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44贴子:21,896

左传阅读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左传慢慢读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15 20:41回复
    鲁国史官造假,有证据,郕国太子带夫服邑和圭投靠鲁国,鲁文公以诸侯礼待。鲁国史官明知非礼,却掩盖真相,书"郕伯来奔",详见《文公十一年》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9-15 20:48
    回复
      文公十四年最后一句:请受而罪之,"受‘’如何翻译?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9-16 20:10
      回复
        请受而罪之,受字怎么翻译?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9-16 20:12
        收起回复
          文公十七年,郑子家告赵宣子书,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李梦生译注》这部分外交书信翻译了个寂寞,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9-18 21:18
          收起回复
            宣公二年,最后一小段有点不明白,哪个大牛,能告诉我文本中提到的公族大夫,余子,公行,是干什么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9-20 20:55
            收起回复
              宣公二年,孔子赞太史董狐古之良史,书法不隐,何为不隐?有啥说啥,不遮不掩!为何孔子自己著春秋,却在搞什么春秋笔法,大义微义之类雕虫小技??答案要么是有人冒名孔子讲了关于董狐的评价,要么春秋根本就不是孔子及他弟子著的。哪个大牛能回答一下吗?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9-21 03:08
              收起回复
                为什么我看《春秋》,看到的是记流水帐,看不到大义微言?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9-24 20:50
                收起回复
                  宣公十三年最后部分有句话。孔达曰:我则为政,亢大国之讨,将以谁任?
                  亢怎么翻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编。里面刚好有这个例句,翻译成”抵御”。字典里整句翻译成‘’抵御大国讨伐‘’。但是左传原文,晋国这时并没有出兵,还只是派使者来问责,先礼后兵。因此谈不上抵御晋国,也没有看出卫国孔达作了什么抵御晋国的准备。杨伯峻认为"亢,当也‘’这个‘’当‘’作何解?当面?挡?哪个大牛来帮我解惑?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9-26 18:10
                  收起回复
                    宣公十八年看完了。用时2个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上册,李梦生《春秋左传译注》上册,看完了。动用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新华字典》,《百度汉语》,《汉典》在线网页。做了全面详细的文字释义,留下不少的笔计。杨伯峻的书,就象字典,无所不包,并且准确,几乎没有错误。但是注释随文,不太习惯,影响看书速度,第一次看《左传》还是合适的。李梦生的书基本上就是从杨伯峻的书抄的,但简化了注释。有不少错误,有的译文把意思还翻译反了,只能算翻译得一般。但李梦生的书有大量空白处,正好可以做笔计。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9-27 19:19
                    收起回复
                      成公二年,韩厥执絷马前,
                      杨伯峻说"执絷"是胜方见敌方国君的礼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编,里面讲"絷"是栓马足的绳子,《新华字典》讲"絷"是马缰绳。哪个大牛能答一下"絷"是什么东西吗?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9-29 02:45
                      回复
                        成公二年。申叔跪曰:宜将窃妻以逃也。
                        李梦生翻译成"带着妻子逃跑。明显不对。
                        理由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编,窃是"男女私通"
                        理由2,申叔跪是从巫臣神色看他有"桑中之喜"。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9-29 17:25
                        回复
                          执絷,直译手持马缰绳。 这个礼节来源:言授之絷,以絷其马。意为人做辅助,后引申为挽留人才。 韩厥这套礼仪: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和国君面对胜者统帅投降时面缚衔璧與櫬,这个仪式一直流传下来,两者的主角正好相反,仪式感都拉满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9-29 18:52
                          回复
                            执絷这里是指马缰绳,但是这个缰绳是齐顷公战车的缰绳,不是韩厥自己战车的缰绳。韩厥执絷的意思是说要求亲自驾驶齐侯战车将其带回晋师,也即礼貌地表达对方已经被俘虏的意思。谈不上是典型的礼节,因为俘获地方国君的机会毕竟不多,只是说一种礼貌和委婉的手段。


                            IP属地:天津18楼2024-09-30 16:50
                            回复
                              成公六年。最后一段:武子曰:善钧(均)从众。夫善,众之主也。三卿为主,可谓众矣。
                              这里三卿,指知庄子,士燮,韩厥,讲了一通不能伐蔡的三个理由,其一,不义(迁戮),其二,吃败战及后果(战必不克,为辱已甚),其三,即使打了胜战,也没有什么光荣(虽克,不令,何荣之有)。武子被说服了,于是在接下来的主战派的质问中,武子回应了上面一段话,在武子这句话里,善至少包括了以下含义,一,义,二智。
                              武子的少数服从多数决策原则和主战派的少数服从多数决策原则是不一样的,主战派是简单的数人头,而武子不是这样看的,武子认为只有参与的决策人在义和智两方面都相同的前提下,才是少数服从多数。在武子看来,8个主战派在义和智两方面不足,不足以参与决策,只有知庄子士燮韩厥在义和智两方面具备,这三个人都100%主张退兵,所以武子最后决策退兵。
                              武子的这段话,有一个明显的逻辑漏洞,既然参与决策的前提条件是参与人在义和智两方面相同,也就是高度同质化的人,那么就不存在什么少数,大家的意见高度一致,心灵契合。
                              在战争中,可以用"少数服从多数"来决策吗?古今中外战争实践证明不行。
                              在非战争环境中,少数服从多数,行不行?好不好?欢迎谨慎讨论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10-01 14: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