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赫斯吧 关注:61贴子:2,722

当俄罗斯还在喝酒的时候,中国会走的很远了 (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09-25 10:30回复
    由于本文讲诉政经问题,有些人阅读会感觉枯燥。特提供俄罗斯最大特产---美女 以飨观众。
    希望一张张赏心悦目的照片,能给您耐着性子看文章时,增添些提醒济。。。
    下面全面讲述对这篇文章背景介绍及理解。
    分割线~~~~~~~~~~~~~~~~~~~~~~~~~~~~~~~~~~~~~~~~~~~~~~~~~~~~~~~~~~~


    9楼2015-09-25 10:45
    回复
      解释1. 作者是谁?
      开篇就写了,作者是自由主义者,也就是国内普遍意义上说的JY,也开篇就说了,看懂了文章,JY和FF都得傻了。
      文章发表于共青团真理报.....不过和共青团与俄共都毫无关系了,只是一个独立的商业报刊。一个俄国朋友介绍说目前各个报纸上面发表的文章都太烂,这里的还行,虽然也有的时候发烂文章。所以一般只要有时间,每天上网之后都打开看看。那个朋友既不喜欢前苏联,也不喜欢老戈,老叶乃至后来的这两位,比较喜欢北欧的社会主义模式,可能是因为他现在的老板是瑞典人的缘故。
         文章很有可能是一篇或是一系列的电台节目内容整理而成,口语太多,不像严密的论证性文章,毕竟作者也是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关于作者的自由主义者的身份,目前有如下一些证据可以证明:
         1. 俄国本身的自由主义分子,基本都是这种知识分子出身的,俄国社会本身也样称呼她。
        2. 看她文章后面的474条留言里面,有相当部分人是文章也没看过,看到她的名字就留言大骂:你这个拿美国国务院工资的婆娘,又在侮辱祖国了。一般按照国内来说,有名的“自由主义者们”,如“主流经济学家们”也都是这待遇。另外有几条留言是骂她拿完美国人的钱又开始拿中国人的钱了,明显是扫了一眼内容。
         3. 自由主义的概念是个舶来品,而近代以来的舶来品当中,国内外对同样事物的概念也经常未必相同。沙子做成的飞机未必只有马来人才有。
         关于最后一点,给我的印象是,国内自由主义者的概念基本等同于天使=博爱,人道,宽容,并且一旦当权,就能立刻带领大家进入天堂。不过大批和天使一点边都不沾的人一边认为自由主义者就是天使,一边认为自己就是自由主义者。因此自由主义者成了天使,而天使成了JY。


      11楼2015-09-25 10:55
      回复
        19世纪末,面临第一个大临界点的欧洲社会,已经无法容纳这种过度的无限自由了。在面临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威胁下,自由主义内部产生了新的学派,即新自由主义,主张框架内的“有限自由”。日后与凯恩斯学派相互呼应,在二战后形成了令今天大量天使们流口水的“福利社会”。
        但是20世纪前期,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支持者们,虽然在民间和政治领域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是还是顽强的保留了下来,最终形成了新的,第三阶段的自由主义,新古典自由主义。新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最大的分歧在于政府干预和社会福利。新古典自由主义的主张是彻底取消社会福利,政府零干预。新自由主义的观点则是必须保持政府干预,社会福利更是不能触动的底线。
        两者和古典自由主义又有不同之处:比如后面两者毕竟还认可一些概念如人权,人道主义,选举等等。但是古典自由主义则对这些都嗤之以鼻,而民主这个概念在古典自由主义盛行期间,更是很长时间都是一个负面名词。


        13楼2015-09-25 10:57
        回复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应该明白了,尤利娅.拉得琳娜,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古典自由主义者,最少她非常明确的表达了自己倾向。而国内的天使们,普遍向往的都是新自由主义及其带来的社会效应,而满脑子满嘴的新古典自由主义,也有相当部分是满脑子的古典自由主义,但是自己也不明白自己是什么。例如满脑子痛恨自己老娘没有把自己生在自由民主国度的某跑跑,却压根不知道,这种行为在美国早就丢掉工作,被赶出社区,倒霉点的还会坐牢。其实这个例子并不恰当,除了泡泡自己和国内的众多天使们心中的幻象,他的行为和自由主义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古典自由主义,会日渐形成寡头集团统治国家。也就是列宁说的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就是帝国主义,那是对大型资本家不利的因素都被消灭了。尤利娅小姐,不但是一个典型的古典自由主义者,而且还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寡头集团的代言人。
          了解这个背景,就会理解她对权力,民主,赚钱等方面那看似惊人的观点了。

            


          14楼2015-09-25 10:58
          回复
            解释2 第一章:
            “但是和美国与俄罗斯不同,中国一块人民币也没有发给那些把企业弄破产的工厂老板。”
               这里有个背景,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先后两任政府印刷了上万亿的钞票,给了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俄国则是从“安定基金”,即前几年的石油涨价当中多余的盈利,拿出来大约是400亿美元,替本国的大企业们还债,这些企业欠了外国银行的钱。
            而这个事情在美国和俄国都引起了民间普遍性的愤怒:凭什么经济好的时候他们发大财,而他们把经济搞坏了之后还要给他们钱?而经济危机的后果我们来承担?还把我们的钱给他们来支配?
            举个例子就可以知道这事的离谱程度:美林证券大量经营次贷债券,最后导致巨额亏损。为了不让美林证券倒闭,美国财长鲍尔森拉郎配的找来了美国银行,让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券。新郎拉来的时候是周五了,鲍尔森规定他们必须在周一早上之前签字,以便周一开盘就公布这一好消息。然后周六周日两天的时间里,双方进行谈判,对这么大的收购案来说,是根本不够的。即使如此,还有一半是时间花在了美林证券的干部们的待遇问题上,最后到了周日深夜,以500亿美元成交,其中58亿是分给美林证券各级干部的“分红”,光是美林董事长自己就分了4000万美元。而且第二天周一上午,消息公布后,他又去找美国银行董事长,说:我成功的把我的公司卖给你了,根据华尔街的行规,你还得给我1000万美元的佣金............就是说,他把一个公司搞破产了,然后卖掉了破产公司,应该分得5000万美元。


            15楼2015-09-25 10:59
            回复
              开石油公司的啤酒大王小布什,当年几次经营公司,最后都分别破产了,破产之后可能是根据类似的原则,他每次都分到了比他亏损掉还多的钱去投资下一个公司。
              没法用理智来理解的,也不仅仅是俄罗斯......
              奥巴马上台后继续给华尔街巨头们补助,这些人做账做成是盈利,企图继续分钱.....
              俄国也是同样的情况,例如获得政府资金的俄罗斯铝业,老板是叶利钦的亲戚,孙子还是女婿忘记了。前几年世界铝合金行情看涨,他成了俄国首富,四处又买游艇,又在国外购置豪宅,还经常在电视上露面。老百姓恨都恨死他了,结果一听,还给他??!!
              除了民间的背景之外,作者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古典自由派,还有新古典自由主义者们,都是极端反对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认为这种导致破产的企业就应该自动破产,政府完全不应当给予援助和干预。
              所以会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是唯一的市场经济帝国。
                


              16楼2015-09-25 11:00
              回复
                “这会让国家(中国),获得新的地位---工业国的地位”
                工业国家,工业国是什么?很多中国人都听过这个名词,更多的没有听过,不过即使是听过的,也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大七号-----西方七主要发达国家首脑会议-----西方主要工业国国家首脑会议。
                说来说去,所谓世界,就是这几个国家。发达国家也是他们,欧美主要国家也是他们,发动世界大战的也是他们,抢殖民地的也是他们?
                为什么?为什么是他们?力量的源泉何在? 答案只有一个:他们的身份,都是工业国家。
                工业国家是什么?算什么东西?哪门子野狐禅?去找哈耶克报道了吗?孟德斯鸠批准了吗?
                以唯一一个工业化的亚洲国家日本为例,看看什么是工业化。


                17楼2015-09-25 11:01
                回复
                  1871年,新成立的明治政府派出了遣欧使节团。作为遣欧使节团的一员久米邦武编的《特命全权大使米欧回览实记》中,久米邦武回想到“伦敦市天上有车行驶,地下有轮疾驰”,在他的眼里看到的是“铁”。在他的回忆录《久米博士九十年回顾录》里,陪同使节团到英国Newcastle和Sheffield等地访问的英国外交官Harry Smith Parkes,临行前,对使节团一行说“英国是欧洲边陲的一块贫瘠土地,无论怎么劳作都不可能得到丰富的产出。但是,自从产出了铁,制造机器,借助蒸汽的力量,兴起了工业,就成为了富裕国家”。
                  “武士留学生们观察到支撑西方富强的是产业和交易。五代友厚给桂久午的另一封信中写到“产业是开动各种机器,随意制作万物,是财富的基础”。他们已经理解到产业是机器制生产,于是工业化是明治维新政府的基轴。”------引自《大国兴衰之道》
                  产业是开动各种机器,随意制作万物,是财富的基础
                  英国是欧洲边陲的一块贫瘠土地,无论怎么劳作都不可能得到丰富的产出。但是,自从产出了铁,制造机器,借助蒸汽的力量,兴起了工业,就成为了富裕国家


                  18楼2015-09-25 11:02
                  回复
                    五代友厚就是日本幕末岛津藩的谱代藩士,即百年长工。一手推动了本藩近代化改革,与英国的交往,日后岛津藩作为倒幕两大主力,在新的明治政府中占据了重要的,如果不是主导性的地位的话。
                    而反观中国这边,被日益增多的纪念文章反复提及的郭嵩焘,同时代前往欧洲,看到的是什么呢?是选举议会,选举议会是什么呢?就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政治制度改造。
                    纪念郭嵩焘的人们,已经日益接近近代以来中国最大的笑话啦!
                    一百五六十年来声嘶力竭的呼喊学习西方,而如何学习?学到的东西是什么?学哪些东西?背后的支配逻辑是什么?通通还是儒家士大夫(清流)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这个话题很大,目前打住,不过近几年很多台湾和海外华人学者,都在关注到了这个问题。著述很多,日后可以另行开贴专门讨论。
                    就历史的结果而言,“苹果都是掉落在离苹果树不远的地方”。嘲笑先辈,属于不敬,还是尽情的嘲笑自己同时代的人吧。


                    19楼2015-09-25 11:04
                    回复
                      我对工业化的理解,始于1995年,当时也是非常困惑,看那么多书,想找到理想,历史和现实之间能够相通的答案。当年正好是2战胜利五十周年,看了半年多的二战纪录片。一直播放到美国登场的时候,记得那一刻历史开始转动了........其实是那一刻我长大了嘴目瞪口呆了好久。工业化----这个名词对我来说突然变得触手可及了。镜头上是美国军工厂里面,子弹从生产线上如同瀑布一样倾泻而下。也从此我有了从另外的角度对历史与现实进行解释和观察的可能性。
                      工业国的地位....已经真的不远了吗?那可以任意制造万物的机器设备......已经触手可及了吗?
                      工业化,对于一个熟悉欧洲和近代历史的西方人来说,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对一个俄国人来说,尤其如此。工业化,给了欧洲那震惊世界的威力,也让欧洲成为了欧洲。当然,欧洲的自由主义者们,还有其他很多XX主义者们与之一路同行。
                         当然,国内那些国外野鸡大学毕业山寨经济学家们会说:市场经济必然导致工业化.......
                         他们还是赶紧找个地方治病吧,毕竟还能增加点GDP。


                      20楼2015-09-25 11:04
                      回复
                        但北京可能会发现,它目前推行的战赂十分危险。中国的投资行为相当于一场豪赌,它将赌注都压在了全球经济能实现快速且持续增长上,而这完全不具确定性。
                        此外,中国所收购的许多项目都在统治管理风险极高的国家。近几个月来,阿尔及利亚的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已对当地中国员工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中国在尼日利亚的尼日尔三角洲和埃塞俄比亚欧加登沙漠地区的项目也成了好战分子的攻击目标。
                        经济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警告说,这正是帝国发家之道。你首先要进口商品,接下来会想,控制生产设备很有意义。随后,由于你想开采的自然资源在发展中国家,你便会在当地投资修建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及加工设施。
                        快出麻烦时,你便需要保护投资项目和人员,那意味着向当地派兵。你很快就会明白,你正在远方操控着全局。简而言之,你已在不经意间获得了帝国地位。(记者汤姆-霍兰)
                        "新的超级大国,会是一个另外形态的文明。比如美国文明建立在汽车之上"


                        22楼2015-09-25 11:07
                        回复
                          文明形态的概念,国人多有一些陌生。因为国人开始广泛的接触外部世界的时候,第一已经确立了对西方的“膜拜”,看不下其他的事物了,第二也正好是世界以惊人的速度在“同质化”的年代。
                          17.18世纪,欧洲人航行在整个地球的海洋上,可以看到过去因为地理限制而互相独立,不相往来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自然而然的会对不同地区人为什么千差万别而感兴趣,因此也就产生了专门研究文明形态的各种学问。首先是要解释为何各个文明以他目前的情况存在,原因是什么?其次是根据这些条件,那么这个文明未来会如何发展?原因有地理,气候,人文,文化等等不同方面的条件,国内盛行一百多年的“国民性批判”,其实就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延伸。
                          比如殃视拍的《大国撅起》,里面如何讲西班牙,葡萄牙人要去大航海呢?因为有冒险精神!为什么他们有冒险精神呢?就不知道了,如果深入问下去,那也是会回答人家国民性如此云云。如果深一步问:为啥日后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又没了这种冒险精神了呢?估计回答会更加有趣,要么完全不知道,要么会讲上一通因为西班牙人没有冒险精神了,而英国人有了,所以英国人如何如何了。


                          23楼2015-09-25 11:08
                          回复
                              也因此,有了下面这些历史时刻:
                            科尔提斯带领着几百个害怕的浑身发抖的西班牙骑兵冲向了印第安人几万人的军阵!
                            130艘军舰组成的无敌舰队驶向英国的时候,一直犹豫不决的英国女王结束了犹豫,下令海盗头子德雷克率领舰队出击!
                            庞大的波罗的海舰队,劈风斩浪的驶向了远东,吓的浑身发抖,两腿乱颤的日本联合舰队官兵们,向自己300年前的死敌献上了祭品,祈求保佑胜利之后,仍旧扬帆出海了!
                            在这之后,历史被推离了之前的运行轨迹。
                            经常有争论,是英雄还是人民创造了历史?其实大多数的时候,历史都是穷疯了,活不下去的人们创造的
                            当然,必须说的是,仅仅有上述指出的条件,是不足以推动历史的,但是没有这些条件,也是不足以推动历史的,因为有些具备同样和类似条件的国家,却没有产生类似的情况。这里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关系。



                            25楼2015-09-25 11:15
                            回复
                              殃视拍的《大国撅起》的时候,如何讲述日本明治维新的呢?涩泽荣一去欧洲考察,发现各国都重视商人商业,遂恍然大悟,回国后虽然在明治政府担任高职,但是还是毅然辞官下海经商,开创建立了500家大型企业。
                                 然后又煞费苦心的把日本评论家加藤周一的讲话精心剪辑,让大家认为他想说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秘诀在于全盘西化,而且效果很好。
                                 就是说,想告诉大家,去西方取经--发现重视商人商业--回来全盘西化下海经商---效果很好500家大型企业气吹的一样就建立了---明治维新成功。
                              我们姑且认为殃视被狡猾的老鬼子加藤周一欺骗了,他对中国人采访说了一套,对日本人采访说了另外一套......也姑且认为殃视编辑不懂日语,看不懂涩泽荣一自己的传记和讲话........难道殃视的编辑们都没有脑子吗?他们拍摄其他西方国家撅起路程的时候,有看到过一个西方人建立了五百家大型企业的事情吗?打个一折,五十家也行!如果都没有,那么涩泽荣一是如何取来西方的真经,又能做到比师父好十倍以上的?
                              不仅如此,直到今日,日本同等级,同领域的企业,也比欧美的企业生产效率高。
                              原因不在于日本在全盘西化,而在于对自身“遗产”的合理利用,而遗产来自一些自然条件和历史进程。这就是文明形态决定文明状态的真意。


                              27楼2015-09-25 1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