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吧 关注:111,121贴子:190,620
  • 3回复贴,共1

#一本如合#《黄帝内经·素问·㽷热穴论》串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受众
  主要面向的是对中医理论、特别是针灸学和水液代谢疾病治疗感兴趣的读者群。这包括中医学者、中医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师生以及对中医养生和治疗感兴趣的普通民众。
    摘要
  《㽷热穴论》主要讨论了水(㽷)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水病、热病的治疗穴位。文章通过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形式,详细阐述了肾与肺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以及水液代谢失衡导致的各种疾病。文中指出,肾是主水的脏器,而肺则是水液代谢的标末。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治疗水病的五十七个俞穴,强调了肾俞穴在治疗水病中的重要性。
    知识点
  水病的病因病机:水病的根本在于肾,标末在肺,两者都能积聚水液而为病。
  肾与肺的作用:肾属于至阴之脏,主水;肺属于太阴,是水液代谢的标末。
  水病的治疗穴位:治疗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个,主要属于肾俞穴,是水液出入的地方。
  风水病:由于劳动过度或房劳导致肾汗出,遇到风邪后形成的风水病,其本质在于肾。
    相关问答
  《㽷热穴论》中的水病是如何定义的?
  答:水病是指由于水液代谢失衡,导致体内水液积聚过多而引起的疾病。其根本在于肾,标末在肺。
  问:肾俞五十七穴在治疗水病中有什么作用?
  答:肾俞五十七穴是阴气所积聚的地方,也是水液从此出入的地方。在治疗水病时,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水液代谢,促进水液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问:风水病是如何形成的?
  答:风水病是由于劳动过度或房劳导致肾汗出,出汗时遇到风邪,风邪从开泄之腠理侵入,汗孔骤闭,汗出不尽,向内不能入于脏腑,向外也不得排泄于皮肤,于是逗留在玄府之中,皮肤之内,最后形成浮肿病。此病之本在于肾,病名叫“风水”。
————
  当用“㽷”字。见“風㽷膚脹”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4-06-18 22:41回复
    夏末流月、几点集合拆开看、10350601332.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2楼、茶水层


    IP属地:福建2楼2024-06-19 17:49
    收起回复
        《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一篇重要论述,主要探讨了水液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及其治疗原则,特别是关于水病和热病的穴位治疗方法。以下是对该篇的串讲:
        一、水病的本质与病因
        水病的本质:水病主要是由于水液代谢异常,导致水液在体内积聚而形成的疾病。岐伯指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说明肾是水液代谢的主要脏器,其功能异常是水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病因分析:
        肾气不足:肾主水,肾气不足则水液代谢失常,易形成水病。
        胃之关不利:肾为胃之关,关门不利则水液聚积,从上下溢于皮肤,形成浮肿。
        外邪侵袭:如劳动过度出汗后遇风,风邪侵入,导致水液停滞于皮肤之内,形成风水病。
        二、水病的症状与表现
        浮肿:水病在下部表现为浮肿、腹部胀大;在上部则表现为呼吸喘急、不能平卧,这是肺与肾标本同病的表现。
        风水病:特别指出由肾汗出后遇风所致的水病,称为风水病,其特点为水液停滞于皮肤之内,形成浮肿。
        三、水病的治疗原则与穴位
        治疗原则:根据水病的病因和症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泻水、利水、温阳等。
          穴位治疗:
        肾俞穴:肾俞五十七穴,是阴气所积聚的地方,也是水液出入之处,对于治疗水病有重要作用。
        其他穴位:如大杼、膺俞、缺盆、背俞等,用于泻胸中之热;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等,用于泻胃中之热;云门、髃骨、委中、髓空等,用于泻四肢之热。
        四、四时与水病治疗的关系
        岐伯还详细论述了四时(春、夏、秋、冬)对人体水液代谢及疾病治疗的影响:
        春季:肝气始生,风疾易发,治疗时取络脉分肉间。
        夏季:心气始长,阳气留溢,治疗时取盛经分腠,透皮而病去。
        秋季:肺气收敛,湿气及体,治疗时取俞穴以泻阴邪,取合穴以泻阳邪。
        冬季:肾气闭藏,阳气衰少,治疗时取井穴以下阴逆,取荥穴以实阳气。
        五、总结
        《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不仅深入阐述了水病的本质、病因、症状与表现,还详细论述了水病的治疗原则与穴位选择,以及四时对人体水液代谢及疾病治疗的影响。这些理论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诊疗过程中。


      IP属地:福建3楼2024-09-17 17: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