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吧 关注:348,900贴子:6,894,683
  • 10回复贴,共1

选专业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长期前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7~2018年的时候,计算机专业在一众中流985学校论坛里面被学生们奉为神明。
2024年: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如果考生在2017~2018年入学,选择计算机专业,到了2024~2025年,刚好研究生毕业。
我从2018年就在讲,计算机专业过热,当时所有人都在骂我。现在看来,当时选了计算机专业的人,现在应该已经在挣扎,没精力在骂我了。



IP属地:厄瓜多尔1楼2024-06-11 23:45回复
    个人观点,选择专业的时候,既不能无脑选计算机,也不能无脑选土木生化环材,两个极端(极端热门/极端冷门),都是不正确的,应该充分研判当前形势、未来20年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报考的专业所在学校在行业内的口碑。
    拿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专业为例,作为一门传统工科,站在2018年的角度看今天,计算机控制可以说涵盖了当前乃至未来最火的:AI、互联网、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的最前沿知识技能的工业应用。很多专业也是类似的,披着传统工科的外衣,实际内核已经是前沿的计算机交叉学科。这些学科要比纯计算机专业更有优势。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学科大类叫机械工程,但它并不"笨重"。目前来看,国内外紧缺的并非只会写代码的程序员"码农",而是掌握前沿工业技术的"现代工人"。
    这里只是拿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例子,其他的披着传统工科外衣的计算相关方向有很多。有待考生深入挖掘。


    IP属地:厄瓜多尔8楼2024-06-12 02:46
    收起回复
      补充一点,为什么说《计算机控制技术》属于传统的机械专业,而非计算机专业呢。这是因为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是理论力学、系统动力学,而计算机只是辅助计算的工具。


      IP属地:厄瓜多尔9楼2024-06-12 02:50
      收起回复
        没想到帖子还尚有一定的热度,我就再啰嗦几句。整理归纳一下回复互动的内容。
        篇幅可能会很长,先说结论:选择专业的好坏,没有高考那样绝对分数化的标准,选择有一定前景的专业,适合自己的专业,才能获得想要的生活。这需要综合考虑,在没有其他条件输入的情况下,不能直接下结论说某专业好,某专业不好。
        接下来细说,"综合研判"的方法是如何运行的。
        以案释法,用案例说明方法。
        案例一自然是我自己。说出来不怕惭愧,其实我父母在我高中毕业之后,对我的资助力度是很低的,可以说,我除了一次参加异地高考的机会之后,没有任何"第二次"重新弥补后续选择失误的机会,所以,我从高考起,每次都抓住保送、推免的机会,牺牲的就是考取更好学校,选择更优专业的机会,来换取相对稳定可预测的入学机会。事实证明,保守的路线帮我规避了不少风险,可以说是对于我自身的最优解。我的发展路线相对保守,但这不意味着完全不做任何变化。结合我自身的情况,又因为高考之前确实有保送的原因(上海地区叫校长直推),高考考得不算出色,进了个机械专业。我本人很喜欢机械设备,但这并不能消除传统机械行业逐渐被计算机控制/工业互联网取代的现状。之前说过,我自身的发展路线的"第二次"重新开始的机会很少,我在专业选择上,没有冒险转专业,而是选择了偏电方向的机械电子工程。天有不测风云,保研的时候,由于本科阶段又比较爱玩,成绩在保研的最后一名,又是吊车尾,读研根据西郊制造方向强势的特点,选了机器人所,整个科研过程中,都是用计算机辅助的加工制造。并非研究很落后的机械。就业的时候,恰逢对应岗位招聘,除了等待就一点,实际没什么波折,就进了大厂(手机厂)工作。工作了不到两年,累出了高血压,果断跑路,但是积累的资源,已经可以供我再做第二次、第三次职业选择。不会再为了生存发愁。我自身对于专业、行业的转换,都是以学科交叉的形式实现的,这样的发展路线适合个人发展规划容错率较低的场景。可供参考。
        同时也说明一点:专业的选择不是"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专业选择上的微调、粗调,都是存在的情况。


        IP属地:厄瓜多尔33楼2024-06-12 18:53
        收起回复
          之后的案例是别人的,我对别人的了解更少,不像案例一那么长。
          先说个振奋人心的案例吧。
          案例二是个成功案例,我高中同桌,高考自主招生阶段因为自己学校原因落选,ta是过来借读的,后来以高考分数进了上交软院。ta的成绩来源基本上就是课外辅导班堆出来的。"黑马"从来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凭运气,需要家长全力支持,花很多钱报辅导班。
          案例二是想说明,我们大多数人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考个好学校,选个公认的优质专业。但这是小概率事件,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是要家庭资源支持。说得难听一点,每年给国外的私立学校捐一栋楼。岂不是想读什么专业都可以。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案例二看看就好。
          案例三是我的高中室友、隔壁寝室的准、小学同学,他们分别选了化学专业、生物专业、药学。2014年高考还没有那么猛烈的对"生化环材"的轻视,也可能是我们高考考生接触不到互联网,认知受限。化学专业的出国读博,前几天刚毕业。。。另外两个在旦旦。
          案例三想说明,所谓的天坑专业,不是针对所有人。如果家里面不需要尽快工作,可以由着考生慢慢熬个美博出来,生化环材发paper反而比传统工科容易太多。学校的毕业条件、技术移民拿身份对科研成果影响力的要求,则不会因为您的专业发paper难度大而降低。再者,您考了个特别好的学校,就不用特别在意保研率和就业率的问题。
          这些都是比较久远的案例,10年前的事儿了。


          IP属地:厄瓜多尔34楼2024-06-12 19:09
          收起回复
            案例四写个网友吧。本科的时候,由于机缘巧合的原因,能看到一些教务信息。发现我的这个小网友,入学时候是工业设计专业,截至大一学年,绩点都有4.16/5,参考我们毕业前一年的保研成绩最后一名4.09/5,属于是开局一手好牌。然后ta就转了。。。工程力学专业。。。两个专业相去甚远,工力首先要修高数A,之后才有数理方程、结构力学、弹性力学这些超高难度的课程,不留级转专业之后,这些课碰到一个学期修,开始挂科。然后ta又带着好几门标红的成绩单,转了轨道交通专业,中间还去读了一年的德语强化班。。。据说现在是在德国就业或读书。。。
            案例四在润出国之前,应该可以当得上一句"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小网友可能现在还能看到这个帖子,勿怪哈),事实却是,我们挣扎在如何从每月1000元生活费里面抠出一点钱出去玩,用来刷成绩的时候,小网友的生活费达到了3000元/月,有些人生来就在罗马,专业的选择全凭一时兴起。并且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能润出国,到发达国家合法移民,拿学签甚至工签,妥妥的人生赢家。
            案例四是想说明,"转专业"是一种高风险的专业/职业规划方式。与选择冷门专业(例如生化环土)一样,要么自己特别能学,要么家里有矿。最好两者兼备。


            IP属地:厄瓜多尔36楼2024-06-12 19:23
            回复
              老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
              专业的选择并非像高考那样,有一套标准化、分数化的评价体系。也不是像高考那样一锤定音。选择专业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结合所在学校对应专业在业内的口碑,并在几个重要的关键节点,结合行业发展,综合研判、长期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感兴趣的专业。必要的时候,要善于取舍。


              IP属地:厄瓜多尔37楼2024-06-12 19:28
              回复
                打个补丁,倒序查看的网友们晚上好,请点击“只看楼主”,阅读正文长文。


                IP属地:厄瓜多尔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4-06-12 20:54
                回复
                  再打个补丁,现在学校开放预约参观,建议尽量预约一个名额,亲自莅临考察一番。
                  选择专业,主要是以就业为目标,也就是企业需要的实质研究内容为核心。在实质研究内容和科研成果方面,到各个学院、重点实验室走一圈,看一看各个课题组的海报,就明了了。
                  反复强调学科交叉。早在6年前,也就是2018年,苏联时期引进的,严格谨慎的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 的概念已经相对弱化。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AI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这个帖子的主旨是打破学科壁垒。
                  我们认识学科,更应该以"研究方向"来认识。就拿激光这个"物质"来说,物理学院的光电信息、机械学院的激光制造、电信学部、材料学院,都有深入研究应用。我们在做重点项目的时候,没见哪个老师敢说"物理学和材料学是两个事情",而愤然撕毁指南,不做激光加工、激光检测相关项目的情况。
                  选专业是看这个专业的实质研究内容,不可以拿着招生目录或培养计划,"这个专业和那个专业是两件事"。特别优秀的人,自然可以选热门专业。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在没有选择专业的实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交叉学科,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还是拿激光制造技术举例,这是典型的交叉学科。交叉学科是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学科无法覆盖,但使用多个传统学科的知识,能让我们认识"激光"这一新事物,从而建立其新学科。激光对于传统的"笨重"机械,和传统的半导体物理学来说,两边的传统研究人员都不存在优势。反而是激光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于激光制造的驾驭程度更胜一筹。
                  本科招生专业里面,并没有激光制造这一学科。


                  IP属地:厄瓜多尔42楼2024-06-13 00:44
                  回复
                    打个补丁3吧。
                    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哪个互联网大厂工作过2年以上,还敢出来宣扬,“计算机工资高”这个优势。
                    打工人,拼的是时薪,工作强度、卷度:投入产出比。
                    进了大厂,工作三五年,没有不后悔的。后悔没考公。
                    心声上有句话,一直记得:工作是没有意义的,生活才是意义。
                    而996剥夺了生活。
                    很多人又会觉得,我先苦几年,之后躺平。不存在的。
                    第一,互联网企业往往会把周围房价/房租推高。房租相当于“生存税”,平等地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所谓的总包,是企业在你身上花的所有钱。到手打五折,这是内部薪酬系统计算的数据。
                    第三,股息收入,股票是投资,取不出来。而且不计入基本工资。简单来说,在职时,高薪待遇完全是一串数字,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第四,长期只工作,没生活。身体健康出问题。
                    第五,长期高压,且同事基本都是小镇做题家,戾气很重(你看,他急了),影响心理健康。
                    第六,螺丝钉文化,同样的代码类工作,换个项目,能把人逼疯。换个角度讲,前沿技术的专业性非常强,大厂有很多小众岗位,实际的就业面未见得广泛。
                    第七,小镇做题家往往为了别人的评价活着,结婚生娃,背负巨额房贷。只要还活在别人建立的评价体系,不可能躺平。
                    第八,加班过多,巨婴式生活,成本远高于普通人。外卖要20元一餐,食堂也要二三十元。如果是从小家长堆资源,喂养出来的小镇做题家,工作了又没时间生活,很难不成为巨婴。巨婴的生活成本高出正常人数倍。不然为啥有些人必须要追求“比别人工资高”。厂妹一个月三五千,还有结余,小镇做题家们,月入两三万都觉得不够花,又是负债,又是被骗,又是花自己的钱获取别人的好评价。
                    小镇做题家,往往和“巨婴”“凤凰”“妈宝(女的以父母之名要全款房那种)”“油腻”联系起来,不分性别。这些都是贬义词。
                    很多小镇做题家的生活圈可能都不出三环,在对未知行业妄下判断并否定整个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数亿人口赖以生存的几万亿规模的工业和实体经济之前,先去看看大城市的繁华好不好呢。


                    IP属地:厄瓜多尔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4-06-14 09:26
                    收起回复
                      计算机工资高,这不是我说的。。。来一波互联网的记忆



                      IP属地:厄瓜多尔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24-06-14 18: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