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写的”世间的人们之所以明白什么是美,是由于有丑陋之物存在,
之所以明白什么是善,是由于有恶的存在。“
感觉这个有点问题 …… (可以找出一些生活中的反例)
讲解说到美恶相对性什么的,还有什么对“无为”,“不言”的理解也搬过来了 ……
这里把南齐顾欢《道德经注疏》对此章诠释也贴过来参考: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自扬己美,使彰显也。) 斯恶已。(有危亡也)。 ……
言一切苍生莫不耽滞诸尘,妄起美恶。违其心者,遂起憎嫌,名之为恶;顺其意者,必生爱染,名之为美。
不知诸法,即有即空,美恶即空,何憎何爱。
故《庄子》云:“毛嫱丽姬,人之所美。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又云“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以斯而验,岂有美恶哉?故知世间执美为美者,此即恶矣。
顾曰:一切众生,皆知耽美前境五欲声色等诸尘为美。美之不息,必以身为患,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人所争也。)
疏:凡鄙之流,迷于真理。非但耽淫声色,抑亦贪著名誉,求名丧身,利己害物,不知名善,举体虚妄。
……
虽然想得更多一些但是感觉这段似乎不能很好诠释原著 …
和后面的几句话不是很搭,除非流传的时候文章顺序弄错 ……
或者道德经作者带某种奇特的跳跃式思维习惯,或有某种精分症状。
(但是通过对其他某些内容分析感觉不像
“第二章”这段后面有:“难易相成”,“音声相和”这样的话,
仔细思考似乎也可能不是或不完全讲某种理解上的相对性,
这段还有其它几种内涵对应不同的解析方法和状况。
(但是如果要证明它确实有哪几种意思,可能真的要深入研究费一番功夫了)
之所以明白什么是善,是由于有恶的存在。“
感觉这个有点问题 …… (可以找出一些生活中的反例)
讲解说到美恶相对性什么的,还有什么对“无为”,“不言”的理解也搬过来了 ……
这里把南齐顾欢《道德经注疏》对此章诠释也贴过来参考: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自扬己美,使彰显也。) 斯恶已。(有危亡也)。 ……
言一切苍生莫不耽滞诸尘,妄起美恶。违其心者,遂起憎嫌,名之为恶;顺其意者,必生爱染,名之为美。
不知诸法,即有即空,美恶即空,何憎何爱。
故《庄子》云:“毛嫱丽姬,人之所美。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又云“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以斯而验,岂有美恶哉?故知世间执美为美者,此即恶矣。
顾曰:一切众生,皆知耽美前境五欲声色等诸尘为美。美之不息,必以身为患,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人所争也。)
疏:凡鄙之流,迷于真理。非但耽淫声色,抑亦贪著名誉,求名丧身,利己害物,不知名善,举体虚妄。
……
虽然想得更多一些但是感觉这段似乎不能很好诠释原著 …
和后面的几句话不是很搭,除非流传的时候文章顺序弄错 ……
或者道德经作者带某种奇特的跳跃式思维习惯,或有某种精分症状。
(但是通过对其他某些内容分析感觉不像
“第二章”这段后面有:“难易相成”,“音声相和”这样的话,
仔细思考似乎也可能不是或不完全讲某种理解上的相对性,
这段还有其它几种内涵对应不同的解析方法和状况。
(但是如果要证明它确实有哪几种意思,可能真的要深入研究费一番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