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武则天是女人称帝,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一直被视为背离宗法,因此才会遭受古代人唾骂。但是大量黑武则天是从宋朝开始的,唐朝很少有人黑武则天,对其好评居多。
比如《载初元年沙州歌谣》这样传颂武则天:“千龄所钟,万国攸向。浩浩海渎,神皇平之。福兮佑兮,在圣母兮;盛兮昌兮,在神皇兮。圣母皇皇,抚临四方。东西南北,无思不服。秃发狂瞽,侵我西土。皇赫斯怒,爰整其旅。荒徼之外,各安其所。穆穆圣君,受天之佑。圣皇为谁?神皇圣母。”武则天的尊号就是圣母神皇。
武则天的功绩有很多,不说小的,就说最突出的一个:
公元693年初,吐蕃联合西突厥、后突厥、室韦4国大军发动侵略战争。虽然没有**吹的“亚洲大战五百万大军”那么夸张,但是这场防御战确实还是存在的。
武周上下一片恐慌。武周皇帝武则天,并没有像慈禧太后面对八国联军那样仓皇出逃,而是沉着冷静地应对战争。她派王孝杰与吐蕃和西突厥联军作战,韩思忠与泥熟俟斤交战,李多祚同后突厥和室韦交战。
经过一年多的交战,武周大获全胜。此战中,仅王孝杰一人便破敌60000余,韩思忠接连击败西突厥阿悉结泥熟俟斤、突厥施质汗、胡禄屋阙,破敌10000余,继而攻占吐蕃泥熟没斯城。这比清末八国联军侵华的总数(5万余)还多。
这听起来像写小说一样牛逼,但官修正史确实这么记载。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甲戌,默啜寇灵州,室韦反,遣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击破之。二月,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孛攵论赞刃、突厥可汗俀子等于泠泉及大岭,各三万馀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破泥熟俟斤等万馀人。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突厥》:“西突厥部立阿史那俀子为可汗,与吐蕃寇,武威道大总管王孝杰与战 冷泉、大领谷,破之;碎叶镇守使韩思忠又破泥熟俟斤及突厥施质汗、胡禄等,因拔吐蕃泥熟没斯城。”
此战使武周威名大振,国际声望大幅提高,在波斯大帝亚伯拉罕(Abraham,又译阿罗憾)的号召下,200多个国家元首齐聚神都洛阳,建立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
李峤《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辙迹光西崦,勋庸纪北燕。何如万国会,颂德九门前。”
“西崦”指代西方的西突厥和吐蕃,“北燕”代指北方的后突厥与室韦。显而易见,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的营建确实是为了铭纪武周帝国在亚洲大战中所取得的旷世之功。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武则天纪功柱。简称“天枢”,寓意“天下中枢”,是武周盛世的标志、世界中心的象征。由200余国君臣筹资百万亿建于神都(今洛阳),位居世界三大纪功柱(中国武周王朝天枢、罗马图拉真纪功柱、印度阿育王石柱)之首,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是武周帝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统领万国、协和万邦的见证。
天枢的造价是“百万亿”,什么概念?平均下,200多个国家中每个都出资了5000亿。
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然而史料确实这么记载。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纪功德,黜唐颂周;以姚璹为督作使。诸胡聚钱百万亿,大食(阿拉伯帝国)请献师(狮)子。”
为纪念此战全胜,八月,亚欧非三大洲200余国元首在波斯大帝Abraham(阿罗憾/亚伯拉罕)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铭纪功德,贬唐颂周。武则天批准。东夷人毛むくじゃら(毛婆罗)设计模型,高丽人샘헌성(泉献诚)运输铜铁,고족유(高足酉)雕刻。次年四月建成,柱身碑刻大战功臣和万国元首的名字,武则天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尤其是阿拉伯帝国麦利克大帝,还顺便给武则天献上一头象征万兽之王的狮子,寓意武则天为万国之王,整个世界都匍匐在她脚下,阿拉伯帝国永世臣服于武周。
天枢总高147尺(45.87米),柱身八面,取自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造型艺术。营造理念源自罗马。中有蟠龙、麒麟萦绕,上部为腾云承露盘,顶部置四龙立捧火珠,构成拜火教的“麒麟拜火”形制。
天枢被唐朝统治者视为武周政权带给李唐的耻辱,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下令销毁天枢,熔了一个月也未能熔完,但终究化为乌有,存世仅20年。意大利教授Antonino Forte曾撰文讨论天枢的营建始末,英国博士Joseph Needham亦把天枢视为“宏伟的纪念碑”。洛阳博物馆前的观光塔便是参照天枢而建。
天枢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星。世界各国为武周建天枢,寓意武周帝国统领世界,万国元首都像众星朝着北极星一样对武则天俯首称臣。天枢又比喻国家中央政权,立于皇城前,表示皇权至高无上,神都洛阳为帝国权枢所在。
比如《载初元年沙州歌谣》这样传颂武则天:“千龄所钟,万国攸向。浩浩海渎,神皇平之。福兮佑兮,在圣母兮;盛兮昌兮,在神皇兮。圣母皇皇,抚临四方。东西南北,无思不服。秃发狂瞽,侵我西土。皇赫斯怒,爰整其旅。荒徼之外,各安其所。穆穆圣君,受天之佑。圣皇为谁?神皇圣母。”武则天的尊号就是圣母神皇。
武则天的功绩有很多,不说小的,就说最突出的一个:
公元693年初,吐蕃联合西突厥、后突厥、室韦4国大军发动侵略战争。虽然没有**吹的“亚洲大战五百万大军”那么夸张,但是这场防御战确实还是存在的。
武周上下一片恐慌。武周皇帝武则天,并没有像慈禧太后面对八国联军那样仓皇出逃,而是沉着冷静地应对战争。她派王孝杰与吐蕃和西突厥联军作战,韩思忠与泥熟俟斤交战,李多祚同后突厥和室韦交战。
经过一年多的交战,武周大获全胜。此战中,仅王孝杰一人便破敌60000余,韩思忠接连击败西突厥阿悉结泥熟俟斤、突厥施质汗、胡禄屋阙,破敌10000余,继而攻占吐蕃泥熟没斯城。这比清末八国联军侵华的总数(5万余)还多。
这听起来像写小说一样牛逼,但官修正史确实这么记载。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甲戌,默啜寇灵州,室韦反,遣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击破之。二月,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孛攵论赞刃、突厥可汗俀子等于泠泉及大岭,各三万馀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破泥熟俟斤等万馀人。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突厥》:“西突厥部立阿史那俀子为可汗,与吐蕃寇,武威道大总管王孝杰与战 冷泉、大领谷,破之;碎叶镇守使韩思忠又破泥熟俟斤及突厥施质汗、胡禄等,因拔吐蕃泥熟没斯城。”
此战使武周威名大振,国际声望大幅提高,在波斯大帝亚伯拉罕(Abraham,又译阿罗憾)的号召下,200多个国家元首齐聚神都洛阳,建立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
李峤《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辙迹光西崦,勋庸纪北燕。何如万国会,颂德九门前。”
“西崦”指代西方的西突厥和吐蕃,“北燕”代指北方的后突厥与室韦。显而易见,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的营建确实是为了铭纪武周帝国在亚洲大战中所取得的旷世之功。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武则天纪功柱。简称“天枢”,寓意“天下中枢”,是武周盛世的标志、世界中心的象征。由200余国君臣筹资百万亿建于神都(今洛阳),位居世界三大纪功柱(中国武周王朝天枢、罗马图拉真纪功柱、印度阿育王石柱)之首,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是武周帝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统领万国、协和万邦的见证。
天枢的造价是“百万亿”,什么概念?平均下,200多个国家中每个都出资了5000亿。
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然而史料确实这么记载。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纪功德,黜唐颂周;以姚璹为督作使。诸胡聚钱百万亿,大食(阿拉伯帝国)请献师(狮)子。”
为纪念此战全胜,八月,亚欧非三大洲200余国元首在波斯大帝Abraham(阿罗憾/亚伯拉罕)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铭纪功德,贬唐颂周。武则天批准。东夷人毛むくじゃら(毛婆罗)设计模型,高丽人샘헌성(泉献诚)运输铜铁,고족유(高足酉)雕刻。次年四月建成,柱身碑刻大战功臣和万国元首的名字,武则天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尤其是阿拉伯帝国麦利克大帝,还顺便给武则天献上一头象征万兽之王的狮子,寓意武则天为万国之王,整个世界都匍匐在她脚下,阿拉伯帝国永世臣服于武周。
天枢总高147尺(45.87米),柱身八面,取自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造型艺术。营造理念源自罗马。中有蟠龙、麒麟萦绕,上部为腾云承露盘,顶部置四龙立捧火珠,构成拜火教的“麒麟拜火”形制。
天枢被唐朝统治者视为武周政权带给李唐的耻辱,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下令销毁天枢,熔了一个月也未能熔完,但终究化为乌有,存世仅20年。意大利教授Antonino Forte曾撰文讨论天枢的营建始末,英国博士Joseph Needham亦把天枢视为“宏伟的纪念碑”。洛阳博物馆前的观光塔便是参照天枢而建。
天枢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星。世界各国为武周建天枢,寓意武周帝国统领世界,万国元首都像众星朝着北极星一样对武则天俯首称臣。天枢又比喻国家中央政权,立于皇城前,表示皇权至高无上,神都洛阳为帝国权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