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先养水”这句话在广大鱼友间口耳相传,几乎每位养鱼者都听说过。简单的一句话,简单的两个词,却准确地说出“养水”对“养鱼”的重要性,不仅点明了孰重孰轻,而且还给刚养鱼的朋友们指出一条正确的养鱼之路,但是,究竟何为“养水”?
“养鱼先养水”的真正含义
为什么养鱼之前要先养水?养水有什么作用?如何养水?想必这些是很多鱼友们都想知道的问题。经常看到有鱼友问关于养水的一些问题,多数鱼友都错误地将养水的内涵理解为“改善水质”,使养水的操作方法出现了偏差。
其实,养水养得不是水,而是水中的微生物,从而让鱼缸中的水体形成一个较完善的硝化系统,硝化系统建立完善才可以把水养好。如果说水是空气,那么硝化系统便是森林,它能够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释放出对人体有益的氧气。硝化细菌也是如此,它们会将水中的氨分解成易被氧化的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以完成水质的净化。
所以,养水不单单是指将自来水中的余氯去除、调节完温度和pH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培养水体中的微生物。因为凡是新水开缸,初期水中的微生物生态平衡是无法马上被建立的。这样一来,鱼只的排泄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有毒物质就容易在水中积累,当其含量达到危害鱼只健康的浓度时,就可能会导致鱼类疾病的发生甚至因急性中毒而死亡。
科学开缸养水
养水可以说是养鱼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正确地开缸养水?目前有种“死鱼、虾”开缸法:将死鱼死虾放在滤槽里可以给硝化细菌提供食物、加速硝化系统的形成。但此方法并不科学,反而会大大延长开缸养水的时间。因为开缸养水不光要水养的好,更要有速度,所以如何简单快速地养好水,为观赏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就成为了一门学问。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科学的开缸养水方法,具体步骤和操作原因如下:
确定养殖鱼种、密度、鱼缸尺寸及过滤系统
此点虽看似可有可无,但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品种的观赏鱼习性也不一样,有的鱼只能吃能拉,而有的鱼只则吃的很少;有的鱼只可长到70cm,而有的鱼只体长仅在40cm左右。在数量一样、鱼只品种不一样的情况下,它们对过滤系统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将鱼只的密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按照“1L水养1cm的鱼”的标准来判断鱼只的密度是否合理。
设备清洁、困水
设备和鱼缸的清洁主要是指杀菌和除灰,避免设备中带有有毒物质或者有害细菌威胁观赏鱼健康,而困水则主要是为养水做准备。众所周知,我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中带有余氯,而氯是观赏鱼的杀手,所以养鱼所使用的水需要先进行除氯处理。去除余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困水,让自来水中的余氯气化,从而达到除氯的目的。
鱼缸加水、开泵、打氧、加温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鱼缸中的水体循环起来,让水体的温度和含氧量达到观赏鱼的要求,并使滤材充分过水、保持湿润以待硝化细菌入驻,这个时候便可以看出水泵和生物滤材使用是否合适。鱼缸过滤系统按照每小时循环5-10次、生物滤材使用量占鱼缸体积5-10%的比例来配置。成品缸一般过滤较弱,可以采用更换大功率水泵、增加内置或外置过滤器来加强。
下闯缸鱼
闯缸鱼的作用是制造垃圾(鱼便)、产生“氨”,为硝化细菌提供食物。与闯缸鱼开缸法对应的是死鱼开缸法,把死鱼或者海鲜放在过滤里,使其腐败产生“氨”、为硝化细菌提供食物。虽然同样是为硝化细菌提供食物,但死鱼死虾开缸并不科学,因为新开缸的水里各种细菌含量都较少,此时如果放入死鱼极易引起爆菌混水,这是因为鱼只死后体内的腐生菌开始大量繁殖会引起鱼体的腐败,鱼体本身含蛋白质高达15-20%、含脂肪1-10%以及大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连同死鱼体内的大量腐生菌一起加入到鱼缸里,必然引发鱼缸爆菌、使水质混浊。而使用闯缸鱼开缸就不会存在这种情况,因为闯缸鱼产生的有机废弃物主要是鱼便,而鱼便的营养成分极低,其中3/4为水,仅存2-3%的蛋白质和极少的未消化的残存食物,所以不易引发爆菌混水。如果控制得当,闯缸鱼开缸过程中可以一直保持清水状态。
爆菌混水的直接后果是氨指标超高,死鱼开缸法的氨含量一般会达到5mg/L以上,这种毒素指标的水质是很容易死鱼的。过度繁殖的异营菌会和硝化细菌争夺缸内有限的资源,释放出过多的氨,让硝化细菌无力分解,使缸内的生物负载过重,并造成毒素堆积水质变坏。硝化细菌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堆积地过多的氨分解掉,这样便延长了开缸时间,得不偿失。闯缸鱼开缸法的氨指标一般在1mg/L以下,这种合理平衡的氨供给,更适合硝化细菌的生存,开缸速度更快,也更容易保持水质清澈。
“养鱼先养水”的真正含义
为什么养鱼之前要先养水?养水有什么作用?如何养水?想必这些是很多鱼友们都想知道的问题。经常看到有鱼友问关于养水的一些问题,多数鱼友都错误地将养水的内涵理解为“改善水质”,使养水的操作方法出现了偏差。
其实,养水养得不是水,而是水中的微生物,从而让鱼缸中的水体形成一个较完善的硝化系统,硝化系统建立完善才可以把水养好。如果说水是空气,那么硝化系统便是森林,它能够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释放出对人体有益的氧气。硝化细菌也是如此,它们会将水中的氨分解成易被氧化的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以完成水质的净化。
所以,养水不单单是指将自来水中的余氯去除、调节完温度和pH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培养水体中的微生物。因为凡是新水开缸,初期水中的微生物生态平衡是无法马上被建立的。这样一来,鱼只的排泄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有毒物质就容易在水中积累,当其含量达到危害鱼只健康的浓度时,就可能会导致鱼类疾病的发生甚至因急性中毒而死亡。
科学开缸养水
养水可以说是养鱼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正确地开缸养水?目前有种“死鱼、虾”开缸法:将死鱼死虾放在滤槽里可以给硝化细菌提供食物、加速硝化系统的形成。但此方法并不科学,反而会大大延长开缸养水的时间。因为开缸养水不光要水养的好,更要有速度,所以如何简单快速地养好水,为观赏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就成为了一门学问。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科学的开缸养水方法,具体步骤和操作原因如下:
确定养殖鱼种、密度、鱼缸尺寸及过滤系统
此点虽看似可有可无,但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品种的观赏鱼习性也不一样,有的鱼只能吃能拉,而有的鱼只则吃的很少;有的鱼只可长到70cm,而有的鱼只体长仅在40cm左右。在数量一样、鱼只品种不一样的情况下,它们对过滤系统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将鱼只的密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按照“1L水养1cm的鱼”的标准来判断鱼只的密度是否合理。
设备清洁、困水
设备和鱼缸的清洁主要是指杀菌和除灰,避免设备中带有有毒物质或者有害细菌威胁观赏鱼健康,而困水则主要是为养水做准备。众所周知,我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中带有余氯,而氯是观赏鱼的杀手,所以养鱼所使用的水需要先进行除氯处理。去除余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困水,让自来水中的余氯气化,从而达到除氯的目的。
鱼缸加水、开泵、打氧、加温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鱼缸中的水体循环起来,让水体的温度和含氧量达到观赏鱼的要求,并使滤材充分过水、保持湿润以待硝化细菌入驻,这个时候便可以看出水泵和生物滤材使用是否合适。鱼缸过滤系统按照每小时循环5-10次、生物滤材使用量占鱼缸体积5-10%的比例来配置。成品缸一般过滤较弱,可以采用更换大功率水泵、增加内置或外置过滤器来加强。
下闯缸鱼
闯缸鱼的作用是制造垃圾(鱼便)、产生“氨”,为硝化细菌提供食物。与闯缸鱼开缸法对应的是死鱼开缸法,把死鱼或者海鲜放在过滤里,使其腐败产生“氨”、为硝化细菌提供食物。虽然同样是为硝化细菌提供食物,但死鱼死虾开缸并不科学,因为新开缸的水里各种细菌含量都较少,此时如果放入死鱼极易引起爆菌混水,这是因为鱼只死后体内的腐生菌开始大量繁殖会引起鱼体的腐败,鱼体本身含蛋白质高达15-20%、含脂肪1-10%以及大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连同死鱼体内的大量腐生菌一起加入到鱼缸里,必然引发鱼缸爆菌、使水质混浊。而使用闯缸鱼开缸就不会存在这种情况,因为闯缸鱼产生的有机废弃物主要是鱼便,而鱼便的营养成分极低,其中3/4为水,仅存2-3%的蛋白质和极少的未消化的残存食物,所以不易引发爆菌混水。如果控制得当,闯缸鱼开缸过程中可以一直保持清水状态。
爆菌混水的直接后果是氨指标超高,死鱼开缸法的氨含量一般会达到5mg/L以上,这种毒素指标的水质是很容易死鱼的。过度繁殖的异营菌会和硝化细菌争夺缸内有限的资源,释放出过多的氨,让硝化细菌无力分解,使缸内的生物负载过重,并造成毒素堆积水质变坏。硝化细菌在不利的生长环境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堆积地过多的氨分解掉,这样便延长了开缸时间,得不偿失。闯缸鱼开缸法的氨指标一般在1mg/L以下,这种合理平衡的氨供给,更适合硝化细菌的生存,开缸速度更快,也更容易保持水质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