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647贴子:4,239,323
  • 27回复贴,共1

为什么说是陈长兴创太极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茶余饭后扯淡解闷,心理素质不好的“自家门派宝”们,千万不要看。请绕行。哈哈😊
.
逻辑推理如下:
1.杨宗师没说自己创太极拳。那么陈拳是太极拳。这是个逻辑问题。
但到杨家,太极拳套路第一招却已是十三势技法,而十三势这个名字却在同乡武禹襄“嘴里”最先出现。(所谓捡到拳谱)蹊跷吧?注意太极拳和十三势不是一回事。
根据有限的资料,明中后期武术大家戚继光、唐顺之、俞大猷,黄百家、王征南等等,无不深悉自己拳术师承。而独武禹襄的师承笼统,简单说就是“月余得其奥妙”,没提杨是老师也不提陈是老师。拳术来得有点糊涂。而所以太极拳、十三势理论又是在武禹襄手里出现。(看最后一段大致能明白过程)2.以黄百家《内家拳法》(1675年)为标志,他著作中明确内家具有“劲”法,总结出“劲”字决。后期的优秀拳术大致都是“内家”范畴。而太极拳也只是技法不同而已。
3.陈氏拳《拳经总歌》看,“劈”法是其主要打法之一。“非专业的看”,陈拳歌诀里能看出已有太极拳打法。但还不是主要打法,可能没有“劈法”主要。劈法和太极拳打法是不同的。这有待进一步研究。至于太极拳的打法以后交流。
4.陈拳大约在1760年分出一个洪洞通背拳。通背和通臂貌似近亲。说明在1760年左右(甚至可能前后十年以上),陈氏拳还未形成今天陈拳“太极拳”的打法。比如此时陈家拳是以劈法为主的内家拳。进一步辅证上文第3点。
5.现有的陈拳资料,和1665年周全“通臂拳谱”对比。和1675黄百家“内家拳法”(以通臂拳为主)对比,彼时的“内家拳、通臂拳”异常复杂。复杂到在1666年,注意这个时间点。周全和王征南对拳术的一些套路都不愿详细记述、甚至达到忘记的程度。
盖此时也马上进入通臂拳大瘦身时期,比如黄百家就只练六路,老师王征南无奈说,你只练六路也够用。此时距离心意拳,或者形意拳的诞生可能不远了。黄百家六路通臂和形意拳钻拳应该有有传承关系。对比南北内家拳、通臂拳资料,陈家拳资料比较简约。套路简单。所以相对简单的陈拳内家拳不可能早于1666年。陈家始创拳可能性不大。半路引进拳术和打法可能更大。
6.有故事流传陈敬柏在赵堡镇授拳有徒弟800众。说明陈家拳术(陈敬柏拳术)是开放性的。可到陈长兴时,邓拳师推测时间跨度大约80年,陈长兴外传杨李两位河北人拳术时,却受到陈氏家族排挤据此推测,此时陈拳的打法已出现重大变化。不然对广为传播的“传自陈敬柏的拳”没有必要那么保守。所以陈长兴宗师或上推一、二代,陈家拳术开始形成陈氏太极拳打法。显然陈长兴是陈氏太极拳集大成者。这就和前文第1条也逻辑上了。
————
综上,进行不科学扯淡性梳理:
约在1650—1700年间,此时内家拳(通臂拳)已流行大江南北(北有周全,南有黄百家)。蒋发为感激陈家接济恩情,授陈家通臂拳法(可能前期蒋发在赵堡镇授拳)。(应该是简化版“通臂拳内家拳,并且非嫡传)。后约1760年左右,陈家沟拳师陈继夏和临县汜水镇大家苌乃周有交往,陈拳吸收苌家拳打法,进一步强化自家陈拳(基于通臂拳)引、击打法, 从而逐渐形成太极拳法。打法引进可能要早陈长兴宗师一两代(1773—1853),其实也只是某种理念和技法的强化。以前陈家“通臂拳”不是绝对没有太极拳的打法,并且陈长兴开始简化家族拳法套路,放弃长拳108。(这个去研究对比通臂拳打法就能理解)。基于上述推理,所以作为此种打法的第一位集大成者,说陈长兴大师创太极拳合乎情理。
陈长兴、杨露禅、武禹襄三位均堪称宗师。
三位宗师对太极拳和十三势的贡献分析:
陈宗师创陈氏太极拳;取名绵拳。
杨氏太极拳打法本拳术不懂,未做研究。同时杨宗师进一步提炼出太极拳之核心技法、劲法——八法五步,并传于武禹襄。
武宗师将“陈家沟拳法命名为“太极拳”。对杨宗师提炼的十三种技法,进一步总结出十三势理论。并对太极拳技法进行改进,增加旋转等技巧创武氏太极拳。
而这个旋转和轴的概念,也可能来自陈清平。是陈清平大师对陈长兴宗师技法进行改进。
资料表明武家杨家关系很好。可武禹襄为何不师承于杨宗师,盖因、自1840年其二哥始在京城为官,武氏家族逐渐成为广平府(相当于市级)第一豪族,出于封建门第之偏见也。时过境迁,对此看客要多理解。比如即使几十年后。诸多接受新,SI想之顶级大、咖。都要奉父母命成婚。而原配夫、人不得不寂寥一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26 20:55回复
    陈敬柏是古陈家拳(可能是通臂拳)集大成者。
    陈长兴是新陈家拳(陈氏太极拳)集大成者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26 21:33
    收起回复
      没有资料说李亦畲去过陈家沟。那么李亦畲太极拳小序里关于拳术和陈家沟的内容自然多是听武禹襄说的。这是常识性逻辑。如同自己祖籍都是听长辈谁的。
      蒋发陈敬柏在赵堡镇传拳与否。对李亦畲的认识构成不了冲击。
      如果赵堡镇的拳术影响比陈家沟村的拳术影响大。李亦畲完全没必要把赵堡镇的师爷(武禹襄完全没必要把赵堡镇的师父),说成到陈家沟体系。
      即使赵堡镇是拳术分支。武李完全可以说自己拳术来自赵堡。但武李没有这么说。
      所以推断主要影响力:包括主要传承人和拳术大家都和沟里有密切联系。所以即使比如陈敬柏、陈清平大师不是陈家族内人拳术也要被吸纳。
      辅证以陈长兴宗师为代表的陈家太极拳的技法已经成熟。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27 08:48
      回复
        看唐豪和陈发科探究陈拳:陈发科说陈家108长拳在陈长兴后失传了。间接说明太极拳打法套路的成熟。
        1924年陈薇明《太极拳术》,除了太极拳。杨澄甫也教了陈微明太极长拳。大概是陈家108的发展变化。
        大概1983年,陈小架传承人陈立清女士获悉洪洞通背拳有和自家拳谱一致的长拳108式特去考察。
        以上两家都是陈家108的分支吧。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27 09:26
        收起回复
          太极拳拳架子可以改良乃至创造。
          太极拳内功不是某个人某几十年内可以创造发明的。内功是几百年间甚至是上千年的时间由若干人逐步酿造出来的,没有具体的发明人开创者,但可以有集大成者。参与酿造者主要是境外传入和僧人道家人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27 09:29
          收起回复
            老表,我想找你学习一下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6-28 10:03
            收起回复
              欢迎交流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28 10:19
              回复
                百度词条“长短句”,已经标注是陈拳早期作品。说明早期不是太极拳打法。太极拳打法也的确没有那么早。如同八卦掌不会太早同样道理。
                那么谁标注的?显然是专业人士。我更认为是陈氏拳专业人士标注的。
                说明人家主流的专业的认同陈拳早期不是太极拳打法,那么从非太极拳发展到太极拳,陈家出个标志性人物还接受不了了?
                陈家承认古拳法有五套,后来归一,是陈长兴功劳。足见陈长兴对太极拳的贡献。我甚至怀疑你连五套拳谱都没见过分析过。当然你也可以去证明五套拳谱也是假的,当然我也怀疑过,可以有很多无厘头。
                非物质文化,各派的、当然也包括人家陈家的门内传说,都有很重的份量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6-29 16:30
                回复
                  也就是是陈派在默默修改前人的错误言论,修正自己。
                  而有的门派后生却不是这样。
                  没必要抱着人家洗过的裹脚闻个没完。
                  自己派系的谎言甚至更甚。有些假话我都不好意思晒。也没那个必要,要研究就真研究。
                  咱也没有门派偏见,研究来研究去,我是认可太极拳出自陈家。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6-29 17:00
                  回复
                    陈长兴时陈家拳应该就叫了绵拳,后被武禹襄改称太极拳。
                    杨露禅又从绵拳中提炼出八法,武禹襄借鉴古代著作,针对八法作《十三势》。
                    ————
                    明末内家拳术复杂的不行,而十三势极为精炼。十三势不可能产生很早。李武在太极拳小序中说“太极拳早已有之”,此说法错误。至少此说法是不严谨。
                    意在混淆视听。以表自家拳术来路光明正大。
                    古之“太极八法”显然和杨宗师的八法有大区别。待邓拳师考察之。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6-30 13:23
                    回复
                      其实我也怀疑过是不是。杨宗师总结的“太极拳”拳法并提炼八法。然后又被陈家学习。比如陈长兴宗师是“通臂拳打法”
                      一是杨和武(李)对陈家沟太极拳没有异议。
                      二是武谱和杨谱(许禹生谱)与自陈家的谱渊源关系明显。所以打法变化更为可信。
                      三、武禹襄《太极拳论》,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示这句歌诀武是学来的。
                      但《十三势行功歌诀》,没有见出处,但其中“八法”在杨氏拳中体现。所以大概率是武自作自解。迷惑后人。
                      四是有记载杨在太和堂做伙计就领教过陈家沟拳法。陈家又不让陈长兴传拳杨露禅。
                      也辅证陈敬柏赵堡传拳真实(陈家早期拳、符合拳经总歌的,可能蒋发传)。而在陈继夏时,和苌乃周交往,陈拳可能吸收苌乃周苌家拳打法(我估计在1760年左右),逐渐形成太极拳“打法”,至陈长兴大成。(1820年)。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7-01 16: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