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慎把物质、意识,分开、对立起来。
否则,可能不利于在哲学上的日盈、日损。
道生一、一生二。
这里面,要借用一下道德经的开篇,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这里面一个意思,就是,名只是对道的一个人为描述,或人为定义,
那人为的,用哪个词都是可以的,只是用了哪个词将其制度性规定下来罢了。
名、或者概念本身并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其背后代表的东西。
注意,一生二,这个二的双方,是共生的、或同时出现的。不可能单一出现。否则,就是一生一,没有一生二。
另外,注意,上面的人为描述。
比如,一生二,比如这个二,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
按道家的阳即为阴、或阳中有阴,‘
阴即为阳、或阴中有阳,
那么,物质即为意识、意识即为物质。
也就是上面讲的,物质、意识,是共生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如果人为的将其对立起来,那可能就出现,物质决定意识、或意识决定物质等思维逻辑,这个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而且会混乱人的哲学概念与思维逻辑。
因为物质、意识都要共性归于一。
就是二,这个二互含对方,终要归于一。只讲二的一方,顶多就只讲了半途。
粗一点讲,
植物没有意识吗?有的。
石头没有意识吗?应也是有的,或只不过人观察不到罢了。
单个细胞没有意识吗?或应是有的,曾看过吧里,有网友说过,人的意识,只不过是人体几百亿个细胞意识的总和。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d52f2254c55b3199cf9827d73a88286/0cd3d539b6003af368166244732ac65c1038b662.jpg?tbpicau=2025-03-01-05_e97b456c343fd7e9720abe0951b32139)
否则,可能不利于在哲学上的日盈、日损。
道生一、一生二。
这里面,要借用一下道德经的开篇,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这里面一个意思,就是,名只是对道的一个人为描述,或人为定义,
那人为的,用哪个词都是可以的,只是用了哪个词将其制度性规定下来罢了。
名、或者概念本身并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其背后代表的东西。
注意,一生二,这个二的双方,是共生的、或同时出现的。不可能单一出现。否则,就是一生一,没有一生二。
另外,注意,上面的人为描述。
比如,一生二,比如这个二,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
按道家的阳即为阴、或阳中有阴,‘
阴即为阳、或阴中有阳,
那么,物质即为意识、意识即为物质。
也就是上面讲的,物质、意识,是共生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如果人为的将其对立起来,那可能就出现,物质决定意识、或意识决定物质等思维逻辑,这个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而且会混乱人的哲学概念与思维逻辑。
因为物质、意识都要共性归于一。
就是二,这个二互含对方,终要归于一。只讲二的一方,顶多就只讲了半途。
粗一点讲,
植物没有意识吗?有的。
石头没有意识吗?应也是有的,或只不过人观察不到罢了。
单个细胞没有意识吗?或应是有的,曾看过吧里,有网友说过,人的意识,只不过是人体几百亿个细胞意识的总和。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d52f2254c55b3199cf9827d73a88286/0cd3d539b6003af368166244732ac65c1038b662.jpg?tbpicau=2025-03-01-05_e97b456c343fd7e9720abe0951b3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