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听感:
事实上,我比较信奉一句话:声音的全面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在价位。
大多数时候我们在一个较低的价位上追求所谓的“杂食”,但是殊不知,全方面的发展注定了全方位的平庸,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偏科”不失为一个选择。
今天我们不讨论“声价比”,抛弃一切成本观念,仔细审视一下这款旗舰播放器。要做到“极致的声音”,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不计成本的堆料自然是捷径中的捷径,然而这样出来的声音真的好吗?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最难的路子,莫过于用最牛的大师、最佳的原料,无论是通过调教还是搭配,得到其内心中最佳的声音,可以说这是人力、物力双成本的考验,在这样一个“小众圈子”似乎难以企及,就算达到了这样的标准,成品也不是你我能轻易接受的,因此不做考虑。
因此,还是“度”的问题,QPM出来的声音,是4490的声音,但却是“臻于极致的4490的声音”。
在还原这件事上,大致有两派,一派倾向于“忠诚还原”,一派倾向于“艺术渲染”——正如阴阳之理,没有什么是不可调和的。适当的艺术还原,只要不影响声音的表现,是非常正常甚至是必要的,而同样,一味的追求原汁原味,缺少了对声音表现的适度修饰,出来的声音也不见得多“讨人耳朵”。
QPM的风格大致是这样的:
甲类功放提供的温暖、圆润的声音基底,在表现硬派音乐时候有着一个非常舒适的聆听感受,同时并没有刻意地去强调中频能量,因此无论是任何种音乐,乐器之间都有着必要的宽松感和距离感;在高频表现上,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略暗”,但是乐器的形体感非常明确,泛音的出现与回收非常利落,并不会十分刺耳,这一点是无论在哪一款搭配中都非常显著的特点;低频能量感没有过重,回收和包围跟随着选取的耳机而产生微妙的不同,多次搭配听来可以认为其能量分布基本与高频、中频处于同一水平线,“不抢耳朵”。
从以上来看,我听到的QPM非常像一根水平线,或者说一根基准线,这样的声音事实上还原各种风格的音乐都“有内味儿”,因此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啥都听,但主听古典”的用户。
这次选取的试音曲以及听感如下:
《Reincarnation》:‘反叛的鲁鲁修’女主角CC的角色曲,一首录音极其不均衡、调音增益极其成问题的早期ACG曲目。在QPM的还原之下,受益于温润的基底,我想说是我听过的最佳版本。具体表现在各电子音轨之间细微的距离感和纵深,还原的十分得当,又压制了高增益人声带来的刺耳感,因此无论是在我尝试的哪一套搭配,都有着目前来看非常优秀的还原,这一点是让我十分惊喜的。
《月亮代表我的心》:邓丽君的经典曲目。我在粗略形容“冷暖声”的时候,曾尝试使用“睁眼邓丽君”和“闭眼邓丽君”来形容——偏科严重的,莫过于此。然而在QPM中,我听到的是“款款深情”,并非那种偏科,这也并不在我意料之外,毕竟价格和定位决定了这款播放器应当有着足够的实力与审美的高度。
《Dragon Born》:‘上古卷轴-天际’的主题曲,也是一首我用了很久的试音曲。在大编制交响混合人声的曲目中,这一首非常经典,其最难还原的,正是一个“层次感”。正是这种层次感,使得无论是乐器排布还是人与乐器之间的配合显得“融汇”。
《夜深沉》:乐器形体比例符合我对这首曲子的认知,不同乐器间排布十分有序,重点在于最后20秒的敲锣声,不刺耳、不暗淡,通透中带着干脆,干净中又有丰富的声音表现,总体来说听感舒畅,大致可以判断出风格上是“中式审美”。
《Waltz 2》:是我最喜欢的导演的电影中常出现的曲目,优雅、恢弘,带着属于雄性的刚毅。表现小军鼓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致密的敲击也能带来如此松软的表现——确实是在基音准确的基础上,因此更能证明其在还原处是准确的,在能量上是平衡的,听感调节上是下了功夫的。低音号的浑厚,侧面证明了解码的“够用”——事实上除了码率和格式以外,我从没担心过这一点。
整体来说,按照分类,个人认为是中式审美下的“杂食”风格,同时在表现纯器乐中有着不错的先天条件,还原人声更倾向于在原有调音基础上适当软化,但是优质的层次感决定了其相互之间的独立性。调音上不过激、不保守,适合大多数“不偏科”的烧友选购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