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搬运一下自己在b站上的评论
主要是有两个矛盾点:
一个是红不红的问题,这个问题毫无疑问,中国的原著,中国的改编,红的立场是一定要有的。
红色渗透在原著的字里行间中,刘老师的改编更是毋庸置疑的大红色,是符合原著的改编
再一个是直白与含蓄的问题
含蓄,其实是大刘的风格。在古筝行动上大史“爆杀”斯坦顿,对越反击战讽刺霉菌等等,是一种自然表露的自豪,自内而外的自豪,你能享受到其中满满的民族获得感。
个人认为含蓄,能更多地体现出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文艺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
直白,就是刘骏老师的改编的风格。四张肖像一出,内心的自豪感喷涌而出,具有感染力,凝聚力。这种改编也是非常好的
具体来说,是原著中罗辑目前的性格是否真的适合用直白的红色背景语言来表达。章北海这样渲染个人认为没有问题,罗辑呢……这个阶段思想尚未蜕变,原著中罗辑沉醉于“大好的湖光山色”(其实个人觉得这时候罗辑代表的是一种道家文化),罗辑这个阶段个人认为并没有马列的觉悟,所以这种镜头语言,有些突兀,等到罗辑公布发射咒语,当执剑人的时候,这种直白的红色镜头语言才更贴切一些。
PS:叠甲太多了,毕竟b站已经成那个样子了,没办法
主要是有两个矛盾点:
一个是红不红的问题,这个问题毫无疑问,中国的原著,中国的改编,红的立场是一定要有的。
红色渗透在原著的字里行间中,刘老师的改编更是毋庸置疑的大红色,是符合原著的改编
再一个是直白与含蓄的问题
含蓄,其实是大刘的风格。在古筝行动上大史“爆杀”斯坦顿,对越反击战讽刺霉菌等等,是一种自然表露的自豪,自内而外的自豪,你能享受到其中满满的民族获得感。
个人认为含蓄,能更多地体现出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文艺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
直白,就是刘骏老师的改编的风格。四张肖像一出,内心的自豪感喷涌而出,具有感染力,凝聚力。这种改编也是非常好的
具体来说,是原著中罗辑目前的性格是否真的适合用直白的红色背景语言来表达。章北海这样渲染个人认为没有问题,罗辑呢……这个阶段思想尚未蜕变,原著中罗辑沉醉于“大好的湖光山色”(其实个人觉得这时候罗辑代表的是一种道家文化),罗辑这个阶段个人认为并没有马列的觉悟,所以这种镜头语言,有些突兀,等到罗辑公布发射咒语,当执剑人的时候,这种直白的红色镜头语言才更贴切一些。
PS:叠甲太多了,毕竟b站已经成那个样子了,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