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吧 关注:232,717贴子:1,257,788
  • 2回复贴,共1

【原创文学】与钢琴家孙梅庭先生的谈话录(少则新作)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与钢琴家孙梅庭先生的谈话录
                                 作者:王希翀
      和孙梅庭先生见面,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只因为,那篇熬夜赶出来的乐评,他看了后觉得挺独到,愿意同我聊聊。于是,借着钢琴学系的饭局,我们便自然能够相互交流一番。
       去的路上,我和晓峰哥哥聊了一路,他很关心我的复习状态,而再三嘱咐我放下包袱,后来,我们又谈到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雅歌》,他精辟而又饶有趣味地回答我的疑问,那些话也都渐渐撬开了塞在我思路前的泥石。
       等待了二十分钟,我见到了梅庭先生,他几乎是蹦跳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没待我们起身,他便亲密地同蒋奶奶拥抱在了一起,孩子似的天真雀跃,随后,他便一一同在场的老师握了手,这才使我放宽了心细细打量起他来。他皮肤白皙,尤其在那件宽敞的黑色风衣的对照下。相貌斯文而机智,一对稍稍外凸的眼睛,在眼镜下,快乐得眯成了一条缝。他性情幽默,不属于那种有棱角的人,典型的吐温的性格。父亲向他介绍了我,我战战兢兢地掏出了手,他却满面笑容用他的那大手掌衔住了我,摇了摇。好像我们之间从来都不存在生分。
       坐定之后,桌前便响起了艺术家们之间的敬迎,就差相互酬唱了。我则坐在一旁缄默不语,用筷子叼菜吃,似在构思问题,却又实在不好意思插嘴。直到他们将关于那篇乐评的话题像盘新鲜菜蔬,推到我的面前时,我才有机会同他聊开。那篇评论写得匆忙,我便没有更多重复上面的话。借了那点亮,我开始对他说了些没来及写下的想法。我对他说,我听音乐,更多时候在乎一种画面感与空间感,好得演奏,是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深刻而不迷失的冲动的。而梅庭先生的演奏,同时具有色彩语汇和思考的线索。他演奏肖邦作品时,并不像傅聪老先生那样,后者因为人生阅历和生存背景同肖邦太相似,而生成为了中国的肖邦,他太像肖邦了,演奏反倒定了型。梅庭先生却更多关注于曲目本身,而非肖邦的故事与气息。这就使我们能够也许在今后不断体会到他新的尝试与探寻(他自己也补充说他在每次演奏中都有新的思考变化)。从这一点上说,他的演奏思路少了许多束缚。“好的音乐就好比一条清粼粼的河水,只要你把手伸进水中,便能摸出一条欢蹦乱跳的活鱼来。”这是我忘记写在纸上的。
      他听了很亢奋,却谦虚地冲我笑了笑。说他的音乐是想给人带来快乐的。随后兴奋地挥着手掌,好像是在呈现给我一句话,那句话是“我觉得艺术给你的是你不能如数归还的,而它没给你的,正是你期待从它那里得到的。于是,你欠它的就越来越多。直到它成为你这一生最大的恩人。”(原话是“艺术给你的是你努力争取的 没给你的,是你应该期待的,并为之奋斗想要得到的。”)
      这句话说得极好,让我一时半会陷入了深思。借此机会大家也把话题深入到这次演出的意义上了。这就剪断了我们的交流,但这股谈话的劲头着实将我带到了一个更为洁净的领域。这也印证了我先前对梅庭先生的看法,他的头脑里,商业目的存在的空气非常稀薄。从他母亲的口里得知,演奏的时侯,他是决然不同任何媒体与亲人交流的,这才是真正用音乐在说话啊!
      沉默中,他突然问起我文学的事。他问我是否觉得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有些片段的叙事显得罗嗦,又问我知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对于前一个问题我几乎是起立应允的,因为,那时的我挺激动。而并不知道他后一个问题的答案。他眼睛笑着眯成了缝,说那时出版社都是按字算版税的。话说到这儿,我便拍了拍脑门。想到了同样因为这样而偶遭人病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旧俄国那会儿都是按照印张的数目算账。他说,读者在阅读《双城记》时都因为故事发展时期的繁冗,而失却了阅读后面故事的兴致,但是后面四分之一的部分,恰恰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地方。我使劲点了点头,没想到他也是个爱书的人。
      后来的沟通也就更为通畅了。他推荐我看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的科幻小说,说这是他的挚爱,在各处巡演时他都会带上阅读。他插科打诨似的告诉我,他一直渴望得到的一本迪克的书,要花80美元,他没舍得买,后来还是他的女友在他过生日时送他的。接着,他提到了歌德与席勒,说他到魏玛时,还曾在这两位巨子门前的河边领略过。最打动我的是,他谈起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联时说的那些话,那会儿,他的手交握在一起,用力外化着他的思考。
     “英国有位作家,叫奥斯卡•王尔德,他写了一部作品《莎乐美》,没用英文写,而是用法语。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剧本在英国会成为众矢之的。法国人也许可以容纳它。剧目在法国获得了成功,约翰•施特劳斯便趁热打铁地将这部话剧编成了歌剧。可是,在德国演出时,却在一片投掷物和咒骂声中草草谢幕。一样的材料,不同的命运,原因何在呢?我认为除了民族的保守程度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施特劳斯的歌剧,使得文学与音乐握手,它突破了语言本身,最终撞击到了那个时代的要害。”
      我信服他的说法,这是我没有读过的故事。从他精辟的话语来看,他确实正在通过文学作品来理解音乐作品。他掏出了自己的电子书,递给了我。上面是《石头记》,他暗暗自嘲说,中文看着费劲,过去连《红楼梦》都看的是英文版的。但是,此时他给我看到的《红楼梦》却是中文的。看样子,他正在尝试用中文阅读。他在进一步扩充自己。
      我很期待梅庭先生的新的演出。晓峰哥哥先前就对我说过,他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现在,有了这样不同的交流经历,我便终于知道,梅庭先生超群的钢琴技艺的由来,也可以约莫识见到他今后更加丰满的艺术羽翼。他的谦逊、求知以及独到的思索,都定将成为他漫长艺术寿命中坚实的土壤!



1楼2009-12-03 11:01回复
    回复:2楼
    过誉了··呵呵···


    3楼2009-12-03 13:00
    回复
      回复:5楼
      谢谢江城老师,少则问候您了··呵呵··


      6楼2009-12-04 1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