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蜀汉新丰县位置的讨论
《汉书 地理志》记载:“京兆尹,……新丰,骊山在南,故骊戎国。”其后东汉应劭注云:“太上皇思东归,于是高祖改筑城寺街里以象丰,徙丰民以实之,故号新丰。”
《后汉书 地理志》记载:“京兆尹,……新丰,有骊山,东有鸿门亭及戏亭。有取城。”
《晋书 地理志》记载:“京兆郡汉置。统县九,户四万。长安;杜陵;霸城;蓝田;高陆; 万年,故栎阳县;新丰;阴般;郑,周宣王弟郑桓公邑。”
由此可见,京兆尹或京兆郡的新丰县,自西汉初设置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变化,都位于长安东面不远。而且在司马懿出征汉中时,新丰县所在的关中地区属于魏国的地盘,显然,如果以为司马懿攻拔的新丰县是这里,不仅方向不对,而且司马懿也不可能攻拔自己方面的县城。因此这种理解完全是错误的。
同时,根据前面的考证,也否定了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认为的新丰县可能是巴东郡的汉丰县。虽然两县名称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司马懿进军的方向却差距太大,而且当时西城与汉丰之间隔着不可逾越的大巴山脉,根本大军不可能到达。
根据《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是攻拔“其新丰县”,这里为何在新丰县的前面要增加一个“其”字呢?其实这里面大有文章。这表明,这个新丰县是蜀汉的新丰县,“其”字代表司马懿所进攻的对象:蜀汉。那么,这个蜀汉的新丰县存在吗?
我分析认为:蜀汉的新丰县,应当是一个诸葛亮新侨置的县,是为了安置从魏国新丰县流亡过来的百姓、并继续吸引魏国新丰县百姓叛逃过来,而在边界附近新设置的侨置县。理由如下:
第一,蜀汉确实在汉中郡东部边界一带,设置过侨置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侨置的南乡县。
南朝沈约《宋书 州郡志》:“汉中太守,秦立。……西乡令,蜀立曰南乡,晋武帝太康二年更名。” 这证明,蜀汉曾在晋朝的西乡县位置,设置过一个南乡县,西晋统一中国后,由于这个南乡县与南乡郡之南乡县重名,故改名为西乡县。
根据《后汉书 地理志》:“南阳郡……南乡”以及《宋书 州郡志》:“顺阳太守,魏分南阳立曰南乡,晋武帝更名。成帝咸康四年,复立南乡,后复旧。……南乡令,前汉无,后汉有,属南阳。”可知东汉到晋朝到南北朝,在南阳郡的西部都有一个南乡县,魏国还曾在这一带新设南乡郡。
顺带说一句,刘琳教授在《华阳国志》中校点认为:“董厥封南乡侯,又刘干为南乡人(《吕乂传》) ,均可证(蜀汉有南乡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首先,刘干为南乡人,指的是刘干是南乡郡人,而不是南乡县人。一般而言说某人籍贯,当时都是要说郡国一级的,如果再详细说,可以说是某郡某县人,而不会只说是某县的人。其次,董厥所封南乡侯,应当只是一个乡侯,而不是县侯,在当时的蜀汉,没有什么重大军功是不可能封县侯的,自刘备以后蜀汉一共才封了七个县侯,都是军功很多的战将,而董厥一生先后担任府令史、主簿、尚书仆射、尚书令,虽然最后担任了辅国大将军之职,但是基本上还是一位文官,没有任何的军功,就如同诸葛亮、蒋琬、费祎等行政官员一样,都是封为乡侯而不可能是县侯的。
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 三国分册》,魏国的南乡郡南乡县,原本与蜀汉的西城郡相邻,而西城郡则又与汉中郡相邻。建兴六年,孟达在魏兴郡反叛曹魏,被司马懿消灭,至此南乡县与汉中郡中间就隔着魏兴郡了。
不过,孟达企图反叛曹魏,很有可能与之相邻的南乡县有一些曹魏百姓会投靠到孟达方面,当孟达被消灭后,这些百姓害怕魏国政府的惩罚,只能继续向西逃亡到蜀汉的汉中郡东部边界一带避难。为了安置这些来自曹魏南乡县的百姓,更为了吸引曹魏百姓来投奔,驻军汉中的诸葛亮此时在汉中郡东部边界附近设置一个侨置的南乡县,是比较合理的。
而既然有侨置的南乡县,就很有可能存在侨置的新丰县了。
第二,在汉中郡的东部,也有可能侨置新丰县以安置来自魏国新丰县的流民。
魏国新丰县的位置,在长安城以东不远,正好在子午谷的北口附近,而蜀汉汉中郡的东部,则是子午谷的南口。可能会有一些魏国百姓通过子午谷逃亡到蜀汉的汉中郡东部一带,则诸葛亮在汉中郡东部的边界一带,新设置一个侨置的新丰县,其目的正与南乡县是一样的道理。
史书记载汉末曾有不少三辅百姓经过子午谷逃入汉中地区避难,数量达上万户。后来虽经曹操等进行回迁,但是必然还会有少量百姓不愿回迁而留在汉中东部地区,这正是新丰县侨置的人口基础。
第三,如果侨置的新丰县位于汉中郡东部的沔水北岸,正好与《晋书》记载的司马懿进军路线相吻合。
子午谷的南部出口,正好位于汉中郡东部的边界一带,而在此地的沔水北岸侨置新丰县,不仅可以安置原有的新丰百姓(以及三辅百姓),还刻意通过这些百姓招诱更多的魏国三辅百姓前来归附,以增加蜀汉的人口。
而《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军沿着沔水向汉中挺进,一杀入蜀汉境内,就首先攻拔了新丰县城,正好与侨置新丰县的位置相互吻合。而之所以司马懿没有攻打南乡县的记载,是因为其打下新丰县之后,开始遭遇大雨,进占缓慢,随后就接到了魏明帝的命令班师撤回了。
这说明:诸葛亮在汉中东部侨置的两个县,南乡县比新丰县的位置更靠西,而新丰县的位置则在汉中的最东面边界一带。
第四,为何蜀汉侨置新丰县史书没有任何记载:是因为新丰县才设立不久就被攻拔消灭了,其存在的时间太短暂,而被史书所忽略。
侨置南乡县的设立,在《三国志 蜀书》中也没有任何的记载,唯一的记载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宋书 州郡志》,而南乡县其实很可能是设置了很长时间的。
个人分析认为,侨置南乡县和新丰县大体是在同一时间,应当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后,而更可能是在诸葛亮攻打陈仓失利以后。这是因为诸葛亮最开始的战略,是要全面出动拿下大片的魏国地盘,而并不会考虑这些侨置县的小动作。如果诸葛亮出祁山之战成功,则可以顺利占领陇右以西大片的魏国领土,这才是陈仓之战前诸葛亮战略的重心所在。
而随着街亭失利和陈仓攻打失败,诸葛亮才明白,要打败魏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需要在每一个环节逐步的进行。由此设置侨置县是为当时的手段之一。
陈仓之战结束于建兴七年(229年)春季,诸葛亮回来以后,制定了若干克制魏国的方略,其中就可能包括侨置二县。因此推断新丰县和南乡县侨置的时间,应当在建兴七年上半年。
而到了建兴八年八月,也就是仅仅过了一年多一点时间,司马懿就攻拔了新丰县,侨置的新丰县之寿命只有短短一年多,史书把它的存在忽略也是情有可原的。司马懿攻拔新丰县之后,是如何来处理善后问题的,无从知晓,但是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司马懿攻拔蜀汉新丰县,自然俘获了城里的守军和百姓,司马懿于是把他们都迁移回了魏国,由此,诸葛亮侨置新丰县的人口基础没有了,此后也就没有再设置新丰县。
2、司马懿攻拔蜀汉新丰县后,派兵镇守这个边界城市,但是由于魏国关中已有新丰县,这里就不能再称为新丰县了,而由于人口很少,只是成为了安阳县或者西城县下属的一个亭或一个乡,成为了魏国魏兴郡西部边防的一个小城。
3、司马懿攻拔蜀汉新丰县,在迁走了百姓后,完全拆毁了这个新丰县城,随后撤军返回。诸葛亮由于即失去了这批新丰百姓,又没有了新丰城,同时这里过于靠近魏国,于是也就不再设置新丰县了。
如此一来,蜀汉侨置的新丰县之存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消亡了,成为被史书所遗忘的一页。而唯一被记载下来的,只有司马懿的军事行动。而正是这宝贵的一条记载,让我们能够知道蜀汉侨置新丰县这样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