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80,504贴子:72,010,124
  • 1回复贴,共1

古代人口增长速度是差不多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朝除了洪武年间的人口是统计出来的,之后都是编出来的。
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5630万,永乐元年6656万,永乐2年5095万,之7年都是5100多万,永乐10年6537万,永乐11年5095万,之后7年都是5100多万,永乐20年5868万,永乐21年5276万。
宣德正统景泰年间,都在5000~5500万波动,成化六年到14年都是618X万,有连续4年是6185万多,成化15年的7185万(官方最高记录,八成是进位错了)成化16年到19年都是6245万多,成化22年是6544万,成化23年是5020万,然后接下来16年都是50XX万,到弘治17年突然增加900万到6015万,隔年又少了1300万。
明太祖有圣谕,后代编黄册,重在“不损原额”。于是,地方官本着“体恤民情”的原则(实际上就是为了讨好地方士绅,方便逃税),有灾情就减点,有政绩就加点,200年间保持总数不变。
夏津县 洪武二十四年,口4279,嘉靖十年39155,顺治元年15376;东昌府 洪武八年11万0192口,万历年间66万2473口,但是山东布政司 洪武二十六年 525万7876口,万历六年566万4099口。
上海县洪武二十四年(1391)的人口数为男278874、女253939。永乐十年(1412)的口数为男199781、女178647。正德十五年(1520)的口数为男179524,女81297,隆庆六年(1572)的口数为男158532,女34435。
上海县的人口越来越少也就算了,男女比例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而且时人记载正好相反,明末上海 “谚号为小苏州,游贾之仰给于邑中者,无虑数十万人,特以俗尚甚奢,其民颇易为生尔”。《弘治上海县志》上海“人物之盛,则赋之伙,盖可当江北数郡,蔚然为江南名邑。”
唐朝在籍户口从贞观13年的304万户1235万人,到天宝13年918万户,5288万,115年人口增长4.28倍,年均增长1.27%(户口增加3.01倍,年均增长0.96%);
宋朝官方户口咸平六年686万,大观三年2088万户,106年户口增加3.04倍,年均增长1.05%(《宋会要辑稿》天圣七年到大观三年,80年增长2.05倍,年均0.9%);
清朝官方人口乾隆六年1.43亿,咸丰元年4.32亿,110年人口增加3.02倍,年均增长1%。
通过清朝的人口统计可知,乾隆前期的人口增长率为1.1%,随着人口增长,社会压力变大, 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到道光年间,人口增长率就跌倒了0.4%;
土豆红薯玉米就算到建国后,播种面积也才百分之几,无关大局。
古代人口增长速度是差不多的,清朝人口多,只是起点比较高,按清朝的人口增长率倒推上去,清初也有8000万以上,人口是波浪上行的,唐朝从304万户增加到900多万户(后期应该更高),宋朝从600万户增加到2000万户,明初人口就有1000万户,只是明代黄册沿袭洪武定例,“不损原额”,因而200多年都维持5000~6000万口上下波动,不代表人口不增长,要不然明末大规模战乱屠杀之后也不可能剩下8000万。
而明朝的人口,按唐宋承平年代的人口增长率计算,明朝中后期超过2亿是很可能的。


IP属地:浙江1楼2024-03-18 16:00回复
    @地球人孙悟空😺


    IP属地:浙江2楼2024-03-18 16: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