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弥新吧 关注:27,717贴子:502,995
  • 14回复贴,共1

上阳台帖文物介绍(下)——本伪之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经过数天的灵感枯竭 我终于把最后一部分的上阳台帖科普写完啦,以及物华的梦回长安活动也是确定实装了。因此,为了庆祝上阳台帖实装在即,我也赶工把上阳台帖的文物介绍完结了。导航:上篇:https://tieba.baidu.com/p/9026058452?pid=150316336208&cid=0#150316336208
中篇:https://tieba.baidu.com/p/9026231100?pid=150316966912&cid=0#150316966912


IP属地:北京1楼2024-05-25 20:52回复
    承接上文,本贴我将会介绍关于《上阳台》贴,学界目前最大的争议,那就是上阳台帖到底是不是李白亲笔所作。
    首先是非本人派,徐邦达先生以公认的唐代物杜牧《张好好诗》为重要依据,指出《张好好诗》『所用笔极硬,转折处时有窒碍,并多叉笔』,故认为《上阳台帖》笔画『收笔处往往一放开锋』,『与晋唐人用硬劲笔的开叉不同』,『大致是宋人散卓无心之笔所书』,故定为『古摹本』。(唐杜牧《张好好诗》)


    IP属地:北京2楼2024-05-25 20:55
    回复
      唐代书法用笔为“鸡距笔”。鸡距笔所达到的书写效果也是普通的毛笔所难以模仿的。鸡距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省力、快捷、笔头硬劲,可有效控制笔锋。与普通散卓笔(无心笔)相比,鸡距笔最大的特点就是硬芯。用纯狼毫做笔芯,然后用多层绢纸裹束是纯狼毫(也称命毛),弹性好,入墨非常饱满,笔锋锋利锐锥,书写笔画清晰,出锋尖而有力。 柳公权曾评价“鸡距笔”:“出锋太短,伤于劲硬。”因此,唐以前的书风多具有有心笔的痕迹与影响。因此,徐邦达先生认为不但不能是李白,恐连时代都不够五代以前。”“此帖笔致粗率,师心自用,且笔画肥厚,不类唐人用笔硬毫,近乎宋代散卓笔后风气,故定为伪”。


      IP属地:北京3楼2024-05-25 20:56
      回复
        另有论者,以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韦绩《墨薮》均未提及李白,从而认为李白不善书,甚至认为流传的李白书作皆伪。这个说法可追溯至宋代的邵博。
        邵博听闻葛叔忱曾为李白没有留下墨迹而感到非常遗憾,于是在僧舍纵笔伪作李白书。邵博还论及唐代的《法书要录》《法书苑墨薮》均不载李白之名,并通过李白自负的性格,推论若李白善书,定不甘于隐匿自己的才华,言下之意即李白不善书。
        葛叔忱,名蕴,字叔忱,处州(今属浙江丽水)人,后徙丹徒。北宋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长于诗,又特善书,或以淡墨尘纸戏为之,假古人之名,闻者以传,而人莫能辨也。
        黄庭坚《山谷集》亦言:『李翰林醉墨,是葛八叔忱赝作,以尝其妇翁诸苏,果不能别。』
        因此 宋人中 诸如邵博,黄庭坚,董逌等人皆记录过有宋人伪赝李白之作,让上阳台帖伪书论也有了一定的资料证实。


        IP属地:北京4楼2024-05-25 21:05
        回复
          同时,一些专家鉴定分析认为,李白的《上阳台帖》用纸细腻,纸质代表的造纸技术至少要比唐代领先几百年,其用纸的细腻程度已达到宋朝工艺水平。
          众所周知,每个时期的造纸工艺都有自己时代的典型特点,《上阳台帖》采用的却是明显的宋朝纸张。因为《上阳台帖》所用的这种纸是从宋朝才开始大量使用的。
          原因在于这种纸张正面洁白光滑,很细很薄,质地坚韧,耐久性很强,如不着潮经久不会变质,对风吹日晒也有很大抗性,所以有些宋元印本,流传至今将近千年,依然完整如新。而据专家研究发现,唐代纸张帘文宽大,纸张纤维很粗,远达不到如今1000多年后我们看到的李白《上阳台帖》所用这种纸张的细腻和耐久性。所以《上阳台帖》采用的应是宋纸。


          IP属地:北京5楼2024-05-25 21:06
          回复
            而另一方面,一启功先生为代表的本作论也有立足之处,启功先生以《上阳台》帖的传承为例,其初曾入宣和内府,正文右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题 :“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帖后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跋文:“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这是鉴定《上阳台帖》最可信的史料。启功认为赵佶与唐代李白相隔时间不过三百余年 .是有机会看到许多李白真迹的,所以宋徽宗的跋文具有很大的可信度。


            IP属地:北京6楼2024-05-25 21:16
            回复
              另者,针对我上文曾提到过的李白不善书法一说,也有学者发现并不符实。
              事实上,唐代史料笔记中对于李白能书已有记录。如唐人孟綮(生卒不详,唐晚期人)《本事记》中曾记:『玄宗命白为宫中行乐诗。二人张朱丝阑于前,白取笔抒思,十篇立就。笔迹遒利,凤峙龙拿。』又唐人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言『予尝过当涂,访翰林旧宅。又于浮屠寺化城之僧,得翰林自写《访贺监不遇》诗……又于历阳郡得翰林《与刘尊师书》一纸,思高笔逸。』可见,李白能书,并且善书,其笔下『笔迹遒利,凤峙龙拿』。
              明初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跋李白《自书诗卷》曰:『青莲此卷,真得草书之三昧者耶?不然,何其如行云流水之无不如意也。』由此可见,李白擅书,且水平相当高,尤其草书,甚至被推崇到与草圣张旭相颉颃的高度。

              宋徽宗跋《上阳台帖》于卷后


              IP属地:北京7楼2024-05-25 21:19
              收起回复
                当然,究竟《上阳台》帖是否为李白亲笔,在出现决定性史料之前并不会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因为除《上阳台》帖外,其他墨迹或因战乱火患,或因水浸虫噬等各种因缘目前均已经失传。当然书画史上的名迹逾千年而突然『现身』并非不可能,在书画鉴藏史上已有数例,期待未来宋御府所藏能出现,与《上阳台帖》互相验证。
                而就目前而言,《上阳台帖》对李白书法的彰显尤为重要,单从书法艺术看,亦不失为一件极精彩的、流传千年有序的古人墨迹。
                无论是否为李白本人所作,这篇书法作品也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希望大家在抽到上阳台帖的时候也会想到它身上这些矛盾而有趣的争议。
                本帖完结,大家下个文物贴见! 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提问哦!


                IP属地:北京8楼2024-05-25 21:21
                回复
                  本人派呢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25 21:32
                  回复
                    dd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28 08:13
                    回复
                      我觉得宋人摹本的可能性最大,毕竟李白字还是有传世碑刻存在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28 19: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