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偿还列国四亿五千万两关平银,分三十九年还清,每年利息 4%(理论上要还本息将近十亿两)。赔款的大头是沙俄(28.97%)、德国(20.02%)、法国(15.75%)、英国(11.25%)、日本(7.73%)、美国(7.32%)。
这笔赔款超出了清廷和北洋的偿债能力。1908 年,老罗斯福注意到中国留学生多往日本,为与之竞争,退还了部分赔款用作教育经费。1924 年,苏联代表加拉罕正式退还了俄国剩余的全部赔款作教育经费(十月革命后苏俄已经宣布要放弃庚子赔款了,但北洋不敢接受,每年还是定期把俄国赔款存入银行里,直到 1924 年中苏破冰后,北洋才放下了顾虑)。年底,美国也进行了第二次退款,退还了剩余的全部赔款。德国在一战战败后也失去了获得庚子赔款的权利。
于是赔款大头就变成了法英日。1921 年,中法实业银行因为经营不善破产,很多北洋要人都在这家银行有存款。一战后法国遇到了经济危机、法郎急剧贬值,急需庚子赔款救急,于是表面声称法国也要退款发展文教事业,但要北洋先结清中法实业银行中方应交股金。
实际操作中,法国刻意忽视了法郎贬值的事实,要求中方应交股金按 1 两银子兑 4 金法郎算(共 4 亿法郎),法方退还庚款按 1 两银子兑 14 法郎算(共 7亿法郎),导致中国倒欠法国 2000 万两银子(3 亿法郎)。法国犹嫌不足,还强迫北洋进行“汇率补差”,再额外赔法国 4000 万两银子。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金佛郎案”。
由于东交民巷驻华使团的存在,法国公使傅乐猷成功游说各国集体对北洋施压,强迫北洋偿还这 6000 万两银子的“欠款”,不然就扣押北洋的关余收入。这引起了直系的内斗,“金佛郎案”直接责任人、前中法实业银行经理、财政总长王克敏力主向法国认栽,孙宝琦则动用国会及舆论攻势借题发挥,想赶走王克敏。
吴佩孚一度表态支持孙宝琦,但当曹锟决心保下王克敏后,也不再发表多余看法。于是 7 月 1 日,孙宝琦被赶走,顾维钧暂摄内阁,不久也被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