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吧 关注:114,522贴子:1,806,869
  • 8回复贴,共1

关外何时再盛唐——唐派及关东京剧的重拾【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10-29 18:53回复



    3楼2016-10-29 18:55
    回复
      重 拾
      一般来说,东北京剧偏重于武戏,并且这个传统始终贯穿于东北京剧的发展之中。仅就东北地区的辽宁一方来说:从程永龙的《铁公鸡》到筱九霄的“猴戏”;从唐韵笙的《驱车战将》到周少楼的《十字坡》;从张世麟的《雁荡山》到张铁华的《甘宁百骑劫魏营》;从黄云鹏的《金钱豹》到丁振春的《插旗》;再到今天李静文的《两狼关》、李萍的《百花赠剑》、常东的《锤震金蝉子》……这些剧目无一不承载并体现着东北京剧武戏的传统与精神,以上众多优秀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剧目可以证明:武戏在东北京剧中能占据重要地位,绝不是偶然的。


      5楼2016-10-29 18:56
      回复



        6楼2016-10-29 18:58
        回复
          既然武戏是东北京剧的强项与特色,在对东北京剧的创新中就不能彻底丢掉自我的优势与长处,更不能舍本逐末,甚至是盲目迷失自我地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进行创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集中展现京剧优秀新编剧目的历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通过武戏创作排演的新剧目,至今还难得一见。如何根据东北京剧的特点,选择相对适合的重大历史与现代题材,创作展现东北京剧武戏特长的新编剧目,应当首先成为辽宁乃至东北京剧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展现自身特长的创作方向。京剧历史上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雁荡山》,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东北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团(沈阳京剧院前身)创作演出的。即便是在今天,《雁》剧依然是京剧演出团体出国交流演出中常演的剧目。这也证明了京剧武戏在具有国内的演出市场的同时,还具有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
          目前,辽宁的李静文、李萍、常东、张宏伟、张大军等人都是年富力强并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优秀中年武戏演员。与此同时,如李丹、杨程、郎铮、孙伟静等一批青年武戏演员也在前辈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并逐渐登上了属于他们的艺术与历史舞台。从创作基础与实力上讲,今天的辽宁具备创排大型新编武戏的基础和潜质。历史永远是由人来抒写、改写的,《雁荡山》与《插旗》便是例证。因此,今天东北京剧的发展与出路,仍需东北京剧工作者栉风沐雨地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行,抒写新时期东北京剧新的篇章。


          8楼2016-10-29 19:00
          回复


            10楼2016-10-29 19:02
            回复
              东北京剧一方面秉承了河北梆子激越并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表演特点,另一方面,又受到了海派京剧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的影响。因此,东北京剧一直是在不拘一格、兼收并蓄和勇于进取的理念下,通过长期实践而逐渐形成的。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东北京剧注定将在不懈的舞台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但与此同时,京剧固有的传统及地域特色赋予东北京剧的“个性化”风格不能丢。
              创新与探索是时代赋予京剧艺术的挑战,这是京剧人不可推卸,也不能推卸的责任。今天的东北京剧人应用自己的智慧,在充分汲取、运用前辈艺术家可贵艺术财富的基础上,把未来创排的新编剧作打造成为具有显著东北京剧风格的剧目,从而在继承中传承东北京剧传统,在创新中丰富东北京剧传统,最终在舞台展现上重拾、重塑起那曾与京、海两派京剧并驾齐驱的东北京剧。
              ——原载《中国京剧》,2013年,第5期。


              13楼2016-10-29 19:03
              回复

                1999年中和戏院赵乃义、侯宝江《华容道》

                赵乃义《关公月下赞貂蝉》


                15楼2016-10-29 19:12
                回复


                  17楼2016-10-29 19: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