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句《楞严经》408】譬如有人取频伽瓶:这个人就是指我们当下这个人这个本位,既可以是凡夫,也可以说是菩萨修证。「频伽瓶」可以比喻为我们这个业报身。在印度有一种瓶子叫频伽瓶,是两个口,是专门用来插华(华同花)的,放在供台上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华瓶。塞其两孔:这两个孔在这里比喻是人我执和法我执。满中擎空:就是瓶子里装满了虚空。所以在这段经文里比喻我们从此开始迷惑颠倒,自私其小。那个频伽瓶外面是不是大虚空?频伽瓶里面的是不是小虚空?小虚空跟大虚空是一个空还是两个空?这就要靠智慧。
比如我这里有一个茶杯瓶,一个孔,这个茶杯里的空跟外面的这个虚空能不能分开?当下是不是一个空?即使把它盖起来是不是还是一个空啊?这个茶杯盖本身是不是空?我把这个墙上挖一个洞,我没有挖之前,这里是不是就是洞啊?是的。我肉团身在这里占了个空位,有没有把这里的空挤到旁边去了?我走到哪里是不是都是一个空啊?所以「塞其两孔」,从此有了人我执、法我执。怎么叫人我执?这里面就是我。怎么法我执啊?外面就是你。
再以大海的水为例:整个海里的水是不是一个本体啊?这个小瓶子、那个小罐子把水灌满了以后,盖子一盖,这是玻璃瓶里的,那是什么什么瓶里的,是不是执著起来了?讲是讲盖盖子,那个盖子需要盖吗?那个盖子就是我们的心,就是法我执和人我执这两个盖子。所以当我们知道了来龙,是不是就懂得了去脉?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当下就解脱。
所以这个「满中擎空」,怎么「满中」呢?虽然他证到个频伽瓶,它这个空还自私其小,但是整个虚空是不是还是它啊?这个佛心,在佛在菩萨有没有增加一丝一毫?在凡夫有没有减少一丝一毫?大家都是「满中擎空」,只在于你的心怎么认识问题。
千里远行:凡夫千里远行就是在六道里轮回,「千里」是表无量里,无始以来都在轮回。这一生做人,那一生做鬼,讲是讲六道,实际上是无量道。就是一个人道,对无量的道——穷人、富人、贵人、贱人、黑人、白人,各人的智慧财富是不是有无量的等级啊?一个等级就是一个国。
修行人这个「千里远行」,可以理解为阿罗汉的四圣谛、辟支佛的十二因缘、《大方广佛华严经》别教菩萨的无量法门、《妙法莲华经》的一心三藏、四十二分分真即佛、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六十个圣位等等这无量个修行法门,修行次第。所以这个「千里远行」,十法界森罗万相、生住异灭都叫「千里远行」,都是我们的心在动,心在起妙用。
比如我这里有一个茶杯瓶,一个孔,这个茶杯里的空跟外面的这个虚空能不能分开?当下是不是一个空?即使把它盖起来是不是还是一个空啊?这个茶杯盖本身是不是空?我把这个墙上挖一个洞,我没有挖之前,这里是不是就是洞啊?是的。我肉团身在这里占了个空位,有没有把这里的空挤到旁边去了?我走到哪里是不是都是一个空啊?所以「塞其两孔」,从此有了人我执、法我执。怎么叫人我执?这里面就是我。怎么法我执啊?外面就是你。
再以大海的水为例:整个海里的水是不是一个本体啊?这个小瓶子、那个小罐子把水灌满了以后,盖子一盖,这是玻璃瓶里的,那是什么什么瓶里的,是不是执著起来了?讲是讲盖盖子,那个盖子需要盖吗?那个盖子就是我们的心,就是法我执和人我执这两个盖子。所以当我们知道了来龙,是不是就懂得了去脉?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当下就解脱。
所以这个「满中擎空」,怎么「满中」呢?虽然他证到个频伽瓶,它这个空还自私其小,但是整个虚空是不是还是它啊?这个佛心,在佛在菩萨有没有增加一丝一毫?在凡夫有没有减少一丝一毫?大家都是「满中擎空」,只在于你的心怎么认识问题。
千里远行:凡夫千里远行就是在六道里轮回,「千里」是表无量里,无始以来都在轮回。这一生做人,那一生做鬼,讲是讲六道,实际上是无量道。就是一个人道,对无量的道——穷人、富人、贵人、贱人、黑人、白人,各人的智慧财富是不是有无量的等级啊?一个等级就是一个国。
修行人这个「千里远行」,可以理解为阿罗汉的四圣谛、辟支佛的十二因缘、《大方广佛华严经》别教菩萨的无量法门、《妙法莲华经》的一心三藏、四十二分分真即佛、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六十个圣位等等这无量个修行法门,修行次第。所以这个「千里远行」,十法界森罗万相、生住异灭都叫「千里远行」,都是我们的心在动,心在起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