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千吧 关注:334贴子:11,993

【诗词】随衣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我这么闲来发帖么。


IP属地:北京1楼2014-07-17 15:03回复
    随衣序 夫人之所行,各随其道也,各随其一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此《中庸》之言,诗之矩也。
    诗者,生于心而言其道,寄于物而隐其情也。诗者,心之所思寄于文也。心者,人之本也。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盖自然自然盖道也。道即一也。故言随衣,随一也。道不可废,一不可偏,诗之属也。
    唐虞之世,自然岂求外饰;孔子之门,雅正莫含淫邪。自三王之后,诗求其繁也,诗求其淫也。故孔子删诗,以求质也。然圣人后世,文淫繁盛,诗无道可述,无一可言,悲乎!古诗之淳,魏晋之质,扫其不实之言,去其“歌德”“但丁”之流,复文人之骨,快哉!是故子美《三史》,太白《乌栖》,台文《马嵬》之流,实其壮矣!而游韶,云卿所作宫体之流,岂可言之矣?至若《花间》之矫,千载不取,血书之妙,人皆叹之。观子瞻稼轩之词,洋洋洒洒,愚以为子乔之《喜迁莺》差之甚远。容若之高,在乎真,在乎质,自然而已。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子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亦然。
    格律之说,不可不思;平仄之严,不可不纠。愚学诗三载,初不知格律,不知韵调,所言所道皆笑于世俗。继而知之,方见前路之曦光。至今虽见笑于大方之家,亦有可行矣。“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诗道之所以能进步者也。愚能行乎?
    薄命三尺,不过书生。愚行儒道,依旧腐儒。顽固于己见,偏执于旧言,不见先王之道,不思圣贤之言。诗皆欲删之作,文实退之之弃。童心难见,诗道难求,儒道难明,独以刍荛之微,狂夫之态见笑。愚亦悲矣。 甲午年夏七月 云随衣序 1.《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
    2.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大学〉 问》
    3. “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多的,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了305篇。“删诗”问题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大公案。唐代以前没有什么争论,但是,从唐代一直到清代大致上争论了1000多年,直到近当代,大家才基本上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孔子的“删诗”不能够成立。
    4. 歌德者,歌功颂德也,但丁则指但只盯着党员领导献媚邀宠。http://www.blogbus.com/lindaomao-logs/158321769.html
    5.《马嵬坡》作者: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6.上官仪,唐代诗人。字游韶。沈佺期,字云卿。
    7.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时形成的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作者以梁简文帝为首,大都描绘声色,是当时统治阶级荒淫生活的反映。这类诗歌,大多以浓艳富丽、雕琢精巧的语言,描写男女私情,描写女性的外貌、服饰、神态、举止,甚至描写男色,有的充满了色情的味道。
    8.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
    9.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
    《喜迁莺》
    霞散绮,月沈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10. 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中评论:“ 纳兰容若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 中原 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1.《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2.《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3.《荀子·非相》:“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IP属地:北京2楼2014-07-17 15:04
    回复
      发的都算是初稿。。以后还得改~


      IP属地:北京3楼2014-07-17 15:04
      回复
        忆江南·其一
        高难问!天意即民心。牛首山前闻圣道,九疑峰下叹弦琴。古道竟何喑。


        IP属地:北京4楼2014-07-17 15:05
        回复
          忆江南·其二
          高难问!天意胜民情。富贵难求观狱事,贫微空泣坠蝉声。寒夜独残灯。


          IP属地:北京6楼2014-07-18 15:14
          回复
            忆江南·其三
            高难问!天意弃民情。银烛未焚今古事,乌云漫掩夜晨明。赤县觅长青。


            IP属地:北京7楼2014-07-19 22:24
            回复
              归去来 记7.24 (改)
              归去来兮君子,堪与前尘涕?犹有花凋重开事。斯人去,莫相会。
              毫发无痕矣。平生事,万般虚戏。朱颜白骨终为气。盆歌鼓,一时醉。


              IP属地:北京10楼2014-07-25 11:24
              收起回复
                南乡子
                (近二日可谓悲矣,友人离别,尊长训责,割袍断义之事,不知误解之言,无一言一行不令人心寒,故填词以排解。)
                莫信短情缘,管鲍终来又几番?
                前事未平随后事,潺潺,空许机心隐绿泉。
                流水更催寒,望断神州尽断弦。
                何必着衣习不结, 年年,回首红尘谈笑间。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7-27 03:27
                回复
                  谒金门*问儒
                  儒衰矣,兴败转如风水。
                  莫问孔门今在未,尚闻存正气。
                  万古江河流水,百代青山铺翠。
                  莫问前程多少事,大儒真我辈!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7-31 12:30
                  回复
                    霜天晓角
                    辗转人间,
                    问谁临卫燕?
                    是为栖栖士者,何厌此、岂苍天?
                    高山,难与攀,景行行止然。
                    恨矣未逢夫子,忽在后,又来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8-01 10:47
                    回复
                      霜天晓角*孟子
                      非我其谁?
                      论平天国治。
                      亦有仁而已矣,王曰利、又何为?
                      栖栖,梁去齐,百年闻圣迟。
                      落日薄烟寒草,儒道败、孔门衰。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8-02 12:27
                      回复
                        博约浅论
                        夫事之于人,森罗万象。或列宿分野,甘星书之;或五音六律,绿焦抚之;或礼乐教化,六经言之。此种中中,不可胜数。
                        故余言之,人不可不学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且为先也。人不学,则诸事不知。诸事不知,安能立世?学既学矣,或先怀偏愤而不愿学,或常存蔑轻而不肯学,或先闻难涩而不敢学。夫以荀子之才,尚纳取百家;夫以先王之学问,尚求之于民。一不可,则十之。十不可,则百之,千之,安有如此而不可得之者也。余初入国学,徘徊许久而不得入门户,然于诗词儒学往往诵读,不敢有一丝遗漏。如此,尚不可得,况不敢为学者。
                        夫博学于文,善矣。然独博学则不免于人欲上偏私。故余念之,博学尚不可去人欲,存天理,而去天理,存人欲。此虚文日盛之过,学者不可不慎行。故圣贤为学,“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兴国家,定社稷,去人欲,存天理者也。(今人为礼,不可一一学之前人,余以为须观古礼而自定)无礼则乱,今礼乐大乱,独法而不可行,故诸事兴盛,实悲矣。礼之于人,如明镜然,通明澄澈,照得尘埃。约之以礼,方见得心体纤尘,除之岂不快哉。
                        孔子言之于颜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善矣。盖吾辈孜孜不倦以求圣道之捷径也。当戮力中华之学术,续往圣之绝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8-11 09:09
                        回复
                          我的自学浅述(致18)
                          盖学问之道,如浩瀚江河,万仞高山,仰之弥高而钻之弥坚。幸得自述其史,以明其道。
                          余幼时既诵读《水浒》,然读之无感。继而逢小学教师,恶之,故不闻国文之深远。荒度六载,无诗书教化,无礼乐存理。深愧先人,静思实悲。
                          进而入中学,逢得良师。闻教化,虽气力不足,不得悔而即改,然此根种得,何愁无芽,何愁无干?此便是个一一前行的理,为学者不可不察。此时便闻得许些国学,方才有所得,方才未曾自暴自弃。然所知甚少,又无几心体上天理,盖此时心体渐有纤尘,悲矣未察,故渐入深渊。
                          后入高中,幸又逢良师,孜孜以教化,方才去得旧习病,见得国学门户。盖此时又分两路,一为诗词赋文,一为道佛儒学。此须一一分明。
                          初见国学便闻得诗词,故见喜而作,不通平仄格律,然有高人违心赞誉,方有得几分信心。初作诗词,便有稼轩所谓“强说愁”之态,故当时所为尽是怀古哀叹之作,无丝毫真情,实为弊矣。盖附庸风雅,强思而至。又怀得几分狂夫心态,以为古人皆不足取。然年幼无知,所见甚寡,故为诗有疑,不得已而观古词。愈观愈知自愧,方略知前人之精妙绝伦。此为学之病,便是个自高自大的虚态,学者不可不去矣。继而观太白诗篇,子瞻词文,每有所得便笔下难耐。复读两汉魏晋之诗,甚喜诸如“直如弦,死道边”之恨,然其天然质朴,甚不可强求。而今读得子美稼轩,方觉颇合吾心。故不敢空言怀古以扰人,亦不敢漫作美景以撩人,大凡所作,尽是吾思。作诗词稍后,便是为文。观《文心》,读《古文》,继而读明清文言,尚未有所得,故为文有病,下字不精,独观书甚少而已。
                          然独为虚文则不可以明道,故初闻道学,以为天下之精妙皆在道家,又闻得几番疯言,以为为道必排孔孟,救国必去儒学,盖当时无知至此矣。为道不久,又兼佛法,虽不知何者为佛,何者为道,而独求个心静虚空以自慰尔。好与人辨(此为学大弊,吾虽不能一一去处,然有个天理在心,有所收敛。),闻得孔孟之道,悬而不信,故观四书。继而疑,继而略有所悟,继而有所明,方知圣人之学不可轻易放过,故转而为儒学。幸有良师,虽不喜儒学,然一一具言所疑。近观阳明《传习录》,又有所得,方知心为本体,儒墨佛老皆是明明德,而心体有别,思虑有别。然旧念缠绕,不得包容百学,心镜有尘,欲去之而未尽,时有偏激愚昧之态。
                          一介书生,未敢放狂言惊世,故独作所思以明心。幸有良师友人相伴,以致不入邪流。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8-11 11:59
                          回复
                            吾师教之学问坚韧,吾友教之谦逊好学,不可不知,不可不察。此盖吾为学之浅述。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8-11 12:00
                            回复
                              赋中华文化-1
                              儒门未败人心败,
                              复把中华作藻华。
                              我笑金乌虽落木,
                              明朝万丈照天涯。
                              赋中华文化-2
                              正是天荒来旱事,
                              偏逢硕鼠入粮仓。
                              民人向使时迷惘,
                              那得秋收日日忙。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8-23 1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