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0,278贴子:6,147,631
  • 4回复贴,共1

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怎样过完这一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几天没那么忙,拿起了早就买了的《文化苦旅》,这本书的作者是余秋雨。
余秋雨很“旧”。他没有手机,别人联系他,只能通过助理和妻子马兰。结婚几十年,他和马兰没有雇过保姆。一切家庭琐事,卫生、修理、买菜、煮饭、洗碗,全都自己做。以前是余秋雨换灯泡,现在他岁数大了,换成了马兰。
余秋雨也很“轴”。因为练就了做饭的好手艺,典型的上海菜余秋雨样样“信手拈来”。有一次,他同学请大家吃婚宴。他提早去了,把宴席上的几个菜都尝了一遍,说这几个菜都要重新做过。然后挽起袖子,把桌上的菜都重新调了一遍味。
余秋雨的“潮”,更是街知巷闻。看电视是个不能耽误的固定节目。他认真地看完了《琅琊榜》,觉得第二部没有第一部拍得好。现在最喜欢的歌手是华晨宇,觉得他是一颗超过了周杰伦的新星。谈笑风生间,余秋雨眉目疏朗,有股别样的书生气。虽然身居上海,但余秋雨却和这座城市的繁华喧嚣相去甚远,他更希望自己和妻子生活在安静的孤岛。这样一种生活方式,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消耗,然后用充裕的安静去滋养丰盈心中信仰。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更好,摆脱外在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东西。写了 30 多年,在文坛热闹过,也跌入低谷过。余秋雨倒还真像个守着时令的农夫,春种秋收,不疾不徐地维持自己的节奏。一切背后,是一颗无畏、探索的心和对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
少年时的余秋雨酷爱阅读,常常宁愿挨着饿也要长途跋涉去青年宫图书馆看书。刻苦的阅读经历,使得余秋雨不仅积累下深厚的文学素养,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他看待事情的高度和深度。书读得越多,余秋雨思考的方式也越丰富。余秋雨喜欢老子、庄子、陶渊明,也十分欣赏阮籍、司马迁、颜真卿……要但真正走进余秋雨心底的,是苏东坡。特别是经历历史的动荡和改革开放的浪潮后,一切终于归去,也彻底自愈。他说:“很多人都让我尊敬,但是苏东坡让我觉得可爱。”说起缘由,余秋雨十分坦荡地阐释了自己对苏东坡的理解: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来到偏远的西部,余秋雨白天披着一件薄棉袄,穿着一双旧胶鞋,在无人的荒野间细细寻觅。夜间便蜗居在一间间乡村小旅馆,用竹竿圆珠笔开始记述。写作的过程中,余秋雨总是陷入苦思。如何让更多读者参与到文化转型中来,发现时代背后潜藏的玄机?如何让文字更接地气,真正传达出内心执着的信念?……余秋雨决定采用一种特别的文体,并用细声慢语的质朴叙述,牵引宏观诗情。他渴望这样回归本真的写法,能真正走进读者的心扉。写成之后,他将这些稿子发给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并获得出版。结果,市场反应超乎寻常的热烈。
首印的10000册在3个月内售罄,许多名家给了很高的评价。白先勇说:“余秋雨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塑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余光中说:“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金庸则把他和鲁迅并立:“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随着《文化苦旅》的畅销,余秋雨的作品也走进了教育部门和学校。《文化苦旅》的不少篇章被选入各类语文教材,同时进入中小学阅读推荐书目。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30 09:21回复
    香蕉上的蚂蚁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如果真想身处孤岛,随便哪个乡村小镇都能满足,我更喜欢余华的坦诚,包括作品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30 14:13
    收起回复
      顶顶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01 10: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