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44贴子:21,897
  • 22回复贴,共1

:对……而言,在句中真的没啥不妥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11-20 15:20回复
    某个吧友的言论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11-20 15:22
    回复
      你永远可以相信民科的即兴评论,哪怕你某一时刻对自己产生怀疑。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20 23:15
      收起回复
        记得以前在孔网找书时,看过沈玉成的左传译文的几页说明,译文是根据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来的。杨伯峻先生有说明这个左传译文是和他无关的。估计是中华书局自己的营运。本身中华书局有春秋左传注的版权以这个IP再出译文,不愁卖不掉。为什么不是杨伯峻自己来搞这个译文,还专门发个无关声明,就有意思了。
        钱穆离开大陆后的作品,在大陆的新出出版物,都是繁体竖排。商务印刷和九州的都有。据说钱穆的家人前几年和大陆的华东师范谈授权钱穆全集。必须是繁体竖排。后来谈成什么样了还不知道。钱鍾书的谈艺录和管锥篇,都是本人要求繁体出版,否则不印,但很遗憾不是竖排。一些中短篇,有先在香港繁体出版的。吕思勉文集在上海古籍出的都是繁体。版权失效后中华书局前些年也出版了。
        想说明的是古史古文研究的作者从很看重繁体,可想而知对白话文翻译对学术来说只是细枝末节。
        另外,民国时期的白话文和建国后的白话文的文法也有不同,一些史学文学大家,都是民国出道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21 12:51
        收起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21 15:12
          收起回复
            撼山易,撼民科难。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21 15:16
            收起回复
              Fisher提到沈玉成的左传译文的说明,手头正好有这本书,97年一版五次的。沈君再最后特别提到,全稿完成,曾由杨伯峻校读一通。


              IP属地:上海9楼2024-11-21 20:03
              回复
                杨是沈的老师,教学相长是最和谐的师生关系。杨注,沈译,杨校。但是杨并末完全影响沈译。相反,沈译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了杨。比如昭公五年的惰,杨注为怠慢,但沈译为怠惰。结果,杨氏在《白话左传》中取沈说,译为怠惰。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11-21 21:31
                回复
                  1)据我贴出的图片材料可以例推出,一个饱读古书的大学者=杨伯峻
                  2)我用了"很难"和"某些"进行范围限定。逻辑之严密,滴水不漏。你无"间"可乘。(间是左传中高频字
                  3)杨伯峻说起来还做过大清的臣民呢(出生1909)
                  4)你问问左丘明能区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词汇差异吗?
                  5)fisher已在这个贴子给出了解释,你忽略了。
                  6)撼山不易,撼民科更不易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1-22 12:39
                  收起回复
                    杜预在某些地方否定过服虔,杨在某些地方否定过杜,没有理由说,后人不能在某些细节上否定杨。也没有谁能规定,民科不能对杨书的某些细节提出个人的理解。尽管如此,杨书不失为左传研究的集大成者。对左传的研究,到杨伯峻就算结束了,除非出现重大考古实证。
                    对杨伯峻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读杨书,并找出书中某些不严谨的地方。
                    这一切,最后都是向《左传》致敬。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1-22 14:16
                    收起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1-22 14:33
                      回复
                        词典为什么要不断修订?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同一个词,词义在变化,或者扩大了词义,或者缩小了词义。以怠惰为例,词义明显在缩小,现在只剩下"懒"。在《春秋左传注》中,杨注惰为"怠慢",在他的《白话左传》中,杨解释为"怠惰"。有理由认为,杨认为两个词意义是一样的,而不是什么杨受了沈玉成的影响。作为当代读者,当然能感受到两词有明显差异。如果感受不到,只能说,他语感有很大进步空间。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11-22 14: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