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向下兼容版,前置) 关于过去人、未来人与现在人的立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应当怎么做? 一、现在人的立场:是什么? 对过去人的立场 尊重与反思:现在人应尊重过去人的历史贡献,同时以批判性思维反思其局限。例如,古代医学理论为现代中医奠基,但部分疗法需结合现代科学验证。 继承与扬弃:继承文化遗产(如《黄帝内经》的整体观),摒弃过时观念(如封建等级制度)。 对未来人的立场
-
1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河北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的豪门望族,自幼天赋聪颖,沉稳好学,因母亲病逝于庸医之手而立志学医,师从名医张元素,尽得其传并有所创新,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学术体系。 一、生平经历 早年背景 李杲出身书香门第,父辈皆崇文好读,
-
1张景岳(1563年-1640年),明代杰出医学家,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被誉为“张熟地”。他是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赞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 一、生平背景 出身与早年经历: 张景岳出生于军人世家,祖上以军功世袭绍兴卫指挥使,家境富裕。他自幼聪颖好学,14岁随父进京,师从名医金英,尽得真
-
1《景岳全书》由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著,是一部集大成的综合性中医典籍,成书于明朝末年。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浙江绍兴人,自幼聪颖好学,师从名医金英,尽得其传。他深感当时医学理论的混乱和临床治疗的不足,因此撰写《景岳全书》以总结前人经验并阐述自己的医学思想。 书籍内容与结构 《景岳全书》共六十四卷,分为二十四集,内容涵盖中医理论、诊断、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疾病等多个方面: 《传
-
3(参考资料) 一、真爱:超越本能的生命选择 哲学的解构 真爱被定义为一种“自由、自主的选择”,它超越世俗功利,以爱本身为目的。这种爱并非工具性的交换,而是自我消解后的“共同体”重构。正如存在主义哲学所强调,真爱是主体在承认他者自由时,对自身局限的超越。 心理学的警示 心理学揭示,以牺牲自我为代价的“爱情”本质是病态的。过度妥协可能源于童年归属需求的投射,或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健康
-
3(参考资料) 一、五行之戒:待人接物中的潜在陷阱 五行与人性弱点的对应,恰似一面镜子: 木之贪:如藤蔓般过度索取人际资源,职场中易现“功利社交”,将人脉异化为晋升工具; 火之嗔:如烈焰灼人,情绪化沟通易引发冲突,职场批判若失“义”之尺度,则沦为破坏性的抱怨; 土之慢:如厚土固化思维,礼数周全下的傲慢与偏见,常掩盖对多元价值的尊重; 金之痴:如利刃偏执,过度依赖“智”的逻辑性,忽视情
-
1(参考资料) 一、五行德目与情绪陷阱的辩证关系 根据五行对应表,木(仁/贪)、火(义/嗔)、土(礼/慢)、金(智/痴)、水(信/疑)的二元结构,揭示了人性中德性与缺陷的共生关系。这种哲学框架为当代青年待人接物提供了独特的认知工具: 仁的边界:关爱家人(孝)需避免"贪念"——如以"尽孝"为名过度牺牲个人发展,或陷入"亲情绑架"的漩涡。 义的火候:支持亲友(悌)需控制"嗔怒"——兄弟姐
-
7一、开篇背景与对话缘起 场景设定: 本文开篇于黄帝与雷公的对话场景。雷公自述已传承医道并教授学生经典理论及治法,但在临床中因学生资质差异,疗效未必十全。他向黄帝请教一些经典未载的“愚陋之问”,尤其是关于哭泣时泪涕生成机制的疑问。 核心问题: 雷公提出:“有人哭泣时泪涕皆出,或仅有泪而少涕,其故何也?”黄帝回应:“此问虽无益于治,却是医道本源之知。” 二、泪涕生成的精微机制 1. 泪
-
2阴阳家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之一,以下是关于阴阳家的详细介绍: 一、起源与背景 起源: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则最早见于《尚书》。这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即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时间:阴阳家学说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 文献记载: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
-
4木 仁 贪, 火 义 嗔, 土 礼 慢, 金 智 痴, 水 信 疑, ———— 天 人 地。
-
6上经: 绎客十二字精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慈和”中,每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伦理价值,若将其视为个人每十年的伦理研究课题,可以对应到人生不同阶段所侧重探索的伦理维度。以下是结合人生阶段特点对每个字所代表课题的解析: 20-30岁:孝与悌 孝:此阶段多处于独立生活初期,课题可围绕“家庭责任与代际伦理”展开。研究如何在个人成长与反哺家庭间找到平衡,探索现代家庭关系中“孝”的内涵与实践方式,例如如何
-
2引言 “性命双修”,这一源自道教的重要教义,强调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修炼,旨在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至高境界。在此思想立场下,我们重新解读《圣经·创世纪》,不仅能探寻其蕴含的深厚智慧,还能从中汲取对现代生活极具启发意义的身心修炼之道。 第一部分:万物的起源与人类的堕落(1:1-11:9)——性命双修的原始图景 1. 创造天地万物(1:1-2:3)——性命合一的完美状态 起初,天地混沌,上帝在六日内创造
-
0“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伽利略 ————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是意大利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科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早年生活: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西海岸的比萨城,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芬琴齐奥·伽利莱精通音乐理论和声学,著有《音乐对话》一书,家庭的
-
4“有神论”和“无神论”是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点,由不同的人物提出。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提出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详细归纳: 有神论 提出时间: 有神论的历史悠久,其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时期。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有神论思想已经相当发达,荷马时期甚至形成了系统的有神论体系。 提出地点: 有神论并非由某一特定地点的人物首次提出,而是在多个古代文
-
2关于宋明理学,综合其历史脉络、核心思想与学派发展,可梳理如下: 一、背景与形成 历史定位 宋明理学是儒学在宋至清初发展的新形态,也被称为“道学”或“新儒学”。它既是对先秦儒学的复兴,也是对佛道思想挑战的回应。其形成可追溯至中唐韩愈的“儒学复兴运动”,至北宋周敦颐、张载、二程(程颢、程颐)等学者构建哲学体系,最终在南宋朱熹、明代王阳明等人手中发展成熟。 思想渊源 融合三教:吸收
-
0一、人物生平 基本背景 张志聪(约1610-1674),字隐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医家,出身医学世家,师承张卿子,属“钱塘医派”代表人物。他晚年于杭州胥山建“侣山堂”,聚同道讲学论医,门徒众多,高世栻为其最著名弟子。 学术立场 主张“尊经思想”,以《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为医学根基,反对错简论,强调经典原貌的完整性。 二、主要著作 《黄帝内经》注解 《黄帝内经素
-
2盖伦(Claudius Galenus,又译作“伽林”) ———— Claudius Galenus,通常被称为盖伦(Galen),是古罗马时期备受尊崇的医学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出生日期:公元129年 逝世日期:大约在公元199年至216年之间(具体年份存在争议) 出生地:帕加玛(Pergamum,现土耳其境内),一个以其丰富的文化和学术传统而闻名的城市 职业:医生、动物解剖学家、哲学家 二、教育背景与早期经历 盖伦出生于一个建筑
-
62纠正人:陆终公血脉-若耒-轩辕黄帝第150世 正文: 《黄帝内经》,英文正确翻译为:《The Ti's Inner Canon of Nature》,简称:《Tis Nature》(翻译为:《黄帝内经》)。 ———— 参考:The title you mentioned, "The Ti's Inner Canon of Nature", appears to be a translation or adapt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al classic 《黄帝内经》 (Huángdì Nèijīng), traditionally translated as "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anon". This text is one of the foundational wor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
1郑钦安是一位清末著名的伤寒学家,以下是对他的人物介绍: 一、基本信息 姓名:郑钦安,又名郑寿全。 字:钦安。 出生日期:1824年(道光四年)。 逝世日期:1911年(宣统三年)。 出生地:四川邛州(今邛崃市),原籍安徽,其祖游宦四川,遂寓居邛崃。 二、生平经历 郑钦安幼习经史,博览群书,年十六已读完四书五经。 随后从师于一代通儒兼名医刘芷塘(刘止唐)学医,深受其师影响,医学造诣深厚。
-
1[愿诸君子勉力行之,以学为舟,以道为帆,乘风破浪,直达智慧之彼岸。此乃学之终极,亦道之至境。] 【重置版】全文: 君子曰:学之不已,犹易之无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此乃天道之常,亦学道之理。木直中绳,輮而为轮,曲中规矩,虽有槁暴,不复其直,此乃人力之巧,亦学问之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此易道之广大,亦人道之精粹。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
0张良,字子房,是秦末汉初时期的杰出谋臣、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以下是对张良的详细介绍: (略,避和谐系统) 四、历史评价 汉高祖刘邦曾在洛阳南宫评价张良道:“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被后人誉为“谋圣”,其智慧与谋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张良是一位具有卓越智慧与谋略的政治家、谋臣,为西汉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
-
1受众: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的受众主要是中医从业者、中医学习者、中医爱好者以及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学者。该篇章作为《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了邪气侵犯人体后所形成的失眠证等病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主要论述了邪气侵犯人体后所形成的失眠证,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和天人相应的观点。黄帝与
-
1受众: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的受众主要是中医从业者、中医爱好者以及对传统医学和养生感兴趣的人群。该篇章作为《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深厚的中医理论和养生智慧,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中医理论和养生方法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是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该篇章主要讨论了四时气候与五脏的关系、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灵活运用以及人
-
0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是中医经络理论的重要典籍,系统整理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及临床应用,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为该书的核心内容串讲: 一、奇经八脉的总体概念 定义与特点 奇经八脉指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与十二正经共同构成经络系统。 “奇”即“异”(一说:三奇六仪之“奇”),因其不直接隶属脏腑,亦无表里配合关系,但能调节十二经气血,尤在气血满溢时发挥
-
3
-
5——卦启天地之门 《黄帝内经·八卦·易》作为《亖易·真》与《全息·序》的承续之作,以“八卦”为枢纽,贯通《黄帝内经》的医学精髓、易理的宇宙法则以及全息理论的时空维度。本书以“卦象即生命密码”为核心命题,通过八卦的阴阳爻变与六十四卦的推演系统,构建起从宇宙宏观到人体微观的全息诊疗体系,揭示人体与时空共振的深层规律。 一、八卦与全息宇宙观 卦爻全息:一卦即万象 依《全息·序》中“一即一切”思想
-
3——星辰律动与生命节律的全息共振 【导言:七政为钥,开天人合一之门】 《黄帝内经·七政·易》以古老星象智慧为根基,重新诠释“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与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深层共振关系。此篇非止于观星测运,而是借天体运行之律,解构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的同频法则,揭示《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的科学性与超越性。 一、七政之枢:星辰能量与生命节律的映射 1. 日月为纲,阴阳升降
-
5欢迎各位中医爱好者、学者及研究者莅临本帖,共同探讨《黄帝内经·三才·易》的深邃内涵与智慧。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瑰宝,其蕴含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至今仍对中医临床实践与养生之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黄帝内经·三才·易》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将古代易理与中医理论巧妙地融为一体,揭示了宇宙、自然与人体之间的微妙联系。 在《黄帝内经·三才·易》中,“三才”即指天、地、人
-
71楼:引言——开启中医哲学的宇宙之门 亲爱的各位中医爱好者、传统文化探索者以及寻求身心和谐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揭开一部古老而神秘的经典——《黄帝内经·开天·易》的面纱。这部经典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更是中医哲学与宇宙观的深刻体现,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探索生命本质与自然法则的道路。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石,其博大精深,涵盖了天文、地理、哲学、医学等多个领
-
3(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
8《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下简称《心经》)是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由唐代高僧玄奘翻译。 《心经》的受众非常广泛,涵盖了佛教信徒、哲学爱好者、寻求心灵慰藉的人群、文化艺术工作者以及其他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人群。这部经典以其深邃的智慧和教诲,为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下是对该经的详细解释: 一、经题解释 般若:梵文Prajna的音译,意为“智慧”。在此特指佛教中超越世俗、洞察
-
12最近入手了一本黄帝内经素问,不过不太会翻译,各位大佬推荐一下
-
4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这是保密工作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明确规定了保密工作的方针、国家秘密的定义及范围、国家秘密的密级分类等重要内容,为保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该法旨在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样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 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该
-
2范汪(308年~372年),字玄平,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人,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医学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生平背景 出身与家世:范汪出身顺阳范氏,是西晋名臣范晷之孙。他出生时家道中落,父亲范稚在他六岁时早逝,母亲也在他十三岁时去世,因此他年少时孤贫。 求学经历:范汪年少时十分勤学苦读,遂博学多通,善谈名理,精医术。荆州刺史王澄见到他后十分惊奇,称赞说:“兴范族者,必是子也。” 二、政
-
0李时珍(约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 李时珍出生于世医家庭,父亲李言闻也是一位有名的医生。他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对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早年学习儒学,但三次参加乡试都未能中举。后来,他拜顾日岩为师,专心研读医学书籍,逐渐精通医药知识。 医学成就与
-
2葛洪是东晋时期的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及科学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生卒年份:约公元283年363年(也有说法为公元284年364年) 字:稚川 号:抱朴子 尊称:小仙翁 籍贯: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 二、家庭背景与师承 葛洪出身于江南豪族,是三国方士葛玄的侄孙。 葛洪13岁丧父,家境逐渐贫寒,但他勤奋好学,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 葛洪的老师是炼丹家
-
5吴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姓名:吴瑭,字配珩,号鞠通。 生卒年月: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卒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关于吴鞠通的逝世年份,也有说法认为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但根据多数资料记载,1836年更为准确。 籍贯: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二、生平经历 吴鞠通出身于一个穷书生家庭,青年时攻科举习儒。 19岁时,父亲病故,因未能找到有效治疗而深感
-
0马莳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姓名:马莳 字:仲化(也有说法为仲华),又字玄台,后人为避康熙讳,改为元台 号:玄台子 所处时代:明代 出生地:会稽(今浙江绍兴) 生卒年份:约生于15世纪,卒于16世纪,具体年份不详 二、职业经历 曾任太医院正文,对医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广泛的研究。 三、主要贡献 注释《黄帝内经》:马莳认为《黄帝内经》应分为《素问》
-
0张从正是金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医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姓名:张从正 字:子和 号:戴人 出生时间:1156年 逝世时间:1228年 籍贯:睢州考城张老庄(今河南省兰考县小宋集北四里北沙岗) 二、医学成就 学术观点:张从正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主张“病由邪生,攻邪已病”,认为人体的疾病是由内因和环境中“邪气”所引起
-
4史崧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本名:史崧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汉 出生地:锦官(今四川成都) 二、主要贡献 史崧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精通医学,对《黄帝内经》尤有研究。他取家藏的《内经·灵枢》九卷,参照诸多古书,进行了细致的校释及音释工作。他的这一努力使得《灵枢经》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具体来说: 校释《灵枢经》:史崧将家藏的《内经·灵枢
-
2华佗是中国古代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姓名:华佗(字元化,一名旉) 生卒年份: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但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可能寿命更长) 出生地: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主要成就:外科鼻祖、发明麻沸散、五禽戏 二、生平经历 华佗出生在一个普通士族家庭,7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尤其对医学饶有兴趣。 在母
-
9扁鹊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以下是对其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本名:秦越人 别名:扁鹊(因医术高超,被尊称为神医“扁鹊”)、秦缓、卢医 生卒年: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 出生地:战国初年齐国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 二、生平事迹 学医经历:扁鹊年轻时曾替贵族管理客栈,期间结识了名医长桑君,并得其真传,开始行医生涯。他善于运用四诊法——望、闻、问、切,医术日益精湛。 行医各国:扁鹊曾
-
0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医学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姓名:张仲景,名机,字仲景。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 籍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 二、家庭背景 张仲景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三、求学与医术 张仲景笃实好学,博览群书,
-
0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姓名:孙思邈 别名:孙真人、药王、妙应真人、孙十常、白山药王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关于孙思邈的出生日期存在争议。一说他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另一说则认为他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不过,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他生于541年。 逝世日期: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 出生地:京兆华原(今陕西省
-
5以下是对南朝著名官员、学者王僧儒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姓名:王僧儒(也有记载为王僧孺),字僧儒(或僧孺),以字行。 出生日期:465年 逝世日期:522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 二、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 王僧儒出身于没落士族家庭,早年贫苦。 父亲王延年早逝,家道中落,母亲靠卖纱布维持生计。 王僧儒自幼好学,五岁能读《孝经》,六岁能写文章,因家
-
2全元起是南朝时期的著名医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姓名:全元起 代表作品:《注黄帝素问》(又称《素问训解》) 生活时代:南朝齐梁间(公元479~557年) 二、生平事迹 全元起在注解《黄帝内经·素问》之前,曾就砭石一事造访王僧儒,显示了他对医学的深入研究和严谨态度。 他医术高明,被誉为“得元起则生,舍之则死”,说明他在当时社会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三、学术贡献 注解《
-
0王清任,字勋臣,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医学家和解剖学家,生于直隶省玉田县(今河北省玉田县),具体生年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卒于道光十一年(1830年)。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医学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探索。以下是王清任的人物生平概述: 早年经历 王清任自幼习武,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曾为武庠生,并捐过千总衔,但社会的黑暗和为官的不易让他深感为老百姓做实事的艰难。
-
1黄帝内经吧务公告:关于设立本吧会员服务平台的通知 · 尊敬的黄帝内经吧成员们: 大家好!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吧友,提升吧内交流氛围,我们决定设立“黄帝内经吧会员服务平台”。以下是关于该平台的详细通知: 一、平台设立背景 近年来,黄帝内经吧作为一个专注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学习、交流和传承的社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然而,随着吧内人数的增加,我们
-
3受众 主要是寻求修身养性、提升个人内在修养及谋略运用的人群。这本书不仅适用于个人自我修炼,也适用于那些在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需要运用谋略和策略的人群。 摘要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是战国时期鬼谷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分为七术,主要探讨了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以及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处理外在的事物。书中的七术分别是: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腾蛇、分威法伏熊、
-
14今年内经学会的年会,在宁夏银川开,预计七八🈷️份,如果群主允许的话,我到时把通知贴过来。 学术年会的,专业级别的,切实爱好的,可考虑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