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2356e5949b30f24359aec0bf894d192/a8cf32c37d1ed21bd748ebddeb6eddc450da3fe6.jpg?tbpicau=2025-02-28-05_6bfad025d422368ff360f21ef5bb4de1)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4edffbb492442a7ae0efdade142ad95/8b99eb1fd21b0ef4c1695d669bc451da80cb3ee6.jpg?tbpicau=2025-02-28-05_9cc3c1ead9ca35a21564546d874f5702)
小时候逢年过节,父母都会准备好礼物,带着我们去走亲戚。
可是渐渐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这种“走亲戚”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了。
当然,千人千面。有人不喜欢,就有人热衷。王大爷就是一位喜欢热闹,喜欢亲戚朋友都聚在一起的老人。
平时都想方设法,希望聚一聚的王大爷,眼看着这要过春节了,兴头更起。提前半个月,就在家庭群中张罗起来了。
王大爷在23人家庭群中,发了语音:“今年我们还在大哥家聚吧,和往年一样,我让我家媳妇提前一天过去帮忙。”
和王大爷热络的声音相反的是,23人的家庭群中,一片寂静。连被王大爷点到名字的大哥,都没有出来搭话。
往年的春节,因为王家长辈都和大哥一起住。所以,家里的四个兄弟姐妹都会到大哥家去过年。
每年都是大哥、大嫂提前好几天,就忙忙碌碌的开始张罗。其余各家也都会出一个人,提前一天或是半天过去帮忙。
父母是老人喜欢热闹,年龄大了,也想和儿女子孙多见见面。于是,这个家庭习俗,就每年每年地重复着。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40fff2c04a7d933bfa8e47b9d4ad194/5245441a0ef41bd576d22dcc17da81cb38db3de6.jpg?tbpicau=2025-02-28-05_25fe4556af785398d3f281d20c97db84)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398b2af9f33c895a67e9873e1127397/fd4098f51bd5ad6e0178a1d2c7cb39dbb7fd3ce6.jpg?tbpicau=2025-02-28-05_d628c768021576fc7b4e4863f7286ba5)
可是,父亲五年前去世,前年,母亲也离开了。大哥大嫂就犹如被释放了一般,不再张罗四家人来自己家过春节的事。
去年,是王大爷提及的。大哥大嫂应了下来,又是生生地忙活了一个春节。
今年,王大爷再次提及,大哥大嫂不应声了。其他的兄弟姐妹,也没了回应。
可以理解,毕竟都是60、70岁的人了,春节一连几天的劳动量,让人腰酸背疼几天都缓不过来。
等了一个多小时,见家庭群里没有回应,王大爷又发话了:“老三、老四,你们都说说话啊。提提意见,出点好主意,我们热闹热闹。”
这四兄妹中,只有老三是女儿。每次聚会,她都要去帮忙,去出力。除了大哥大嫂,老二家出的是二嫂,老四家是四弟自己出劳力。
虽说是这么安排的,可是每年都到不齐。出力最多的,还是大哥大嫂。
就拿去年来说,爸妈不在了,四弟就找了由头没来。大哥70岁了,身体也不好,还得坚持打下手。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f1b293b8e95d143da76e42b43f18296/21af8dd4ad6eddc48c6671c37fdbb6fd536633e6.jpg?tbpicau=2025-02-28-05_06e93182b964bdabc35167b251558715)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78f389d9743ad4ba62e46c8b2035a89/348e3b6fddc451da5f77c9d3f0fd5266d11632e6.jpg?tbpicau=2025-02-28-05_b34deb52bad3d77d0003b48553c2ee17)
见没人说话,还是老三说话,打破了沉寂:“不如今年我们去饭店吃吧。”
此话一出,大哥大嫂、四弟都投了赞成票。就连王大爷的媳妇,二嫂,也表示赞成。
王大爷还是有些不甘心:“那不是吃顿饭就得散了?外面饭店贵还不干净,哪有家里有气氛。”
家庭群里又冷场了,过了一会,不知道是不是二嫂劝过了,王大爷说了一句:“唉,那就这么定了吧。”
后来,老王家庭群里都没发言的晚辈总结道:想要聚一下热闹的,都是动口不动手的。
仔细想一想,好像真的是这样。排除现代的年轻人(不管用不用他们动手,都很少有愿意和亲戚聚会的),老一辈愿意聚会、期盼聚会的,大多数都是不需要付出劳动的那一类。
像王大爷这种,如果试着让他全程干活,买菜、做饭、刷碗……而不是在一边说说笑笑的等着吃,不是吃过饭后还可以打个牌、喝个茶、吹吹牛……那他必定对聚会没有兴趣、没有执念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729214beb4bd11304cdb73a6aaea488/82354bc551da81cbe66746f51466d016082431e6.jpg?tbpicau=2025-02-28-05_87c7028a5e17ce62b763c3053c5c0840)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1ff5d43971373f0f53f6f97940e4b8b/f29fc7db81cb39db5641a26e96160924aa1830e6.jpg?tbpicau=2025-02-28-05_ce311a88b0440cecd69deea5601c2b15)
有网友L说,自己的婆婆就是这种人。及其喜欢聚会,隔三岔五往家里招人,几乎每周都有家庭聚餐。
作为儿媳,L苦不堪言,有时是帮忙招呼亲戚,有时是帮忙照顾她的老姐妹、老朋友。
少时一桌,有两回一下两桌的。采购,打扫卫生,炒菜,洗涮,再打扫卫生,全是L一个人。
而她婆婆呢?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家庭地位,不但不搭把手,还处处挑毛病。后来,L甩手不干了。婆婆也渐渐地,不再热衷于亲朋好友间的聚会了。
其实,春节亲朋好友间聚聚是传统,也是一家人联络感情的方式。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年味不那么浓了。
如果想持续这个传统,每年都聚聚的话,最好的办法是:要么一家人一起干,大家都出力;要么每家换着来,别尽可着一家薅羊毛。
像王大爷那样,相聚也可以。谁提议,谁就出钱、出力,负责招待、张罗。
对于春节,聚或不聚这件事,最主要的是要尊重个人意愿。大家都喜欢热闹,期待见面,就聚。没感情就不用“硬聚”,都端着手机,相互无话,也无趣。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cf7211b35f082022d9291377bfafb8a/7e8117ca39dbb6fdb3da201e4f24ab18962b37e6.jpg?tbpicau=2025-02-28-05_cf1b37a6fa905a50877f48811c33d492)
-END-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3af83f8c4025aafd3327ec3cbecab8d/ae90afdab6fd526632aaf92ced18972bd50736e6.jpg?tbpicau=2025-02-28-05_7bde8421b5de332da1d9a2c223a430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