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分析吧 关注:56,722贴子:161,196
  • 5回复贴,共1

行为治疗与行为心理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1楼2022-05-26 11:21回复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意识(包括心理过程)还是行为?
    从洛克、贝特来到冯特、铁钦纳都认为主要是研究意识。 但也有 人认为象意识、心理这种主观的体验, 只能自己内省而不能为他 人观察, 而研究行为, 从行为的表现上看到意识或心理过程, 所 获得的资料较为可靠。 行为主义学派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及学 习做了大量研究, 其基本理论及原则, 对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人的行为, 说明学习的基本规律, 都有重要的作用。 以行为主义 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行为治疗[ 1] , 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临床, 对 行为的形成及矫正有着明显的效果。
    1 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及常用技术
    1 .1 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行为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首创的条件反射学习 理论, 和桑代克、赫尔及斯金纳所创立的操作条件作用的学习理 论, 以及 60 年代末期由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观摩、 示范和模仿学习)[ 2] 。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 3 个部分: 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
    1 .2 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与治疗过程 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是:
    (1)如同适应性行为一样, 非适应 行为也是习得的, 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 但 要注意并非所有行为变化都是学习引起的。
    (2)个体可以通过 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 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 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行为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有 3 项:
    (1)确认来访者的不良 ①武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北京 100039 行为, 据此可制定治疗目标、选择治疗技术和方法;
    (2)以适当的 技术方法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帮助来访者建立起新的行为方 式;
    (3)记录靶行为的基线水平及变化过程, 以评价治疗过程。
    1.3 行为治疗中的常用技术 行为治疗有很多具体的方法, 应当掌握针对求助者的不同 情况与行为的具体环节, 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3] 。
    1.3.1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对于应付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的 情绪与情境非常有用, 可以帮助人们振作精神, 恢复体力, 消除 疲劳, 镇定情绪。 有助于全身肌肉放松, 造成自我抑制状态, 促 进血液循环, 平稳呼吸 , 增强个体应付紧张事件的能力。
    1.3.2 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疗法, 又称交互抑制法, 利用这种 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 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 从而达到消除神 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系统脱敏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 之一, 是由沃尔普最先发明及应用的。 主要用于来访者在某一 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
    采用系 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 级层次, 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主向
    ;(2)进行放 松训练
    ;(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 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 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这一步 包含两项内容:
    (1)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 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 这种主观 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 这种尺度为 0 ~ 100 , 一般分为 10 个等级, 单位为 sud , 恐惧的主观度量尺度。
    (2)将求治者报 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IP属地:上海2楼2022-05-26 11:24
    回复
      1 .3 .3 满灌疗法:又称“ 冲击疗法” 。 它是鼓励求治者直接接触 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 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 疗法[ 4] 。 满灌疗法的基本原理:对患者冲击越突然, 时间持续得 越长, 患者的情绪反应越强烈, 这样才能称之为满灌。 迅速向患 者呈现让他害怕的刺激, 并坚持到他对此刺激习以为常为止, 是 不同形式的满灌技术的共同特征。 运用满灌疗法, 治疗一开始 时就应让求治者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 一般采用想象的方 式, 鼓励病人想象最使他恐惧的场面, 或者心理医生在旁边反复 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恐惧情境中的细节, 或者使用录 像、幻灯片放映最使求治者恐惧的情景, 以加深求治者的焦虑程 度, 同时不允许求治者采取闭眼睛、哭喊、堵耳朵等逃避行为。 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 即使求治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快、 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 但求治 者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却并没有发生, 这样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 消退了。 或者把求治者直接带入他最害怕的情境, 经过实际体 验, 使其觉得也没有导致什么了不起的后果, 恐惧症状自然也就 慢慢消除了。“ 习能镇惊” 是满灌疗法治疗的要诀。
      1 .3 .4 厌恶疗法:它是应用惩罚的恶性刺激, 即通过直接或间 接想象, 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 厌恶疗法的 特点是, 治疗期较短, 效果较好。 厌恶治疗的形式以有下列三种:第一种是电击厌恶疗法。 即将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 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 一旦这一 行为反应在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 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 然后进行第二次。 每次治疗时间为 20 分钟~ 30 分钟, 反复电击 多次。 治疗次数可从每日 6 次到每二个星期一次, 电击强度的 选择应征得求治者的同意。 第二种是药物厌恶疗法。 即在求治 者出现贪恋的刺激时, 让其服用呕吐药, 产生呕吐反应, 从而使 该行为反应逐渐消失。 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 为障碍, 如酗酒、 饮食过度等, 其缺点是耗时太长, 且易弄脏环 境。 第三种是想象厌恶疗法。 即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 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 从而产生厌恶反应, 以 达到治疗目的。 此疗法操作简便, 适应性广, 对各种行为障碍疗 效较好。
      1 .3 .5 强化的方法:强化疗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 它是指系统 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进某些适应性行为, 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 适应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不加思索地、 不知不觉地在进行各种强化活动, 如表扬、关注等 。 心理咨询或 治疗中的强化却与之不同, 是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进某些 适应性行为, 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 强化的方法 是建立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之上的。
      (1)塑造:这是行为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塑造是通过 强化的手段, 矫正人的行为, 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 式。 塑造过程中, 采用正强化手段, 一旦所需行为出现, 立即给 予强化。 在塑造方法的应用中, 要注意制定适当的目标。 比如 要塑造什么行为, 每一步应怎么做, 每一步都要定出可以给予强 化的标准。
      (2)代币管制法:代币管制法是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 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方法。 这是使用有形的可以得到实 物奖励的正强化的方式之一。 代币反映可以是在某一范围内兑 换物品的证券, 其形式有小红旗、小铁牌、小票券等。 来访者可 用这些证券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3)消退法:这种方法采用的 方式是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 不给予强化, 使之渐趋削弱以 致消失。 例如, 小孩借哭闹的方式引起大人注意, 若大人对此不 予理会, 孩子哭得没意思了, 即会自行停止此行为。
      2 行为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局限性
      2.1 行为心理学产生和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很自然的分成两个时期。 以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为分界线, 此前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 准备时期, 此后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期。 在理论准 备期, 研究工作基本属于基础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虽然有几个重 要的临床应用尝试, 但研究者的目的并不在治疗上, 而是在对理 论的验证上, 这个时期内, 行为主义的两个主要理论方向先后出 现, 前一个方向是经典条件反射或应答性条件反射的方向, 沿巴 甫洛夫、华生和赫尔这个线索发展;后一个方向是斯金纳及其弟 子所开创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方向, 斯金纳的工作直接与五六 十年代的行为疗法连接起来。 20 世纪初,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研究取得伟大的成功, 他的 学说揭示了部分行为获得的机制(应答性条件反射)。 其“ 实验 性神经症”已经蕴含着这样的思想:异常行为(神经症)也缘于条 件反射。 1913 年华生发表《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 , 主张 即使最复杂的行为也是由条件反射(应答性的、巴甫洛夫的)形 成的。 1920 年华生做了一个经典实验, 证明人的情绪反应可由 条件来获得。 在这个称作“小阿尔伯特实验” 的结果出现后, 华 生还设想了几种可用来消除不适情绪反应的程序, 其中一种类 似于后来的系统脱敏训练, 这个设想在 1924 年由他的学生琼斯 以实验方式实现了。 在 40 年代~ 50 年代:赫尔及其弟子多拉德和米勒的工作延 续了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方向。 赫尔对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为 核心的学习作了更系统的研究。 而多拉德和米勒则在《人格和 心理治疗》一书中把心理分析的理论概述改造为以赫尔的学习 理论的术语来表达的东西, 这为行为主义打入心理治疗领域奠 定了基础。 斯金纳作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方向的代表人物[ 5] , 在 30 年代末发现了另一类型的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反射。 到了 50 年代, 斯金纳开始把他的学说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人类生活的 各个方面, 其中包括多种不适就应行为的矫正。 在《科学和人类 行为》一书中, 他依据在动物实验中获得的行为原则解释人们在 各种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行为。 这种解释大大刺激了其他研究者 利用强化原理进行行为矫正的探索。 50 年代艾郎和迈克尔第一 次正式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研究。 他们在 一所精神病医院进行了多次行为矫正, 让工作人员应用强化、消 退、回避条件作用等程序改变病人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扰乱护 士的工作、粗暴的举动、拒食、说假话等等。 这一研究证实操作 性行为技术可以成功地矫正精神病人的某种行为和症状。 斯金纳在美国迅速取得进展的同时, 沃尔普和艾森克分别 在南非和英国沿着巴甫洛夫-华生 -赫尔的方向作了开创性的 工作。 沃尔普在更早的英国生理学家谢林顿对“ 交互抵制” 现象 的发现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交互抵制原理, 并依据这一原理发 展出系统脱敏技术。 这成了当代行为疗法的一个里程碑。 在英 国艾森克于 50 年代对传统心理疗法(主要是心理分析治疗)作 了猛烈的批判, 并大力倡导以学习理论的程序来取代传统疗法。 沃尔普和艾森克之间有交叉影响, 1960 年, 艾森克出版了《行为 疗法和神经机能病》一书, 书中列举了许多应用义互抵制和应答 性条件反射程序的病例。 60 年代以后, 一方面, 各种行为疗法的技术开发和治疗研究


      IP属地:上海3楼2022-05-26 11:26
      回复
        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 两种理论方向的研究者加强了学术交流。 行为治疗作为心理治疗的一个流派正式登上了舞台并很快站在 了中央。 70 年代以后, 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有两 个重点:一是他发现并强调不同于操作反射和应答反射的另一 种学习形式———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另一是它强调“ 认知调节 过程” 对行为的重要影响。 班杜拉的研究工作对其后认知行为 治疗趋势的出现具有重要影响。
        2 .2 行为心理学的局限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的研究只限 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 内省不是客观的方法, 用内 省法所得到的意识经验, 更非客观资料。 这种纯粹以“ 客观的客 观” 为标准的行为主义取向, 也被人称为激进行为主义。 行为主 义发展到 20 世纪 30 年代后, 其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 受到了批 评。 有些原属行为学派的学者不再坚持“ 客观的客观” 的原则, 终而接受意识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 行为主义心理 学中持有此种理论取向者, 被称为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 义者推崇的研究方法上的客观主义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


        IP属地:上海6楼2022-05-26 14:09
        回复
          2 .2 .1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局限性 (1)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最大缺陷是将意识及认知等中 介过程排斥在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之外, 使人的心理过程成为不 可知的“ 黑箱” 。 这个致命的错误使他的一些后期追随者们(如 被称为新行为主义者的赫尔和托尔曼等人)离经叛道;也使他在 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向心理学提出要求和挑战的时候, 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从而不得不将心理学的“ 霸主” 地位拱手让 给当代的认知心理学。
          (2)华生对行为的研究采用了元素主义的分析方法, 将复杂 的行为分解为若干“ 刺激———反应” 单元, 从而丢掉了行为的整 体性特征。 他把学习看成是在条件作用下, 将若干无序的“S - R” 单元形成有序的行为序列的过程 。这种方法论思想使研究的 结果抹煞了行为的整体性、目的性和认知性;也抹煞了学习过程 的整体性、目的性和认知性特征。
          (3)华生企图找出人类和动物的统一行为模式, 也由于他不 考虑行为的整体性、目的性和认知性特征。 所以, 他的行为研究 混淆了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的本质区别, 否定了意识对人类行 为的指导、控制和调整的作用, 抹煞了人类行为的本质性特征。 使得有的心理学家将他的心理学称为“ 肌跳心理学” 或“ 人和动物不分的心理学” 。
          (4)华生的行为“ 习惯说” 是一个不严谨的学习理论, 也是个 不完善的学习理论。 他没有提出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的学 说或假设。 这一点他连桑代克和巴甫洛夫都不如。 他借用了巴 甫洛夫有关条件反射的术语, 而没有提出什么创新的概念。 他 所提出的学习定律和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没有超越联想主义心 理学的传统和动物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他对学习过程缺乏 系统地、深入地研究。 因此, 他的“行为习惯说” 或“ 学习习惯说” 与其说是一个学习理论, 不如说是一个不完善、不健全的学习观 点。


          IP属地:上海7楼2022-05-26 14:12
          回复
            参 考 文 献
            [ 1] 曹召伦, 周和岭.从行为看森田疗法与行为治疗[ J] .医学与社会, 2006 , 19(1):28-29.
            [ 2] 崔光成, 邱鸿钟.心理治疗学[ 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79-94.
            [ 3] 梁祥凤, 周和岭.行为治疗中的质变形式[ J] .医学与哲学, 2006 , 27 (12):58-59.
            [ 4]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 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86-103.
            [ 5] 任桂秀.行为医学[ 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12-19.
            [ 6] 王瑞文, 刘波.斯金纳与行为主义[ J]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2 , 14 (5):308-309.
            [ 7] 杨龙海.行为主义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地位[ J] .卫生职业教育, 2001 ,


            IP属地:上海9楼2022-05-26 14: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