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之【妻子皆被诛】?
孙盛《魏氏春秋》【二子年八岁,时方弈棋,融被收,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见执,不起何也?”二子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者乎!”遂俱见杀。】
《世语》【融二子,皆龆龀。融见收,顾谓二子曰:“何以不辞?”二子俱曰:“父尚如此,复何所辞!”以为必俱死也。】
《后汉纪》【壬子,太中大夫孔融下狱诛,妻子皆弃市
。】
——范晔《孔融传》【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兄号泣而止。或言于曹操,遂尽杀之。】
孔融一家都被曹操杀了,满门抄斩了.........说的那个惨烈,这种言论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不是袁暐就是孙盛,再加个谣言段子集《世语》。但凡说曹操罪孽深重的,范晔都深信不疑,所以他根本无需甄别真假,直接抄写到他的《后汉书 孔融传》里。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说唐人为何非要写个《晋书· 羊祜传》来打脸他们呢?太不给面子了。
《羊祜传》【祜前母,【孔融女】,生兄发,官至都督淮北护军。】
事实说明,孔融的女儿没有被杀,那个小男孩大概率也没有被杀。《魏氏春秋》、《世语》、《后汉纪》和范晔《孔融传》有一个算一个其所说的【二子皆被杀、妻子皆弃市】坐实了是栽赃曹操。不是曹操叫路粹栽赃孔融,而是孙、郭、范晔之流栽赃曹操而已。
【臣松之以为世语云融二子不辞,知必俱死,犹差可安。如孙盛之言,诚所未譬。八岁小儿,能玄了祸福,聪明特达,卓然既远,则其忧乐之情,宜其有过成人,安有见父收执而曾无变容,弈棋不起,若在暇豫者乎?昔申生就命,言不忘父,不以己身将死而废念父之情也。父安犹尚若兹,而况於颠沛哉?盛以此为美谈,无乃贼夫人之子与!盖由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
对于《魏氏春秋》《世语》等所记载的孔融二子的言行,裴松之都看不下去了,他认为这个记载凸显的二子根本就不算是个正常小孩,说严重点就是失去了人情味【安有见父收执而曾无变容,弈棋不起,若在暇豫者乎?】虚假的根本就不是人。孙盛等人所追求的【美谈】已经偏离了正常的人情世故,所吹捧的圣贤事迹违背了正常的伦理情感。
何况,这段记载还是捏造,曹操根本没有杀孔融子女。
【论曰:昔谏大夫郑昌有言:“山有猛兽者,藜藿为之不采。”是以孔父正色,不容弑虐之谋,平仲立朝,有纾盗齐之望。若夫文举之高志直情,其足以动义概而忤雄心。故使移鼎之迹,事隔于人存;代终之规,启机于身后也。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己。岂有员园委屈,可以每其生哉!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范晔最后的论调也很可笑,小心机用的简直厚颜无耻。首先他列举了前汉郑昌为盖宽饶辩驳的话的第一句,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客观”第二句【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他忍着没抄,事实上以他《后汉书》涉及曹操的内容可知,第二句才是他想说的。但他太想表现出自己的公允、客观做史的态度了,所以硬是憋了下去,转而扭扭捏捏的用自己的话明里暗里的指责曹操有篡位之心(实际上真正有谋反之心的是范晔自己),而正因为孔融的存在才阻止了这一切【是以孔父正色,不容弑虐之谋】,才使曹操在世不敢移鼎【故使移鼎之迹,事隔于人存】,而是交给曹丕去完成【代终之规,启机于身后也】.......用大家都听的懂的话说,范晔此处的言行就是又立又表,又想骂曹操是【奸邪】又顾忌自己是在写史,不能太过偏颇。所以总是话里有话,为了掩盖自己的谎言故意混淆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事件发生的原因,一如他在《陶谦传》对于曹操讨陶谦征徐州里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