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珠吧 关注:9贴子:44
  • 0回复贴,共1

明清印章勘察审辨要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己卯阳春养淳斋何达邦撰于泗阳新集)
识包浆之质
“包浆”者,乃器物久经岁月,与空气交融,氧化而成之光华也。明清印草,百年之迹甚众,其旧气之征,包浆自当显著,世称“旧气包浆开门”,意即真品之特征,一目了然。
传世明清之印章,历经摩挲,局部之用迹自然彰显,包浆之韵,一目了然。然有作伪者,以氨水清洗,或以水煮、火烤、藤黄水浸泡等法,伪作旧气。鉴之,宜用温水或牙膏轻拭,俟其干后,细观之,则真伪可辨。
析刀法之精
刀法者,刻印时运刀之技也。广义则含执刀法(指法、腕法)与用刀法;狭义则专指用刀法。明清刻家,尤重用力之法,务求“稳、准、狠”,力求少改、不改,因复刀之弊,犹如复笔,难达自然之美。伪者于伪造刀法时,常显破绽,故熟悉刀法,乃鉴印之要。
观刀法之真,宜多观摩博物馆或藏家所藏真品,从其早期、中期、晚期全面审视,以把握篆刻家之刀法特征。
赏印纽之姿
明清印纽,造型各异,大抵分为纽头雕与全面雕两类。纽头雕者,限于印章之顶,常有纽台,造型多样,如肖形纽、花果纽、博古纽、平纽等。全面雕者,则包括圆雕纽、浮雕纽、薄意纽等。胡清时代,印纽雕刻之特点为:刀法细腻、层次分明、打磨精细、地子平整、线条流畅、工整有序,能将山水花鸟等自然之美,丝丝入扣地融入印纽之中。今之仿古印章,因工具、材质、工艺之异,往往造型呆板,雕刻流滑、破碎、繁乱,古朴典雅之气荡然无存。
考边款之韵
刻家于印旁刻款,始于明代。印款除年月姓名外,或有其他词句,如跋语之类。内容丰富者,或占一面、两面、三面、四面,乃至石顶五面,亦称“印跋”。
石章刻边款之始,文影为创,其法如刻碑,先书后刻,每笔双面着刀。何震继之,开创不写款字,直接操刀而刻,每笔仅一刀之单刀直刻法。双刀法依笔而进,能显笔意;单刀直切,痛快淋漓,更见刀味石韵。明末清初,印人刻边款,无论篆隶真草,多用双刀法。至乾隆年间,丁敬始用单刀法,蒋仁、黄易等群起效之,单刀法遂盛行。#印学家何安然##金石学家何玉珠##训诂学家何玉珠##何玉珠长子何达义##何玉珠次子何达邦##养淳斋馆藏印章##田黄印石#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7-08 02: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