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雨不晴吧 关注:89贴子:7,562
  • 5回复贴,共1

——》词曲知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9-29 22:52回复
    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
    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
    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9-29 22:55
    回复
      1: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7: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8: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9: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0: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9-29 22:55
      回复
        31: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32: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33: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又名:《古调歌》、《鬓云松令》、《云雾敛》、《般涉调》等。
        另有言,苏幕遮亦称乞寒节,是龟兹国为祈祷当年冬天严寒以降更多的雪,来年水源充沛。唐代时,苏幕遮传入中原,曾轰动京城。唐人写的关于苏幕遮歌舞的诗词,数量繁多。到宋时,苏幕遮就成了词牌名。
        34:惜分飞
        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35:惜奴娇
        《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36:行路难
        词牌名。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37:一剪梅
        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腊梅香》。
        38:渔家傲
        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39: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姬。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巫山十二峰》。
        40:雨霖铃
        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9-29 22:56
        回复
          65,乌夜啼
          据《唐宋词鉴赏辞典》后附《词牌简介》,《乌夜啼》亦是唐教坊曲,又名《圣无忧》,平韵四十七字,又有四十八字体,或名《锦堂春》。其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
          唐教坊曲名。《太和正间谱》,注“南吕宫”,双“大石调”。宋欧阳修词名《圣无忧》。赵令畤词名《锦堂春》。按郭茂倩《乐府诗集》有清商曲《乌夜啼》,乃六朝及唐人古今体诗,与此不同。此盖借旧曲名,另翻新声也。
          66,相见欢
          该调仿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作此调时已归宋。古人云“亡国之音哀以思”,诗人身为亡国之君,这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深沉而含蓄地体现在这首词中。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词苑丛谈》云:“南唐李后主乌夜啼词最为凄惋,词曰:‘无言独上西楼’云云。”故“锦堂春”亦名“乌夜啼”)
          此调有多种格体,俱为双调。三十六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两结九言,宜于第二字略豆,旧谱分作六言、三言两句,不尽适合。
          67,长相思
          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长相思》、《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词见于黄升《唐宋诸贤绝妙好词》卷一。
          68,点绛唇
          明·杨慎《升庵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禹偁词,名《点樱桃》;王十朋词,名《十八香》;张辑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淲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
          在京剧中,《点绛唇》又通称为“点将”,用于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等,其作用是为了表现场面的宏大和增强气氛。
          69,谒金门
          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杨花落》、《出塞》、《东风吹酒面》、《不怕醉》、《醉花春》、《春早湖山》)。原唐教坊曲,后作词牌。敦煌曲词中有:“得谒金门朝帝庭”句,疑即此本意。
          70,诉衷情
          晚唐文学家温庭筠创作此调。原为单调,后演为双调。韦庄、黄庭坚、张先、陆游、李清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9-29 23:0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9-29 2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