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元世祖本纪》(以下称忽必烈本纪),突出的印象,有两件事频繁出现,一个是饥,不是这里饥,就是那里饥,还有同时多处饥;另一个是打仗,这里打,那里打,甚至同时多处打,不仅宋亡以前各处打,宋亡之后依旧不断在打。
打仗先不必说,这频繁出现的“饥”,就很触目。按我的印象,读明太祖实录时,并没感觉到“饥”字这么频繁地跳出来。
不过说不定这是因为我特别留心蒙元弊端,造成的主观错觉。
毕竟国家这么大,不时有地方闹饥荒也正常。
比较客观的办法是把忽必烈本纪里“饥”字出现的次数,和明太祖实录对比一下,这样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元史》是明初修的,或有人担心元史刻意夸大蒙元的阴暗面。
这就完全多虑了。
正如我在上文里说过的那样,这帮编修文人对蒙元感情好得很,他们的心理可能还停留在蒙军就是天下无敌。朱元璋多半只暂时得势。其行文措辞似乎预备蒙元统治者随时打回来,他们好把这本《元史》献上去表忠心。
书中对蒙元过恶百般掩盖淡化,对其“功绩”吹捧近于肉麻。
所以这本修了一年不到的《元史》,只会掩盖缩小蒙元不光彩的那一面,不必担心夸大。
其本纪里出现饥,几乎都是为了表彰蒙元头目赈济饥民的仁德。所谓“于宗戚则有岁赐,于凶荒则有赈恤,大率以亲亲爱民为重。”(《元史》志第四十二,食货一)
这也意味着真实发生过的饥荒次数只会多于《元史》中列举的。不必担心对蒙元统治者不公正。
至于《明实录》实质是明代奏疏档案的整理汇编,对涉及民生情况的奏疏,收集呈现,向来没什么阻碍。所以也不会出现故意缩减饥荒的情况。
当然,我在比较之前,对结果也有些吃不准。
打仗先不必说,这频繁出现的“饥”,就很触目。按我的印象,读明太祖实录时,并没感觉到“饥”字这么频繁地跳出来。
不过说不定这是因为我特别留心蒙元弊端,造成的主观错觉。
毕竟国家这么大,不时有地方闹饥荒也正常。
比较客观的办法是把忽必烈本纪里“饥”字出现的次数,和明太祖实录对比一下,这样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元史》是明初修的,或有人担心元史刻意夸大蒙元的阴暗面。
这就完全多虑了。
正如我在上文里说过的那样,这帮编修文人对蒙元感情好得很,他们的心理可能还停留在蒙军就是天下无敌。朱元璋多半只暂时得势。其行文措辞似乎预备蒙元统治者随时打回来,他们好把这本《元史》献上去表忠心。
书中对蒙元过恶百般掩盖淡化,对其“功绩”吹捧近于肉麻。
所以这本修了一年不到的《元史》,只会掩盖缩小蒙元不光彩的那一面,不必担心夸大。
其本纪里出现饥,几乎都是为了表彰蒙元头目赈济饥民的仁德。所谓“于宗戚则有岁赐,于凶荒则有赈恤,大率以亲亲爱民为重。”(《元史》志第四十二,食货一)
这也意味着真实发生过的饥荒次数只会多于《元史》中列举的。不必担心对蒙元统治者不公正。
至于《明实录》实质是明代奏疏档案的整理汇编,对涉及民生情况的奏疏,收集呈现,向来没什么阻碍。所以也不会出现故意缩减饥荒的情况。
当然,我在比较之前,对结果也有些吃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