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草那么多,你见有几个能从小嗑螺变大头的?
龟类巨头化在很多品种都有,但是同一条河吃同样食谱的同一种龟,只有少数大头性状。
为什么?因为大头化,本身就是一种潜力,一种可以被开发的基因。当然我不是赞同商家鼓吹:某某大头草后代。因为大头是不可复制的❗️
泰森猛不猛,他的后代虽然也是大骨架但是缺乏锻炼,达不到他的水平
大头草龟最有争议的点,莫过于到底是天生还是后天。天生的?不吃螺哪儿来的那么厚的硬食性角质层?后天的?很多人都试过,要是能从小嗑螺变大头,早就量产化了。草龟产量那么高,大头草早就烂大街了
——————分割线———————
自然界里谁脑袋大,谁就是最牛毕的
狮子头,老虎头,大象,野猪,没有大脑袋哪儿来的骨骼承载肌肉?更有甚者鲸鱼,大嘴一张一合鲸吞万物,野猪在日本更是古称为“山鲸”。
大脑袋,就是强的象征。只不过以人的审美来说,要求同类宽肩小头九头身在格斗领域,强壮的头颈依然是衡量强大的综合之一
尤其是爬行动物,大个体是纯粹的天生。一出壳就比同龄同类大一圈,整体比例相对也大。
硬食性的龟,喙部扁平且厚,从V型逐渐变得扁平
这是长期硬食性造成的(后期)。但是前提,它必须是那块料,很多人从小喂螺,到最后也就是个肌肉头,头骨没有显著横向发育。
这就像选择培养田径运动员,A把孩子领过去给教练一看,嘿,小腿笔直修长,跟腱高,不是小腿一坨肉旮瘩,行好好练吧。B家孩子领过去一看,嘿嘿一笑——您看有兴趣去对面铅球队看看吗一个道理
母体再有天赋,不会百分百遗传到苗子身上,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有基因,后天缺乏刺激,照样普通
没基因,也能靠后天锻炼
但是注定无法达到天生基因携带并且开发成功的
这篇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发,因为真的看似非常矛盾,有种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感觉。
但是我还是要指出来:大头钻纹,大头鳄龟,大头剃刀,大头麝香,大头巴西,大头鹰嘴,大头食螺龟……它们也和大头草龟一样,在群体中会出现大头性状,并且根据研究记录发现全部都有硬食性习惯。但大头的都是少数,是众多形状中的其一
大头不仅是肌肉,老大头龟肌肉萎缩照样头大(看它们共同特征,都有扁平的研磨面,说明不仅仅是天生的)
引用一段国外文献:2020年发表的研究潜在环境因素对东部麝香龟巨头化影响的小文献研究时长22年 但是样本量小作者于1997年5月20日 在阿肯色州捕获两个怀孕的巨头化雌性东部麝香龟(东部麝香龟都巨头化)且排泄出软体动物的残骸 且同一天在捕获两个正常脑袋的怀孕雌性东部麝香龟俩巨头个体的6个后代存活 普通个体的4个后代存活 这10个只投喂软的食物。2000年6月 3个巨头后代和1个正常后代死亡,2007年5月 1个巨头后代和2个正常后代死亡。撰写论文时只有2个巨头后代(都雌性)和一个正常后代(雌性)还活着。尽管样本很小,但所有存活的个体都表现出相同的头部宽度发育变化,尽管它们的头部比亲代非巨头种群宽,比巨头种群窄。 这表明,这个物种的头部宽度是一个塑性的,至少是应对Glazypeau Creek的环境反应。在德州2017年)中,巨头东部麝香龟和正常东部麝香龟的共存为这一结论提供了额外的支持。在对东部麝香龟的头宽与身体大小的另一项研究中,证明了宾夕法尼亚州个体的头宽与身体大小的增加,这与饮食中贻贝的增加相关。然而,这一群体的头部宽度从未达到过Glazypeau的种群那样。帕特森和林德曼(2009年)认为,他们种群头部尺寸的增加允许饮食中包含更多的软体动物,但也可能是该种群中头部尺寸的增加是对软体动物消费量增加的反应。有趣的是,Berry (1975年)报告说,在软体动物数量较少的地方,巨头麝香龟的头部宽度减小,这表明环境对头部宽度有影响,即使是在被认为具有基于遗传的巨头型的近亲物种中。事实上,Glazypeau和Lonoke的后代都长着和他们父母差不多大但中等大小的头,这可能表明作者提供的食物颗粒可能比典型的食物更硬,但比软体动物更软。未来的长期实验将巨头化东部麝香龟后代和普通东部麝香龟后代的饮食限制为带壳软体动物和软食物,可能会提供更多信息。其结果表明东部麝香龟的巨头化是对于环境的可塑性反应,而不是基因。
划重点❗️❗️❗️巨头化是对环境可塑化的反应,而不是基因!看似和上面我说的矛盾,但是引用的文献只是用来给环境论一个支撑。
草龟的大头化已经被人工尝试过了,并不能有效达成,说明环境影响不是对所有龟都完全适用。但是绝对值得借鉴。
不必纠结基因和喂食,它是特定环境下的特化,适应环境的证明,无法被标准化量产,也不会百分百遗传。刘德华和刘能都是人,那能一样吗
每个大头草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并没什么稀奇的,只不过是符合了人的审美。走在路上第一眼肯定是看人的脸,而不是看四肢,人都是感性动物,会欣赏,热爱,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