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杜虎符,通称“杜虎符”,是战国晚期秦国兵符。
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1978年入藏陕西省博物馆(即今陕西历史博物馆)。
杜虎符属青铜质, 虎形,昂首、塌腰、垂尾,作欲走势颈部有一穿孔,背面有一凹槽。
全符由左右两半合成,发现的仅左半符,身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
符面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 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会君王的右符。
杜虎符与新郪虎符形制相似,尺寸较大,文字内容大同小异。
该虎符被认为是研究战国时期政治、军事、文字以及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1978年入藏陕西省博物馆(即今陕西历史博物馆)。
杜虎符属青铜质, 虎形,昂首、塌腰、垂尾,作欲走势颈部有一穿孔,背面有一凹槽。
全符由左右两半合成,发现的仅左半符,身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
符面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 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会君王的右符。
杜虎符与新郪虎符形制相似,尺寸较大,文字内容大同小异。
该虎符被认为是研究战国时期政治、军事、文字以及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