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吧 关注:46,752贴子:336,383
  • 3回复贴,共1

给晋简文帝司马昱澄清形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简文帝司马昱是东晋中期执政二三十年的执政者,其形象一直被扭曲得厉害,特别是近几十年,其形象被更进一步扭曲。
首先驳斥“殷浩被废后,司马昱就被桓温架空”的说法。这种说法可能是因为《晋书桓温传》言,“自此(殷浩被废后)内外大权一归温矣。”事实上,殷浩被废一事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当时,司马昱以王述接任殷浩为扬州刺史,豫州和徐兖都督是忠于朝廷的谢尚和荀羡。
另外,桓温废立后,也根本没架空司马昱。桓温本来打算北伐前燕成功后求九锡,但是他打了败仗,又陷入和司马昱的交着状态。
中枢的大臣忠于司马昱,扬州军也还在其手中。桓温自身又北伐战败,名实顿减,根本无力架空司马昱。
司马昱即位后,桓温请杀武陵王(以试探司马昱),未成功,桓温控制不了司马昱。《建康实录》载:“既而,温寻又谋新蔡王晃反,与晞连结殷涓及太宰长史庾籍等同谋,收付廷尉。奏请诛二王,帝对之泣,不许。温固执之,帝手诏答温曰:‘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温览之,流汗变色,不复敢言。帝先历宰三世,温素敬惮。及帝即位,温欲上事自陈,帝引见,对之悲泣,温惧无色。及行武陵王等诛不果,深恐。帝知而安慰之,寻大赦天下,以温为丞相,温不受。辛酉,温旋白石,因上镇姑孰……既还故孰,帝使侍中王坦之数征为相,辞不受。”
“及行武陵王等诛不果,深恐。”他怕被司马昱控制起来,就赶紧离开建康。
司马昱去世后,他才谋划发动政变篡位。
《建康实录》:“二月,大司马桓温来朝,有簒夺之志,顿兵新亭,欲诛执政而废帝(孝武),召侍中王坦之、吏部尚书谢安,将害之。”
不过,他也没真下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3-19 18:53回复
    下面对照南朝和隋唐的史料和评价。
    南朝檀道鸾的史书《续晋阳秋》言:“帝性温深,雅有局镇。尝与太宰、武陵王晞,桓温同乘至板桥,温密敕令,无因而鸣角鼓噪,部伍并皆惊驰。温佯为骇异,而晞大震惊,急求下车,帝举止自若,音颜色不变,温每以此称其德量。故论者谓服惮之深,若假帝修年,则温篡逆之图绝矣。”
    刘宋时刘谦之《晋纪》中载谢安为简文帝所作的谥议:“谨案《谥法》:一德不懈曰‘简,道德博闻曰‘文。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仪之景行,犹有仿佛。宜尊号曰‘太宗,谥曰‘简文。”
    (唐)《晋书帝纪第九》:“温既仗文武之任,屡建大功,加以废立,威振内外。帝虽处尊位,拱默守道而已,常惧废黜。先是,荧惑入太微,寻而海西废。及帝登阼,荧惑又入太微,帝甚恶焉。时中书郎郗超在直,帝乃引入……帝谓之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吾不能以道匡卫,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咏庾阐诗云 ‘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遂泣下沾襟。帝虽神识恬畅,而无济世大略,故谢安称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耳。沙门支道林尝言‘会稽有远体而无远神。谢灵运迹其行事,亦以为赧献之辈云。”
    《南史梁元本纪》:“(梁元)常自比诸葛亮、桓温,惟缵许之。”
    《搜神后记》写“温方谋问鼎,闻之怅然。故以戒惧,终守臣节。”
    (唐) 《晋书桓温传》:“废主以立威,杀人以逞欲,曾弗知宝命不可以求得,神器不可以力征。岂不悖哉!岂不悖哉!斯宝斧铖之所宜加,人神之所同弃……”
    可见,南朝时,他俩总体还是比较正常的形象。但是唐朝重修晋书,由于新时期的需要,把桓温定性成乱臣贼子,唐修《晋书》通过史料裁剪和文字渲染,让人感觉桓温乱政,而简文帝软弱无能,管不住桓温。
    事实上,司马昱活着的时候,桓温根本没造反。司马昱去世后,桓温倒是谋划发动政变篡位,但也没真下手,不久便病死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3-19 18:54
    回复
      至于司马昱临终前曾写下的让桓温摄政的诏书,《纲目续麟》是这般论述:
      《纲目续麟-明-张自勋卷十》:按帝前闻荧惑守舍,方甚恶之,语郗超曰,修短固所不计,得无复有近日事邪(谓废奕立己)。又诵庾阐诗(诗云:志士痛朝危,忠臣忧主辱),泣下沾襟。 由此观之,帝之初诏非真欲尔也,特为此以激诸臣耳。
      桓温在外,近臣必不敢取。帝舍近臣,而独与温,则近臣亦必不从,而孝武之位,安若泰山矣。此固简文之深意为当日诸臣所未窥者。
      使诚有禅位之心,则一日四诏,岂无密语可授,温乃望之而复辞不至邪?
      且帝虽受立于温,未尝以得国为喜,观即位之初,温欲陈述本意,帝惟泣下,温竟不能言而出。及温固请诛晞(武陵王晞,好习武事,温忌之,表免其官,有司承温旨,请诛晞。帝诏曰:“悲惋惶怛,非所忍闻”),帝又曰:“若晋祚灵长,宜奉行前诏;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欲禅位者,顾能惴惴以晋祚为心邪?
      所云傥来之运,盖明示己为温所立,温亦欲得而居之尔。
      在当时或以为帝之乱命勋,则以是为深于托孤者也,至改诏必谓如武侯故事,温益凛凛不敢有异志矣。虽然方帝崩之时,群臣请须大司马处分。倘非彪之正色数语,帝又何以自解于后世哉?
      司马昱基本是想和桓温君臣相安无事共处一世的,但是把江山给桓温那是不可能的。毕竟,桓温又不是他儿子。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3-19 18:56
      回复
        另外,某些文章说司马昱当皇帝后,受辱,处处受屈。我对此表示汗颜。
        司马昱即位后,虽然过得不是很好,心理压力大,犯文青病,吟诗说“忠臣哀主辱”,但他根本谈不上受辱啊,连处处受屈都谈不上,顶多也就有些受屈。读者可以稍微想想。司马昱是被桓温废了呢?还是被桓温架空了?
        怀、愍二帝才是受辱(非贬义,殉社稷了)吧。成帝在苏峻之乱的时候,才算有受辱吧。


        IP属地:安徽9楼2023-04-03 23: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