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吧 关注:30,490贴子:73,403
  • 26回复贴,共1

吴良宝:战国时期秦国上郡辖境变迁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23-08-05 23:09回复
    本文原载《中国文字博物馆集刊》,2022年,第38-51页。楼某从公众号“吉大古文字”转载。该公众号转发本文的时间是2023年4月27日。
    本文作者吴良宝是吉林大学古文字学系教授。其个人简介详见以下网页:http://gujisuo.jlu.edu.cn/info/1032/1161.htm
    补充:楼某印象中,应该是在2016——2018年,吴氏曾在当时的“盛世收藏”网上发文考证“四十四年上郡守绾”戈。遗憾的是,目前相关网页已经无法找到。


    IP属地:北京2楼2023-08-05 23:18
    收起回复
      战国时期秦郡的辖境在不同的时段存在一定幅度的调整,学界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对上郡等秦郡界址的演变进行了探讨。本文拟先梳理魏国上郡的大致范围、赵国在陕北地区的活动情况,然后对战国中晚期秦国上郡辖境的变化作进一步的讨论。
      开始讨论之前,需要对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平周、西都等地望重新进行定位(图一)。根据出土陶文资料可以推知,陕西神木市栏干堡镇的栏干堡旧址、榆林市榆阳区的桥头峁城址大概率分别是战国时期中阳、西都县治所在;[1]据张家山汉简《秩律》、汉代画像石题铭等资料,言阳应在今陕西绥德县境内的言水(今无定河)北岸,并非传统意见的今神木市境内,平周在今陕西米脂县境;[2]横山县城北、贴近秦昭王长城的火连海则古城址最有可能是肤施县治所在。[3]至于《史记·魏世家》魏惠王十九年“筑长城,塞固阳”的固阳,其地望虽待考,肯定不是《括地志》所说的《汉志》五原郡棝阳县(治今内蒙古包头市)。


      IP属地:北京3楼2023-08-05 23:19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4楼2023-08-05 23:19
        收起回复

          魏国设立上郡的时间,史书没有明文记载。杨宽先生认为,上郡始置于魏文侯时,并以“李悝曾为上地守(《韩非子·内储说上》)”为证。[4]学界多采信此说,[5]实际上此处的“上地”指的是上党之地。不过,从魏国兵器“图片阳”戈、“图片阳冶瘄铸也”戈(《铭像》16478、16818)来看,大约在魏武侯(前395年—前370年在位)之时[6]魏国即已占据今陕北的言阳等地。
          《史记·秦本纪》云“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魏国上郡所在,旧注说法不一。《魏世家》“尽入上郡于秦”,《正义》云:“丹、鄜、延、绥等州,北至固阳,并上郡地”;清代戴震在解释魏国吴起所守的“西河”时,将南起今陕西华阴、北至今内蒙古伊克昭盟的区域都划入西河的范围。[7]现当代学者中,只有史念海先生认为魏国上郡就是黄河以西由今陕西华阴沿洛水到韩城的地方,[8]其他学者多认为魏国上郡的南界在今洛河以东、黄粱河以北,东界是今晋陕间黄河,至于其北界则有明显的意见分歧。裘锡圭先生以为魏国的言昜在今陕西神木县,[9]张维华先生据《读史方舆纪要》认为魏国上郡北界“或北出肤施未远”。[10]黄盛璋先生据《括地志》的意见以为魏国上郡北界已达今内蒙古包头市,[11]杨宽先生以为在今陕西子长、延安一带,[12]钱林书先生等认为在今陕西安塞、延川一线。[13]


          IP属地:北京5楼2023-08-05 23:21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6楼2023-08-05 23:21
            收起回复
              已有的历史地图对魏国上郡辖域的界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谭图》、《先秦卷》都将前350年秦、赵两国在今陕北地区的边界划在宜川、延安、靖边一线[14](图二),明显不妥。即便当时定阳属赵,也无从证明定阳以北的区域都属于赵国,最主要的是如此划分秦、赵边界,魏国的上郡之地就没有着落了。杨宽《战国史》插页所绘的前350年诸侯形势图里,对《谭图》存在的问题略有改进,但将魏国上郡的位置压缩在洛水一线,导致只能容纳雕阴等少数城邑,与史实明显不相符。朱本军先生所绘前333年魏国上郡(图三),包括高奴、定阳等城邑,比较符合史书记载与出土文献显示的信息,但将雕阴、言阳、平周排除在此时魏国上郡的范围之外,显然是个疏误。


              IP属地:北京7楼2023-08-05 23:25
              收起回复
                魏国上郡入秦的过程、时间都比较明确。《魏世家》记载,襄<惠>[15]王(后元)“五年(前330年),秦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于雕阴”;《秦本纪》记载,惠文君十年(前328年)“魏纳上郡十五县”,魏国从此丢失了在今陕西境内的主要疆域。《魏世家》襄<惠>王(后元)十三年“秦取我曲沃、平周”,今米脂县境内的平周只是魏国丢失上郡之后位于晋陕间黄河以西的一块飞地,[16]自此魏国势力彻底退出了陕北地区


                IP属地:北京8楼2023-08-05 23:27
                回复

                  赵国最早涉足陕北地区的时间,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在学界比较流行,认为赵国势力到达陕北的时间不早于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年),主要依据是《赵世家》武灵王二十年“西略胡地,至榆中”的记述。第二种意见以杨宽先生为代表,认为今陕西省的东北部自战国初期始就是赵国领土,[17]依据是《赵世家》天使对赵襄子所言“赐女林胡之地”,自赵襄子时晋国赵氏即已占据林胡等黄河以西之地。[18]第三种意见认为赵武灵王之前赵国就已经涉足陕北地区,主要依据是《战国策·齐策五》魏惠王“西围定阳”等文献材料,[19]但在具体时间、控制的领土范围等方面还有差异:或认为魏惠王时期(当赵肃侯之时)赵国“在今山陕之间的黄河以西拥有大片土地。现在的宜川县西北就是赵国的定阳故地”,[20]或认为“至迟在秦有上郡的公元前328年之时,赵在河西的陕北,还占有无定河下游的扞关和圜阳、秃尾河之旁的西都,以及窟野河流域的中阳等地”。[21]
                  《赵世家》载武灵王语“我先王……又取蔺、郭狼,败林人于荏,而功未遂”,吴荣曾先生认为“先王是指赵肃侯,肃侯曾打败过林胡,但未能得到大的胜利”;武灵王时“赵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土地”,“‘奄有河宗’是指赵国的疆域达到黄河以西以南的地方,《正义》说‘河宗’应‘在龙门河之上流,岚、胜二州之地也’”。[22]今按,据《韩非子·十过》、《战国策·赵策一》等可知,蔺、郭狼自赵简子以来即已爲赵氏领地,并非肃侯时才取得。至于《赵世家》所记霍泰山神的朱书云“余将赐女林胡之地”(《谭图》将“林胡”标绘在今内蒙古东胜、伊金霍洛旗一带),赵襄子之时能否拥有该地区尚待证实。从《赵世家》赵肃侯二十二年(前328年)“秦杀疵河西,取我蔺、离石”、武灵王十年(当秦惠文王后元九年[23])“秦取我中阳、西都”来看,早在胡服骑射、“西略胡地,至榆中”之前,赵国肃侯时可能已涉足黄河以西,至少在赵武灵王十年时即已占据了中阳、西都等地。从尖足布币“寿阴[24]、襄平”(《货系》1053号、1109号)、陶文“襄平”等资料来看,武灵王及之前的赵国至少还占据雕阴(今陕西富县北)一带。至等于史念海先生所说的魏惠王时期“赵国也和魏国一样,在今山陕之间的黄河以西拥有大片土地。现在宜川县西北就是赵国的定阳故地”、魏国丢失上郡之时今陕西绥德等地是赵国的领土,还有待证实。[25]


                  IP属地:北京9楼2023-08-05 23:29
                  收起回复
                    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云中、九原的主体位于今内蒙古河套一带黄河的北岸),以及《水经·河水注》秦昭王三年(前304年)置上郡治于肤施,[26]清晰地显示出了当时秦、赵两国在这一区域的态势,即秦惠文王夺取魏国上郡之后直至昭王初年,秦国先后从魏、赵两国夺取了平周、中阳、西都等城邑,一直往北扩张到今陕西省最北端的位置;赵武灵王拓地云中、九原时,今河套地区的黄河南岸基本已为秦国控制。而《赵世家》载,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迁中山王于肤施,以及“言昜[27]”小直刀(《货系》3994号)等赵国货币资料,都表明赵国实行“胡服骑射”导致国力大增,由云中、九原向南夺取了包括言昜、肤施等城邑在内的大片领地(至于有的学者主张赵国西境“抵甘肃北境”,[28]目前还无法证实),从秦国上郡铸造的兵器铭文来看,一度属赵的雕阴等旧地再也没有回归。史书记载、战国文字资料表明,赵国在今陕北地区活动主要集中在赵武灵王、惠文王时期,上及肃侯乃至成侯之时,时间跨度上不得少于五十年。[29]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与赵王会中阳”,似乎表明秦国又重新夺回了包括中阳等在内的今陕北地区。[30]


                    IP属地:北京10楼2023-08-05 23:29
                    回复
                      [1] 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榆林市榆阳区桥头峁城址调查——兼论西都、中阳、平周故城考》,《文博》2019年第5期,第28、29页。
                      [2] 李海俏:《关于圜阳地望所在》,《文博》2006年第1期,第54、55页。吴镇烽:《秦晋两省东汉画像石题记集释——兼论汉代圜阳、平周等县的地理位置》,《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1期,第68、69页。另,白茚骏认爲,秦汉时期的平周县城为今陕西省榆林市鱼河镇米家园则古城,《陕北榆林地区汉代城址研究》,西北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42、43页。
                      [3] 马孟龙:《秦汉上郡肤施县、高望县地望考辨》,《文史》2020年第二辑,第27—29页。
                      [4]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附录“战国郡表”,第12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附録一“战国郡表”,第677页。
                      [5] 钱林书:《战国时期魏国置郡考》,《历史地理》第十五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页。后晓荣:《战国政区地理》,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68页。李晓杰:《先秦卷》,第414、434页。
                      [6] 苏辉:《秦三晋纪年兵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98页。吴良宝:《魏文侯、武侯时期魏国兵器蠡测》,《简帛》第二十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第22页。
                      [7] 戴震:《答曹给事书》,《戴东原集》卷六《书水经注后》。
                      [8] 史念海:《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2期。后收入《河山集》二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第441、442页。


                      IP属地:北京11楼2023-08-05 23:34
                      回复
                        [9] 裘锡圭:《战国货币考(十二篇)》,《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2期,第79、80页。
                        [10] 张维华:《中国城建置考(上编)》“魏长城”,中华书局1978年,第52、59、67页。
                        [11] 黄盛璋:《三晋铜器的国别、年代与相关制度问题》,《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中华书局1989年,第4页。[12]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77页附录一“战国郡表”。李晓杰:《先秦卷》,第414页。
                        [13] 钱林书:《战国时期魏国置郡考》,第22页。朱本军:《战国诸侯疆域形势图考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526页。
                        [14] 《谭图》第33—34页“诸侯称雄形势图(公元前350年)”。李晓杰:《先秦卷》,第557页“公元前350年诸侯国疆域形势示意图”。
                        [15] 杨宽:《战国史》“战国大事年表中有关年代的考订”,第723、724页。
                        [16] 《谭图》、《先秦卷》、朱本军等都没有在各自编绘的历史地图上标示出诸侯国的“飞地”,这也是今后战国历史地图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之一。
                        [17]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27页,1980年版第279页,2003年版第279页,均没有给出具体的文献依据。李晓杰:《先秦卷》第十章第三节“赵国疆域考”,第500页。按,此节系由《战国时期赵国疆域变迁考》(唐晓峰主编《九州》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一文增补而来,小结中所述敬侯四年赵国占据河水以西的肤施、定阳等内容,为编入该书时所增加。
                        [18] 雷鹄宇:《略论战国时期赵国对胡地之经略》,《兰台世界》2013年3月下旬。


                        IP属地:北京12楼2023-08-05 23:35
                        回复
                          [19] 杨宽:《战国史》,第317页;《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46页案语。但是杨宽先生又将此时的定阳说成是秦国上郡的领土,与《战国史》插页前350年秦赵形势图标绘的信息相矛盾。
                          [20] 史念海:《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第438—451页。陕西省文物局编:《陕西省历史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17年,第36页“地图帮助·战国时期秦国形势图”。朱本军:《战国诸侯疆域形势图考绘》,第457页。
                          [21] 史党社:《文字资料所见战国时代赵之西境》,《出土文献》第十九辑,中西书局2020年,第139页。
                          [22] 吴荣曾:《战国胡貉各族考》,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处编《先秦史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52页。后收入《先秦两汉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第117—132页。
                          [23] 《秦本纪》惠文王后元九年“伐取赵中都<阳>、西阳<都>”,平势隆郎《新编史记东周年表》认为应是秦昭王二十二年之事(东京大学出版会1995年,表Ⅲ“《史记》东周记事年次年代检索表”第231页),《先秦卷》采纳了这一说法(第535页)。这是囿于中阳、西都位于今山西境内的旧说而产生的误判。
                          [24] 何琳仪:《尖足布币考》,《陕西金融·钱币专辑》(16),1991年。后收入《古币丛考》增订本,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
                          [25] 史念海:《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第438—451页。


                          IP属地:北京13楼2023-08-05 23:37
                          回复
                            [26] 学界或将肤施等地入秦的时间定在魏国上郡入秦的前328年,说见:顾颉刚、章巽编,谭其骧校《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上海)地图出版社1955年,第5页第六图“战国时代图”;台湾三军大学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地图册》,中信出版社2012年,第2册“春秋(下)——秦”,附图2—53“七国形势及秦惠文王扩张与张仪连横游说五国次第图”。
                            [27] 裘锡圭:《战国货币考(十二篇)》,第79—80页。
                            [28] 缪文远:《战国制度通考》,巴蜀书社1998年,第158页。
                            [29] 陈隆文先生认为,赵国据有上郡的时间始于赵武灵王西略胡地至榆中之时,终于秦以肤施为上郡治所之时,“应大致在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94年的13年”,说见:《干关方足布地望考辨》,《先秦货币地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40页。今按,此说没有注意到秦国占领西都、中阳的文献记载,又误解了《水经注》上郡治于肤施的记载,不可信。
                            [30] 《史记·赵世家》载苏厉为齐遗赵王书,其中有“秦之上郡近挺关,至于榆中者千五百里”的内容,学者或据此讨论秦昭王时上郡的变化过程。今按,西汉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献书赵王”章云:“今燕尽齐之河南,距莎丘、巨鹿之囿三百里。距糜关,北至于榆中者千五百里”,证明《赵世家》“秦之上郡近挺关”文字有误(无论如何,秦国上郡不可能距离榆中达千五百里),不能用于秦昭王时上郡变化的讨论。


                            IP属地:北京14楼2023-08-05 2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