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温度吧 关注:82贴子:4,042
  • 11回复贴,共1

【资源】高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笔记+完整+复习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照例喂。


IP属地:广东1楼2010-12-11 14:44回复
    第一章       走近生命科学
    第一节:一、发展简史
    1、   著作:贾思勰《齐民要素》 农书、李时珍《本草纲目》 药书、
    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
    2、显微镜发明:生物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微观领域)
    我国成就: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核酸领域)
    3、林耐——生物分类法则               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
         孟德尔——遗传学奠基人           摩尔根进一步揭示遗传机制(伴性遗传)
    4、生命科学研究手段:描述法、比较法     实验法
    5、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用于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
    二、展望:
    1、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2、生命科学定义: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
    第二节:
    1、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
    2、   实验要求:重视观察和实验
    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1、左眼观察、睁开右眼
    2、观察:先低倍后高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转换器到高倍镜,再调细调节器
    3、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片)反向移
    4、放大倍数:目镜X 物镜
    5、目镜测微尺的使用:(理解练习册习题即可P2)
    


    IP属地:广东2楼2010-12-11 14:48
    回复
      第三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第一节:细胞
      一、细胞膜的结构:(第三册P36图3-1)
      1、成分:(骨架)磷脂双分子+蛋白质(作为载体,但数量有限)
      2、糖蛋bai = 蛋bai质+多糖(位于细胞膜外侧,可区别细胞内外)作用:细胞识别、血型决定


      IP属地:广东4楼2010-12-11 14:55
      回复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一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补充:      同化作用    摄取外界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物质
        新陈代谢   (合成代谢)    储存能量    能量代谢
        (自我更新) 异化作用     释放能量                          物质代谢
        (分解代谢)    分解自身物质,排除代谢废物
        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一旦停止,生命也即结束;其所有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
        一、 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
        1、   合成反应:小分子合成大分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单糖合成多糖)
        2、   分解反应:水解反应(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分解)、氧化分解反应(葡萄糖的氧化)
        二、生物催化剂——酶
        1、酶:活细胞产生具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大多为蛋白质,少量为RNA。
        2、命名:来源+作用 如:肠肽酶,纤维素酶(分解植物细胞壁)
        3、酶的活性:酶的催化效率。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4、性质:高效性、专一性(即酶活性部位与底物契合)
        5、按作用条件分类:a、细胞内起催化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所需的酶)
                           b、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各种消化酶)
                           c、与辅酶因子结合起作用
        6、影响酶活性的因素:PH值、温度(最适度前,随条件增加而增强;超过后则逐渐减弱)
        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
        1、ATP:腺苷三磷酸   简式:A-P~P~P   
        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2、ATP-→ ADP+Pi+能量   (水解断裂最外侧高能磷酸键,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ADP+Pi+能量-→ATP (能量来源: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呼吸和光合作用)
        第二节 光合作用
        一、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略,P63-65)
        光能
          
        二、叶绿体及其色素
        1、方程式:
        叶绿体
          
        CO2+2H20       (CH2O)+O2 › +H2O
            (CH2O)中:C来自CO2,H来自H20,O来自CO2 ; O2来自H20中的O
        2、叶绿体及结构图P66(双层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膜堆积成——增大受光面积,膜上有色素)
        3、叶绿体色素(由上至下):
        胡萝卜素 (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1/4) 吸收蓝紫光(短波)
        叶黄素 (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叶绿素(3/4)吸收红橙光(长波)与蓝紫光(释放氧最多)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68――70)
        1、光反应:位置:类囊体膜   中间产物:ATP、NADPH   终产物:氧气
        2、暗反应:位置:基质   中间产物:ADP、NADP、三碳化合物   终产物:(CH2O)
        注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IP属地:广东6楼2010-12-11 14:59
        回复
          CO2+H2O+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线粒体的呼吸作用”
          肝糖元(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于80mg/dL ~120mg/dL)
          肌糖元(供肌肉活动所需能量的能源物质)
          某些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脂肪
            
          二、脂类代谢
          1.食物中脂类的种类:脂肪(甘油三醇)、少量的磷脂(脑磷脂、卵磷脂)、胆固醇。
          胰脂肪酶
            
          乳化过程
            
          胆汁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和脂肪酸
            
          2.脂肪的消化过程:
          3.吸收:大部分甘油、脂肪酸以自由扩散方式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一部分由绒毛内毛细淋巴管吸收。
          4.脂类在体内的变化情况:
                           a、以脂肪形式在皮下结缔组织、腹腔大网膜和肠系膜等处储存
          CO2+H2O+能量
            
          转变
            
          氧化分解
            
          A、脂肪                                             
                           b、在肌肉和肝脏处再度                  
                               分解为甘油、脂肪酸                  糖原等
               
          氧化分解
            
                           a、参与构成机体的组织
          分解
            
                 B、磷脂                                          CO2+H2O+能量
                           b、         甘油、脂肪酸
                                                              转变为脂肪
                             a、参与构成机体的组织
          转变
                 C、胆固醇
                             b、         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胆汁酸等
          


          IP属地:广东8楼2010-12-11 14:59
          回复
            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一节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一、动物怎样感受外界刺激
            1、单细胞动物:以整个细胞感受
            多细胞动物:以特定感受器获取信息
            2、感受器类型: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二、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
            1、皮肤感受器:痛感受器(最先感知)、接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眼球:(外层)巩膜,(最内层)视网膜具感光的视细胞
                                       视细胞将光能转化为电信号由视神经传到脑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2、光感受器——眼:          角膜(最前方)------聚光装置
                                折光装置 房水-----为角膜、晶状体提供营养
                                         晶状体-------折光、聚焦光线投射到视网膜成像(与视力有关)
                                         玻璃体------胶状物质
                                              外耳——收集声波、中耳——鼓膜内侧,有3块听小骨
            (陆生动物)耳 内耳——耳蜗(声音感受器)、前听器感受身体平衡
            3、声波感受器耳: 其他:鱼类侧线、蛇的颊窝等
            三、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
            1、脊椎动物:鼻腔中的嗅细胞、舌上味细胞
            2、昆虫:味觉分布于足末端和口器;感受气味的毛分布于触角
            第二节 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一、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
            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
            2、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系统功能、结构单位。
            树突                                              两者构成神经纤维
            神经元    细胞体:营养和代谢中心,集中在脑和脊髓灰质中        
            轴突                                              起传到作用
            3、神经纤维(树突、轴突及髓鞘)+结缔组织膜=神经
            4、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基础)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
            A、 皮肤是最大的感受器    B、效应器:含传出神经末梢的肌肉或腺体
            


            IP属地:广东10楼2010-12-11 15:03
            回复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一节 遗传信息
              一、DNA是遗传物质
              1、核酸分类:DNA与RNA
              2、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A、连续性: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B、稳定性: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能贮存大量遗传信息D、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验证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前者为病毒,结构是蛋白质外壳,内含DNA)
              原理:运用同位素跟踪法(DNA含P不含S)
              侵染过程:吸附’ 注入’ 复制’ 组装’ 释放
              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1、DNA(双链)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2、脱氧核苷酸组成: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
              3、配对原则:A与T、G与C    (已知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可以推导出互补链)
              4、双链中:(A+G)/(T+C)=1
              5、DNA分子平行双链的构架   上下由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成多核苷酸链
                                             双链间以碱基配对(氢键)相连
              三、蕴藏在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
              1、DNA的多样性: 取决于脱氧核苷酸(主要为碱基)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
                  注: 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数)
              2、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区段。 (基因决定蛋白质的合成)
              3、遗传信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补充:组成关系: 染色体(DNA+蛋白质)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第二节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一、DNA复制
              1、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需在酶的作用下)
              2、方式:半保留复制 【全部DNA分子中保留原有母链信息:(1/2)n-1 ,其中n为复制的次数】
              二、遗传信息的转录
              1、RNA(单链),基本单位:核苷酸
              2、核苷酸组成:磷酸+核糖+含氮碱基(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胞嘧啶C)
              


              IP属地:广东13楼2010-12-11 15:07
              回复
                细胞分裂,共形成4个子细胞
                   n
                   0
                   a
                   A、A     a 、a
                  
                二、精子和卵的形成:(第二册书P87 图7-19)
                1、精子的形成:1精原细胞-(间期)→1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2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4精细胞 →(变形) 4精子
                2、卵的形成:1卵原细胞-(间期)→1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1次级卵母细胞(大)+1第一极体(小)-(减数第二次分裂)→1卵细胞+3第二极体 (退化)
                3、受精卵(合子)=精子+卵细胞          配子:精子/卵细胞
                三、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意义
                1、生物因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才保证亲、子代染色体数的恒定,以及生物体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2、有性生殖的意义:保证后代遗传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补充:A、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体细胞、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受精卵
                B、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作标图
                       (其中     表示DNA
                                表示染色体)
                      C、细胞分裂图识别
                有丝分裂: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后期着丝粒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或同源染色体分离(后期细胞有大小为初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期细胞均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第四节 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细胞分化
                1、定义: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发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蛋白质合成上的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原因: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引起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意义:产生了细胞的多样性
                4、特点:是一种渐变、持久的、稳定的、不可逆的变化
                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细胞全能性:单个细胞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
                2、表现:体内细胞不表现全能性,脱离母体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
                3、组织培养的条件: A、无菌条件、控制温度、pH和光照条件
                B、含有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植物激素等物质的人工配制培养基
                                                脱分化          再分化
                4、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愈伤组织――→根、芽(胚状体)――→ 植物体
                第五节 克隆
                一、克隆
                1、定义:无需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个体的部分组织或一个体细胞分裂分化成新个体。
                2、动物克隆的方法一般是:供体(被克隆个体)的体细胞核+去核卵细胞→ 重组细胞→ 早期胚胎 → 克隆个体
                3、克隆“多利羊”的技术有:细胞核移植、细胞融合、胚胎移植
                二、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
                1、繁育优良性状的家畜、治疗人类遗传病、抢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动物克隆技术与社会伦理
                1、我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
                2、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3、中国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IP属地:广东17楼2010-12-11 15:08
                回复
                  3、基因突变分类:自然突变+人工诱变(物理或化学因素,如:射线、秋水仙素。太空育种法)
                  4、基因突变特点:普遍性、自然发生率低、不定向性,大部分有害。
                  5、意义: 产生新基因的主要来源,生物变异的主因,对进化有重要作用。
                  三、染色体畸变
                  1、定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2、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3、数目变异:A、非整倍化变异:大多有害,如:性腺发育不全症(XXY),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症)
                                B、整倍化变异:如单倍体、多倍体
                  4、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相同的生物。
                  5、单倍体育种优点;可缩短育种年限(原因:后代不发生形状分离)
                  注:A、育种方法:花粉离体培养→单倍体→单倍体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用秋水仙素 →稳定遗传的纯合体(见右图)
                  B、秋水仙素作用:不影响染色体间期复制,因阻碍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加倍的染色体不分离
                  6、多倍体育种:可对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用秋水仙素。
                  7、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第三册书P26 图8-27)
                  第四节 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
                  一、遗传病的常见类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一般代代相传(如多指症、并指(趾)症)
                  1、单基因遗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为隐性纯合体,一般为隔代遗传(如:白化病)
                  X连锁显性遗传病:后代只要得到一个带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不论男女都患病(通常女性多于男性),(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隔代遗传,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和女)
                  Y连锁遗传病:有血缘关系的男性发病
                  2、多基因遗传病:(如:唇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精神分裂症)
                  3、染色体遗传病:【如:唐氏综合症 (21三体综合症、先天愚型)、猫叫综合症、性腺发育不良】
                  补充:A、遗传规律推导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如是女儿定为常。
                  有中生无为显性,如是女儿定为常。
                        B、推论家族遗传图普顺序:A、根据有无性状分离判定显隐性
                  B、假设伴Y遗传,即只有男性发病,(有无矛盾)
                  C、假设伴X遗传,(有无矛盾)
                        D、前者皆否定,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二、遗传病的预防
                  1、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禁止结婚)第三册书P35图
                  2、遗传咨询:做好优生工作,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
                         咨询对象:遗传病患者、生育过患儿、家族中有病史或直系生过畸形儿、高龄孕妇、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感染病毒的孕妇
                  3、避免遗传病患儿出生(措施产前诊断)
                  4、其它:倡导婚前体检、提倡“适龄生育”有利于优生
                  


                  IP属地:广东19楼2010-12-11 15:14
                  回复
                    最后是无良的源地址...:
                    http://www2.weiyu.sh.cn/bl35/space_inc/tp.jsp?infoId=info26000009810


                    IP属地:广东21楼2010-12-11 15:17
                    回复
                      大功告成...


                      IP属地:广东22楼2010-12-11 15:19
                      回复
                        辛苦辛苦
                        同志复制粘贴滴不容易啊


                        23楼2011-03-06 17: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