洪水水势、借自然威力,进攻于禁军,进而包围了襄樊。没有洪水,关羽根本不敢大规模出兵。
当然,看《演义》的蜀粉绝对不愿意接受这点,所以才前说“汉水是关羽故意为之的”后又说“否则,水怎么只淹于禁军,而不淹关羽军?”这两个问题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就是蜀粉想证明“关羽不是趁人之危、不是借老天之力,而是他自己的战术。”噗,关羽故意放水淹于禁,那是小说!小说!小说!蜀粉是看小说把脑壳看坏了。
《温恢传》说的很清楚【“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
至此,这是襄樊之战的第一阶段,以于禁军被擒为第一阶段“节点”。
————————————————————————————————————————————
《武帝纪》(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曹仁》【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庞德》【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于禁》【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徐晃》【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
《满宠》【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为羽所没。】
《关羽》【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