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达邦吧 关注:6贴子:84
  • 3回复贴,共1

老挝田黄:市场的变数与专家的反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2015年那个石艺市场风起云涌的年份,我这位所谓的专家学者,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挫折。老挝田黄,这个未曾预料到的外来者,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整个市场的格局。
那时,老挝田黄如同一位不速之客,未给任何鉴定专家以预警,便悄然侵入了石艺市场,其影响力迅速蔓延至全国古玩收藏圈。福州,这个石艺市场的重镇,更是首当其冲。无数的石商、鉴定专家和收藏家,在最初的茫然和疏忽中,将老挝田黄误认为是珍贵的寿山田黄,进行了大量的交易。
我也曾是这场乌龙事件的参与者之一。作为一名鉴定专家,我时常被邀请为藏家鉴定田黄的真伪与等级。然而,当老挝田黄刚刚进入市场时,我也未能辨识其真实身份,误将其当作寿山田黄进行了抢购。那时的我,满心欢喜地认为自己捡到了大漏,却未曾料到这只是命运的捉弄。
如今回想起来,老挝田黄虽美,但其带来的市场变数和混乱却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这次事件不仅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作为鉴定专家的能力和责任,更让我意识到了市场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自此以后,我决定不再轻易涉足田黄的鉴定工作。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鉴定专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足。#养淳斋馆藏印章##风口印社社员##养淳斋墨迹##印学##篆刻家##养淳斋馆藏印石##宿迁印学博物馆##龙卧堂印谱##庐江堂达邦公##达邦公篆刻作品展##养淳斋达邦公篆刻作品##庐江堂雪渔公篆刻作品展#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6-24 15:35回复
    近岁之间,寿山石之佳构,自台海、香江以至海外诸邦,纷然回流我中华大陆,蔚成风气,号曰“回流”。此“回流”二字,仿佛寓含高品稀缺之意,瞩目所系,其成非偶然也。泗阳庐江堂为揽海外明清旧书画之艺用印章,遂托养淳斋于钱塘新区立风口印社,以搜罗散佚之名石、名人、名家之旧印章。昔年移民海外者,携走珍宝无数,而今此等名石、书画印章,国内之价,贵逾往昔。欲求珍异,海外回购,或为新途也。
    欲溯其源,当回首往昔。八零九零之际,寿山石市,波涛汹涌,机与挑战并存。彼时,田黄、杜陵、善伯、旗降等石种,开采日繁,久已失传之芙蓉石亦重现人间,更有神秘之荔枝洞石,初次问世。寿山石之数量大增,品质亦见提升,此乃其价涨之主因。
    彼时,寿山之地,淘石者如织,尤以台人最盛。彼等常以“包店”之法,大肆搜罗。盖因当时台湾经济繁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收藏之风亦炽。同胞同好金石文化,对寿山石之珍视,更胜一筹。
    昔日文人墨客,随国民党军界官员撤退时,犹携乾隆御用田黄石《鸳锦云章》之印,足见其对寿山石之珍视。当时,台湾商贾之收藏眼光,竟超福州本地人士。交易频仍,寿山石之价亦随之扶摇直上。
    闻当时台人皆携现金皮箱,购买未变天价之田黄、荔枝、芙蓉等珍品。彼等出手阔绰,盖因洞悉寿山石之价值与价格之间,尚有巨大空间。商贾逐利,此亦其出手之因也。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7-07 18:07
    回复
      寿山石,乃我中华传统文房四宝之一,其价值非止于材质之珍稀,更在于其所承载之深厚文化意蕴与历史传承。近年以来,寿山石之回流,自台湾、香港以至海外诸邦,佳作纷至沓来,大陆之上蔚然成风,此谓“回流”之现象也。
      “回流”二字,既表寿山石流通之路径,又喻其珍稀高品之属性。寿山石之“回流”,非止物质之归返,实乃文化之回归。彼等回流之佳作,多载历史之波澜与文化之记忆,其归,实为中华艺术品市场注入新泉之源。
      寿山石市场之繁荣,固由历史背景与文化因素所铸。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市场风起云涌,田黄、杜陵、善伯、旗降等名石纷纷现世,甚有芙蓉石之重现,石种繁多,品质提升,价格亦随之高涨。
      此期,台湾民众对寿山石之热爱尤为炽烈,收购无算,且将其文化带入宝岛,形成收藏之风潮。此等热爱,源于对金石文化之共同追求,亦源于对祖国文化传承之深情眷恋。
      寿山石之“回流”,既彰其国际影响力,亦显我中华艺术品市场之开放与包容。彼等回流之佳作,既为历史之回顾,又为未来之期待。物质与精神,皆宜持开放之态,接纳世界文化之交流,共促全球文化艺术之繁荣与发展。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7-07 18:26
      回复
        篆刻之术,乃书法、设计、雕刻之集大成者,为传统视觉艺术之瑰宝。此艺非徒技术之展现,亦文化之传承、情感之抒发也。兹述余对篆刻艺术之理解如下:
        一曰技术之精湛:篆刻之术,需雕镂之巧,包括识石之性、运刀之熟、细节之究。每一印石,皆考验匠人之技。
        二曰文化之深厚:篆刻之术,承载中华数千年之历史文化,每方印章,皆含丰富之传统意韵与故事。学篆刻,赏其韵,乃可更深入理解、感受我华夏之文化遗产。
        三曰审美之高雅:篆刻之术,具极高之审美价值。无论布局之平衡,线条之流畅,皆令人赏心悦目。此艺使人悟简单中之复杂,小巧中之宏大。
        四曰精神之寄托:篆刻之术,亦为一精神寄托之地。匠人常融情感、理解、态度于作品中,使每方印章皆具生命之力。
        五曰修行之养性:篆刻之术,亦为一修身养性之道。需耐心之极致,心神之集中,可磨砺人之性格,提升人之素养。
        综而论之,篆刻之术,乃一综合之体验。匠人需全身心投入,融技巧、学识、灵魂于一体,方得创出独一无二之艺术作品。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7-09 1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