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吧 关注:2,463贴子:88,205
  • 4回复贴,共1

【为了贴量】曹真伐蜀与两个疑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24-09-12 02:58回复
    230年 魏太和四年 蜀建兴八年
    陈仓一战之后,相关魏国将领都相继得到不同的封赏。曹真增邑,合计二千九百户。诏张郃回京,拜征西车骑将军。太和四年二月,曹真回到洛阳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随后曹真上书说【"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
    《明帝纪》秋七月,诏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
    《后主传》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
    八月,诸军从长安出发,曹真一路走褒斜道,张郃军走子午道,司马懿则从宛溯汉水而上。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开山、修路,魏军走到了哪里不是很清楚,按《王基传》引司马彪《战略》大约也就推进了几百里就碰到了大雨。蜀军方面得到消息后屯兵在赤坂、成固,与推进到兴势山的前锋夏侯霸有过小规模交锋。
    《晋书 宣帝纪》与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
    《王基传》引司马彪《战略》:昔子午之役,兵行数百里而值霖雨,桥阁破坏,后粮腐败,前军县乏。
    《李严传》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
    《后主传》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绝,真等皆还。
    《夏侯渊》裴注夏侯霸:子午之役,霸召为前锋,进至兴势围,安营在曲谷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战鹿角间,赖救至,然后解。
    然而天公不作美,没多久就开始下大雨,此时褒斜和子午两路可能就深入了数百里就遇到了大雨,以至于栈道、阁道毁坏,道路不通,无法继续。后勤兵粮也因大雨有所腐坏,洛阳方面则是早在大雨之前就有大臣建议曹真撤军,比如华歆。他的理由是不要轻易兴兵,用兵是不得已的,况且蜀地偏远、道路艰难对用兵不利。应该重点发展民生,【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等到国力更强了【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对于华歆的建议,明帝是认可的,但兵已经发了,没有特殊情况也不好轻易召回,所以他给文臣武将都留了个台阶说【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不久果然下了大雨,王肃、杨阜都上疏陈述希望召曹真退军,明帝也顺着建议同意了,诏曹真退兵。
    《华歆传》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许昌。歆上疏曰:“兵乱以来,过逾二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原陛下先留心於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徵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帝报曰:“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贼凭恃山川,二祖劳於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诸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闚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时秋大雨,诏真引军还。
    《王朗传》附《王肃传》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於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言之前代,则武王伐纣,出关而复还;论之近事,则武、文征权,临江而不济。岂非所谓顺天知时,通於权变者哉!兆民知圣上以水雨艰剧之故,休而息之,后日有衅,乘而用之,则所谓悦以犯难,民忘其死者矣。”於是遂罢
    《杨阜传》是时大司马曹真伐蜀,遇雨不进。阜上疏曰:“昔文王有赤乌之符,而犹日昃不暇食;武王白鱼入舟,君臣变色。而动得吉瑞,犹尚忧惧,况有灾异而不战竦者哉?今吴、蜀未平,而天屡降变,陛下宜深有以专精应答,侧席而坐,思示远以德,绥迩以俭。间者诸军始进,便有天雨之患,稽阂山险,以积日矣。转运之劳,担负之苦,所费以多,若有不继,必违本图。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徒使六军困於山谷之间,进无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武王还师,殷卒以亡,知天期也。今年凶民饥,宜发明诏损膳减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罢之。昔邵信臣为少府於无事之世,而奏罢浮食;今者军用不足,益宜节度。”帝即召诸军还。
    这次出兵,前有陈群反对,后有华歆、王肃、杨阜上疏,其理由大致两点
    1、道路险要,进退都不容易。进军不容易、运粮也不容易。【斜谷阻险,难以进退】。【深入阻险,凿路而前】一边进攻还一边修路,加之大雨山体滑坡、道路阻断,以至于进军的推进速度很慢【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众逼而不展】、【桥阁破坏】。并且从此的雨量非常大,甚至形成了一个湖。
    《全三国文》卷二十三 全三国文卷二十七:水经注卷十六 河南王城西北,谷水之右有石碛,碛南出为死谷,北出为湖沟。魏太和四年,暴水流高三丈,此地下停流以成湖渚,造沟以通水,东西十里,决湖以注瀍水。
    2、因为道路难走,粮草转运跟不上【粮县而难继】进而增加的运力的负担,消耗财力、物力、人力。
    《陈群传》太和中,曹真表欲数道伐蜀,从斜谷入。群以为“太祖昔到阳平攻张鲁,多收豆麦以益军粮,鲁未下而食犹乏。今既无所因,且斜谷阻险,难以进退,转运必见钞截,多留兵守要,则损战士,不可不熟虑也”。帝从群议。真复表从子午道。群又陈其不便,并言军事用度之计。诏以群议下真,真据之遂行。会霖雨积日,群又以为宜诏真还,帝从之。
    ————————————————————————————————————————————————
    魏军出兵路线
    曹真最初的出兵设想是【数道并入】:子午道、斜谷道(褒斜道)、武威和汉水四路(如头图)。但实际上武威那一路最后没有实际进军,参见各史料明确有记载的出兵是三路(如《李严传》【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褒斜道)。

    《晋书 宣帝纪》至于朐〈月忍〉,拔其新丰县。军次丹口,遇雨,班师。
    《华阳国志》秋,魏大将军司马宣王由西城,征西车骑将军张郃由子午,大司马曹真由斜谷,三道将攻汉中。丞相亮军成固,表进江州都督李严骠骑将军,将二万人赴汉中......大雨道绝,真等还。
    陈仓、褒斜、子午三条路都是通往汉中的。从汉中再往南又有金牛道越过巴山通往成都。而秦岭、巴山之间的汉水河谷则是一条东西向的大道,由汉中顺水而下,可通襄阳和长江各地。反之从襄阳溯汉水而上,亦可进入汉中。司马懿由宛顺汉水河谷进汉中配合曹真出兵,这条路线在秦末时期郦商西进的时候也走过。
    因为此次曹真伐蜀历时一个多月还没有到达汉中,仅夏侯霸一路在接近汉中的兴势山(兴势山距离城固约一百二十里)一带与蜀兵有小规模交战,所以双方几乎没有战损或战绩。
    《书》疏引应劭云:沔水下尾与汉合,乃入江,为得其实。
    《读史方舆纪要 五十六卷》兴势山县北二十里。亦曰兴势阪。山形如盆,外甚险,中有大谷。汉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于兴势作营。其后,武侯尝屯戍于此,为蜀汉之重镇。
    《水经注 二十七卷》汉水又东迳小城固南,州治大城固,移县北,故曰小城固。城北百二十里,有兴势坂,诸葛亮出洛谷,戍兴势,置烽火楼,处处通照。


    IP属地:江苏2楼2024-09-12 03:00
    回复
      司马懿出兵路线记载的疑点:
      按《晋书 宣帝纪》说司马懿【至于朐忍,拔其新丰县】,参考相关历时地理记载及地图,综合实际情况考虑,司马懿并未攻到朐忍,因为朐忍若顺水路,则应该沿江水而非汉水,与行军目的及路线不合。汉水从荆州出发与沔水合,再向西则到汉中盆地。
      至于【拔其新丰县】,首先定位新丰在哪?
      按《读史方舆纪要》【魏晋以后,皆为上庸郡治。梁改县曰新丰】,以此推之新丰就是上庸。虽然顺着汉水是可以再入堵水到达上庸郡,但此时上庸无事,且属魏地盘,何况此次行动的首要目的地是汉中,司马懿没有过上庸而拔之的意义。所以,笔者认为此段记载有误。
      《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九上庸城:二十四年,先主遣孟达攻下房陵,又遣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与达会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降。盖是时已分汉水置上庸郡也。魏晋以后,皆为上庸郡治。梁改县曰新丰。
      ——————————————————————————————————————————————
      @璐村惂鐢ㄦ埛_00QtJ2U馃惥 补充一条《晋书斠注》引自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晋书卷一·宣帝纪》【太和四年,(司马懿)泝沔而上,至于朐䏰,拔其新丰县,此非京兆之新丰,在巴东郡,而晋宋二志皆无此县。《太平寰宇记·开州开江县》:‘本汉朐䏰县地,蜀汉先主建安二十一年,于今县南二里置汉丰县,以汉土丰盛为名’。当即此新丰也。魏虽拔之而不能守。”】
      实际上,钱大昕这个解释还是有问题。【汉丰县建安二十一年置】不假,但汉丰是汉丰,什么时候改的新丰?钱大昕没说。晋宋皆无新丰的说法,《太平寰宇记》又是怎么知道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新丰=汉丰县,但朐忍本身就很有问题。在朐忍县地的叫汉丰也好,叫新丰也罢,这不就变成了问题中的问题吗?
      如图,朐忍在江水上,从秭归顺江水入,而西城在汉水上,想去朐忍干嘛跑西城?是司马懿军队喜欢劈山吗?
      反正我是没法理解这行军路线。


      IP属地:江苏3楼2024-09-12 03:31
      收起回复
        嗯,这个事情确实蛮多疑惑的。
        我2022年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一会发到吧里。


        IP属地:广西4楼2024-11-14 1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