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民科吧 关注:18,992贴子:425,927
  • 0回复贴,共1

民科宇宙万物终极理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万物理论有三个假设
1.空间是负质量的,可以理解为虚无,本身具有波动性,是相对静止的,意思是光的传播速度与虚无空间的波动性是同步的。
2,空间能量,名词解释以发动机为例,同样质量的燃料,发动机的体积越小,功率越大,也就是空间转化为能量。而发动机本身所占用空间的热能是无法转化为机械能工作,这部分能量就是空间能量。
3,温度上升可以看作是能量转化为空间的过程,两降温则是空间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宇宙基本规律是热量会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而虚无空间是负质量的,而所有的普遍物质是正质量的,因此普通物质会有部分能量消散在虚无空间中,这就是宇宙澎涨的能量来源而这也建立了虚无空间和物质的联系,虚无空间的波动性作用到物质时,会对物质产生引力,使物质本身的能量,会部分流转到物质本身所占用的虚无空间中,这部分能量就是空间能量。
引力的产生,假设物体从A空间运动到B空间,那么物体在A空间产生的空间能量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A空间,一部分会跟随物体到B空间,那A空间留下的空间能量就成为一种虚拟能量,产生引力方向朝向物体运动方向,而跟随物体运动的空间能量会不断叠加,当遇到阻力时,这部分叠加的空间能量,会辐射出去,这是重力,也是质量。而物体在向虚无空间流转能量时,也会从引力场中获得虚拟能量,这就形成了能量循环,可以理解为宇宙的一种新陈代谢的过程,在宇宙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物质,都会在这种能量循环的过程中慢慢发生改变,这就是时间。随着运动空间能量会辐射出去,同时吸收虚拟的引力能量。
两个相反方向的引力会相互抵消,形成排斥力,如磁铁的排斥力。相同方向的引力则会产生吸引,地球与太阳面对面方向的引力会相互抵消产生排斥力,而背对太阳的一面会产生引力,地球对太阳的公转速度要小于太阳的目转速度,在引力差的带动下地球自转,而重力是自转产生的,公转速度越快自转速度越慢,公转速度越慢自转速度越快
光在宇宙中传播时,遇到引力差大的星系,光会朝着引力小的星系运动,因此不需要暗物质提供额外的引力。
物质在向物质本身所占虚无空间流转能量时,两者之间会存在一个交汇点,而光就是在这个交汇点产生,一旦产生光就会和虚无空间波动性产生引力,由虚无空间波动性带动光线以光速传播,所以我说虚无空间是相对静止而不是绝对静止的原因。
物质在进行运动时,物质所占虚无空间的空间能量,会不断叠加也就是虚无空间的负质量会不断减少,那物质流转到虚无空间的能量也会减少,从引力场中获得的虚拟能量也会减少,能量循环变慢,等于是时间变慢。
现在假设物质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那么物质所占虚无空间空间能量会不断叠加,使得虚无空间的能量不断上升,最后虚无空间的质量上升到0,这时物质不在向虚无空间流转能量,也不再吸收引力场中做虚拟能量,能量循环停止,等于是时间停止。
然后再假设物质的运动速度超过光速,那么虚无空间的质量就会变成正数,和普通物质一样了,这就是虚无空间物质化,因为光与引力都是基于物质向虚无空间流转的空间能量形成的,所以虚无空间物质化以后,光与引力都会消失,这时宇宙的虚无空间开始收缩,热量会从温度低的区域流向温度高的区域这就是时间倒流。
这时宇宙在时间倒流的作用下会压缩到一个极高温度极高密度极高压力的一个点,在达到极限时,就会爆炸。
在爆炸时最开始飞出的能量,会以超光速澎涨甩飞出去,然后温度质量不断下降,一直下降到负质量,成为虚无空间,然后以光速澎涨到极限以后,开始降温收缩,也就是空间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先是以超光速收缩的能量会变成原子核,次光速空间收缩的能量变成电子,新的宇宙出现了,我说这个宇宙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我说这个宇宙要有引力于是便有了引力,我说这个宇宙还要有生命,于是便有了生命,开个玩笑。
下面说说三个前提假设条件,后面两个是以自然现象规律为基础,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应该是成立的,第一个假设虚无空间是负质量,并且具有波动性,可以通过量子微观层面的实验证明。
首先要把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联系起来,比如说,你看到一个蓝球是圆形的,然后你用手去摸感觉也是圆形的,这就是宏观世界的确定性,然后是微观世界的量子单缝实验,挡板是一条缝,然后发射光子,档板后形成一道亮纹,这也是一种确定性,挡板上的缝就相当于是你手摸到的蓝球,而挡板后的亮纹就相当于你看的蓝球。
假如现在用木板档住蓝球,那么蓝球所在的空间就是我所假设的具有波动性的负质量虚无空间,对应到量子单缝实验中就是挡住单缝,或移动挡板位置,会出现干涉条纹。
还有一种方法是单缝打开同样可以在后面形成干涉条纹,而打开的单缝则直接代表虚无空间,而干涉条纹则代表了虚无空间的波动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18 09: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