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这是我以前写的帖子,每个字都是原创的。以前是发表于他处,如今复制过来,给自己留个存档和纪念。
日本电视剧《白色巨塔》无疑是亚洲电视剧史上一部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曾创下日本空前绝后的收视率,后来被我国中央电视台引进,在国内掀起过一股“白色巨塔”风。说来惭愧,这部日本电视剧的大名我早有耳闻,若干年前也曾在凤凰台看过几集,对这部电视剧印象极其深刻,但却对剧情不甚了解,因为当时凤凰台是在深夜播放《白色巨塔》,而我也是某次偶然发现,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不太可能继续每周六深夜追这部《白色巨塔》,遂不了了之。如今拜赐互联网的福,得以在网上重温这部经典日剧,前几天把前五集快速浏览了一遍,生出了一些观影感受,愿意与大家分享下。
剧中的男主角叫财前五郎,是一位时年四十岁的日本国立浪速大学医药学部第一外科助教授,主攻食道癌研究,其人医术精湛,是第一外科东贞藏教授的有力接班人,本来如无意外的话,东教授退休后在第一外科的教授之职会由财前继承。看到这里,我相信会有人和我一样感到困惑,首先财前五郎既然医术高超,为何年满四十岁却还只是助教授,其次又为啥财前一定要等东教授退休后才能继承教席,而不能直接评聘为教授,与东教授平起平坐。这些就要从日本的大学教职制度说起。
日本现在的大学教职制度是如何,我不清楚,但据资料显示,在早些年,至少日剧《白色巨塔》拍摄、和首映的那时候,日本大学的教职体系是分为教授、助教授、助手三级的。教授,顾名思义,等同于中国的正教授,但又和中国的正教授有所区别(详后);助教授,即中国的副教授;助手,相当于咱们的讲师甚至助理教授。说到这里,我依稀记起一件有趣的往事,以前我曾见到过一位东京某大学助教授的名片,只见名片“助教授”的“助”字被用圆珠笔一划,在旁补充写有“副”字,当时我年幼,不懂这是为啥,现在想想,原来这位日本学者是怕中国同行误会他的职称,故按照咱中国国情稍微修改了一下。
那么为什么剧中的男主角财前要等到东贞藏教授退休之后,才能继承他在第一外科的教授职位呢。我冒昧猜测,这应该是当时的日本仿效英制,一个科系只设一位教授有关。在英国大学里,一个科系除教授之外,其他人统统都是讲师;在日本的话,大概一个科系里,除了教授之外,其他人只能是助教授和助手,当然日本的助教授其实相当于中国的副教授多一些。
台北(伪)“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科学史家何丙郁先生曾在自己的回忆录Reminiscence of a Roving Scholar:Science, Humanities and Joseph Needham里,提到过英国大学的教席制度。书中说英国大学里的教授其实是讲座教授的简称,像是何丙郁先生曾经服务过的剑桥大学,每个科系的教授,都是讲座教授,这些讲座席位,是伴随财产捐赠,往往是某某富商,向大学捐助了一笔钱,然后以这笔钱聘任系里的教授,有点接近于美国的某某讲座教授。如哈佛大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讲座教授王德威先生,他的教授头衔就是以“丁龙讲座”命名。
当然剑桥大学里的科系教授,也不全是要有某某富商捐资才设立,像是英国近代史、欧洲哲学、英国文学这三位(讲座)教授,不需要富商捐资,都是英国王室直接钦任。难怪澳洲国家社科院院士、悉尼大学黄宇和教授,在一篇针对氏著《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的公开回应里,专门提到“牛津大学前皇家钦定近代史讲座教授Hugh Trevor-Roper曾说”,初看这一身名号,有“皇家”又有“钦定”还有“讲座教授”,其实说白了,就是牛津大学近代史系里唯一的教授,只不过全称下来确实很吓人。
英国大学里除去简称教授的讲座教授之外,还有一种等同于教授的教席叫Reader。以前听过一位澳洲昆士兰大学Reader兼历史系主任黎志刚先生的讲座,当时主持人是直接称呼黎先生为教授的。只不过Reader这个译名确实让我困惑了好一阵子。后来同样是在看何丙郁先生的回忆录时,才恍然明白Reader其实是指英制大学里的“无讲座教授”。Reader和英制大学的教授相比,没有富商捐资的讲座名衔,而且在权限上和科系唯一的教授有所区别,似乎不用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就是在剑桥大学荣膺Reader一职而没当教授,这为后来李约瑟研究所独立出剑桥大学埋下了伏笔。当然据何丙郁先生回忆,李约瑟先生也乐得当Reader而不是教授,因为他实在不想浪费时间给本科生上课。
以上就是由日剧《白色巨塔》里财前五郎的“助教授”名衔扯淡出来的话题,拉拉杂杂说了也挺多的,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但或可供大家做一参考。最后吐槽多一句,前文提到澳洲国家社科院院士、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黄宇和(不是黄仁宇)先生,他任教的大学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但我却见有人译该校为雪梨大学,难道发明这种译名的人很喜欢吃“雪梨”吗,我个人实在没想明白“雪梨”为什么能和“悉尼”扯上关系,还希望知道个中缘由的朋友能解答一二。
日本电视剧《白色巨塔》无疑是亚洲电视剧史上一部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曾创下日本空前绝后的收视率,后来被我国中央电视台引进,在国内掀起过一股“白色巨塔”风。说来惭愧,这部日本电视剧的大名我早有耳闻,若干年前也曾在凤凰台看过几集,对这部电视剧印象极其深刻,但却对剧情不甚了解,因为当时凤凰台是在深夜播放《白色巨塔》,而我也是某次偶然发现,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不太可能继续每周六深夜追这部《白色巨塔》,遂不了了之。如今拜赐互联网的福,得以在网上重温这部经典日剧,前几天把前五集快速浏览了一遍,生出了一些观影感受,愿意与大家分享下。
剧中的男主角叫财前五郎,是一位时年四十岁的日本国立浪速大学医药学部第一外科助教授,主攻食道癌研究,其人医术精湛,是第一外科东贞藏教授的有力接班人,本来如无意外的话,东教授退休后在第一外科的教授之职会由财前继承。看到这里,我相信会有人和我一样感到困惑,首先财前五郎既然医术高超,为何年满四十岁却还只是助教授,其次又为啥财前一定要等东教授退休后才能继承教席,而不能直接评聘为教授,与东教授平起平坐。这些就要从日本的大学教职制度说起。
日本现在的大学教职制度是如何,我不清楚,但据资料显示,在早些年,至少日剧《白色巨塔》拍摄、和首映的那时候,日本大学的教职体系是分为教授、助教授、助手三级的。教授,顾名思义,等同于中国的正教授,但又和中国的正教授有所区别(详后);助教授,即中国的副教授;助手,相当于咱们的讲师甚至助理教授。说到这里,我依稀记起一件有趣的往事,以前我曾见到过一位东京某大学助教授的名片,只见名片“助教授”的“助”字被用圆珠笔一划,在旁补充写有“副”字,当时我年幼,不懂这是为啥,现在想想,原来这位日本学者是怕中国同行误会他的职称,故按照咱中国国情稍微修改了一下。
那么为什么剧中的男主角财前要等到东贞藏教授退休之后,才能继承他在第一外科的教授职位呢。我冒昧猜测,这应该是当时的日本仿效英制,一个科系只设一位教授有关。在英国大学里,一个科系除教授之外,其他人统统都是讲师;在日本的话,大概一个科系里,除了教授之外,其他人只能是助教授和助手,当然日本的助教授其实相当于中国的副教授多一些。
台北(伪)“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科学史家何丙郁先生曾在自己的回忆录Reminiscence of a Roving Scholar:Science, Humanities and Joseph Needham里,提到过英国大学的教席制度。书中说英国大学里的教授其实是讲座教授的简称,像是何丙郁先生曾经服务过的剑桥大学,每个科系的教授,都是讲座教授,这些讲座席位,是伴随财产捐赠,往往是某某富商,向大学捐助了一笔钱,然后以这笔钱聘任系里的教授,有点接近于美国的某某讲座教授。如哈佛大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讲座教授王德威先生,他的教授头衔就是以“丁龙讲座”命名。
当然剑桥大学里的科系教授,也不全是要有某某富商捐资才设立,像是英国近代史、欧洲哲学、英国文学这三位(讲座)教授,不需要富商捐资,都是英国王室直接钦任。难怪澳洲国家社科院院士、悉尼大学黄宇和教授,在一篇针对氏著《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的公开回应里,专门提到“牛津大学前皇家钦定近代史讲座教授Hugh Trevor-Roper曾说”,初看这一身名号,有“皇家”又有“钦定”还有“讲座教授”,其实说白了,就是牛津大学近代史系里唯一的教授,只不过全称下来确实很吓人。
英国大学里除去简称教授的讲座教授之外,还有一种等同于教授的教席叫Reader。以前听过一位澳洲昆士兰大学Reader兼历史系主任黎志刚先生的讲座,当时主持人是直接称呼黎先生为教授的。只不过Reader这个译名确实让我困惑了好一阵子。后来同样是在看何丙郁先生的回忆录时,才恍然明白Reader其实是指英制大学里的“无讲座教授”。Reader和英制大学的教授相比,没有富商捐资的讲座名衔,而且在权限上和科系唯一的教授有所区别,似乎不用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就是在剑桥大学荣膺Reader一职而没当教授,这为后来李约瑟研究所独立出剑桥大学埋下了伏笔。当然据何丙郁先生回忆,李约瑟先生也乐得当Reader而不是教授,因为他实在不想浪费时间给本科生上课。
以上就是由日剧《白色巨塔》里财前五郎的“助教授”名衔扯淡出来的话题,拉拉杂杂说了也挺多的,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但或可供大家做一参考。最后吐槽多一句,前文提到澳洲国家社科院院士、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黄宇和(不是黄仁宇)先生,他任教的大学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但我却见有人译该校为雪梨大学,难道发明这种译名的人很喜欢吃“雪梨”吗,我个人实在没想明白“雪梨”为什么能和“悉尼”扯上关系,还希望知道个中缘由的朋友能解答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