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繁殖生态
(1)刺鹩
刺鹩的两性都负责建造鸟巢,这是一个由草,树叶,羽毛和其他轻材料编制的巢。鸟巢的入口是一条开口在侧面的小隧道,往往非常狭窄,以至于鸟挣扎着才能进入里面。刺鹩的筑巢选址非常多样,树干、树枝、地面上的空洞都有可能,但更喜欢树洞。
刺鹩的繁殖期从每年8月至次年2月均可进行,平均窝卵数为2-5枚,卵是洁白的。雌雄轮流孵育19-21天,并一起参与雏鸟的孵育工作。初生雏鸟仅有1.3克重,和其他雀形目鸟类一样全身赤裸盲目。刺鹩偶尔会有协助繁殖行为,即它们可能会得到以前已经成年的1-3只幼雏的帮助,甚至可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鸟。经长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参与这种行为的一般是未结偶的雄鸟,且日后它们中的一些会与自己曾喂养过的雌性结成配偶。值得注意的是,得到协助者协助而养大的雏鸟体重并不明显重于其他雏鸟。因此对于这种协助行为的解释,除了减轻亲鸟负担以外,还很有可能是一些雄鸟希望得到更多的结偶机会。有时候,第一窝雏鸟在离巢后会立刻参与第二窝雏鸟的养育工作。在21到27天之后雏鸟就会发育成熟,在4到6周之后就会完全独立。每年两窝是很常见的(共60天时间左右,但第二窝的窝卵数会少于第一窝1枚左右)。这个物种很容易在巢箱里筑巢,这样做会增加雏鸟早期的成活率。
2.岩异鹩
与刺鹩形成对比的是,岩异鹩没有复杂的协作繁殖行为,一对配偶全年占有一片领地,并共同赶走入侵者,在中空的木材,岩缝或地洞里建立一个大的封闭巢穴。鸟巢内衬着羽毛,通常来自其他种类的鸟类。上世纪30年代,GuthrieSmith从一个巢穴中采集了791根羽毛,它们中的大部分来自新西兰秧鸡(weka),但也包括一些几维鸟(kiwi)、鸮鹦鹉(kakapo)、啄羊鹦鹉(kea)和新西兰鸠(kereru)。大约有三枚卵在春末被产下,繁殖期很短,除非是整窝卵都丢失,每年只育一窝雏鸟。孵化期三个星期。雏鸟需要24天左右才能发育成熟,而且至少要被喂养周。倘若机会合适,雏鸟会在离巢不久马上结偶。
刺鹩科现存的两个物种均在出生后的下一个繁殖季节开始繁殖,实行单配制。在自然条件下,平均寿命为5年左右。
本楼展示了刺鹩的自然巢穴,以及筑在巢箱里的巢穴,以及岩异鹩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