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架空战列舰技术疑点的解释性说明
首先提请各位看官注意,这不是在自问自答,而是针对近日来有关本架空战列舰某些技术疑点的集中回应。
其一,关于架空符合华约标准的条约战列舰(标排35560公吨,主炮16寸以内)时超标与否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作为设计师还是应该力求节省每一吨重量。因为能否超标、超标多少那是军政界大佬考虑的事情,设计师要做的只是在条约许可范围内最大限度优化每一吨重量的用途。(当然能超标偷吨位那再好不过)应当这样想,原始设计越紧凑,一旦允许超标,其性能增益潜力岂不越大?比方说本舰如果能超标到黎姐的水平(超标2000吨左右),各方面性能无疑能达到一个相当令人满意的水准。
其二,很多人一看四联16寸就觉得不可能,理由是就算条约战列舰标杆如黎姐也只能上四联15寸。其实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依我个人看法,法系新式四联装(敦刻尔克/黎塞留)超重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其实不能完全反映四联装炮塔的重量规律。比方说敦刻尔克的四联装13寸主炮塔重达1497吨,而KGV的四联装14寸主炮塔不过1557吨。从同款主炮双联/四联重量对比来看,英系14寸Mark7是900.5吨对1557吨,早期的法制M1912型340毫米主炮是1000吨对1500吨,可以看出同款主炮,双联装重量一般是四联装的57.8%到66.7%,而黎塞留级那重达2476吨的15寸四联炮塔就非常迷了,因为就算公认偏重的德系双联15寸炮塔也才1052公吨,后者仅为前者的42.5%,可以看出黎姐主炮塔相比其他四联设计超重到了何种地步(我不知道法国人究竟玩了什么花活超重成这样,可能是出于冗余性和安全性考虑吧)。若按之前所述比较正常的重量比例,一座四联16寸主炮塔的重量完全可以控制在2200吨左右(这已经是按最重的德系双联16寸算了)。至于座圈直径,按照作者自己对沙俄布勃诺夫案图纸的测量,应该在15.5米左右。总之以上估计都是有所依据的,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如果采用同侧共鞍的紧凑简化设计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难度)我觉得既然造船拉胯如毛子都敢在一战前设想四联16寸(那可是官方案,标排35000,三座四联16寸,航速25节!果然明斯克魔法是有传统的),我们这些21世纪的架空者反倒想都不敢想,魄力未必小了一些。
其三,很多人说设计完美如黎姐也会超标,我这个指标完全是放卫星。其实不然,我的设计这么省吨位,肯定是有猫腻的(话说条约舰谁家没有呢?)本案干舷比黎姐低,速度比黎姐慢,续航比黎姐小,主炮备弹量比黎姐少,反舰副炮火力比黎姐弱,水平防护全面不如,垂直防护看起来强一些但水下延伸不足(和纳尔逊一样的纸裤裆问题),也没有桥楼结构直接平甲板,这些都省了很多重量,再考虑四联16寸的减重部分,控制在条约范围内是完全可能的。当然如果允许超标以上问题都可以改善。
其四,我注意到很多人诟病中轴线上两座四联副炮的布局,认为浪费装甲带长度。对这一点,恕我不能苟同。需要注意的是,四联副炮塔下方是副炮弹药库,这个弹药库的体积是一定的,是少不了的,也就是说哪怕四联副炮的那个位置啥都不放,也无法节约装甲带长度——总不能把下面的弹药库也一起砍了。有人问能不能学美战把副炮弹药库叠加在轮机舱上方,可以当然可以,但我认为这样做是有安全隐患的(以前战列舰吧里貌似有大佬论述过)。现实中这样的中轴布置不乏其例,如大和/阿拉斯加都有采用,而中轴副炮的好处也是巨大的,首先是射界优良,一座炮可以当两座炮用,其次是隔开了主炮塔和上层建筑的距离,减轻了主炮暴风对观瞄设备的影响(同样优化了两座主炮的射界)。至于对主炮弹药库安全性的影响,只要仔细设计基本可以避免(参照大和和加斯科涅)
其五,有人认为前后平均布置主炮落后时代需求。其实吧,蒙大拿和前卫算末代战列舰了吧?她们的主炮不一样是前后平均分布吗?依个人看法这个其实不算太大问题,特别是考虑到本案舰尾主炮前向射界非常优良。
最后是设定时间的问题,我再次提请各位注意本舰开工时间是1931年,这个时间点的子系统水平是无法与真正的末代新锐(如南达)匹敌的,我们在架空时必须注意这一点。比如本案锅炉性能就不如后来黎姐上的增压锅炉(否则极速能上30节的),我认为在这样的限制下,本案已经做到了条约框架内的极致。
如果各位还有什么疑问或建议欢迎补充,我唯一希望的是大家讨论时能理性对话,无论拿出什么观点都做到有理有据,用数据和事实就事论事,而不是复读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甚至搞人身攻击。
首先提请各位看官注意,这不是在自问自答,而是针对近日来有关本架空战列舰某些技术疑点的集中回应。
其一,关于架空符合华约标准的条约战列舰(标排35560公吨,主炮16寸以内)时超标与否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作为设计师还是应该力求节省每一吨重量。因为能否超标、超标多少那是军政界大佬考虑的事情,设计师要做的只是在条约许可范围内最大限度优化每一吨重量的用途。(当然能超标偷吨位那再好不过)应当这样想,原始设计越紧凑,一旦允许超标,其性能增益潜力岂不越大?比方说本舰如果能超标到黎姐的水平(超标2000吨左右),各方面性能无疑能达到一个相当令人满意的水准。
其二,很多人一看四联16寸就觉得不可能,理由是就算条约战列舰标杆如黎姐也只能上四联15寸。其实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依我个人看法,法系新式四联装(敦刻尔克/黎塞留)超重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其实不能完全反映四联装炮塔的重量规律。比方说敦刻尔克的四联装13寸主炮塔重达1497吨,而KGV的四联装14寸主炮塔不过1557吨。从同款主炮双联/四联重量对比来看,英系14寸Mark7是900.5吨对1557吨,早期的法制M1912型340毫米主炮是1000吨对1500吨,可以看出同款主炮,双联装重量一般是四联装的57.8%到66.7%,而黎塞留级那重达2476吨的15寸四联炮塔就非常迷了,因为就算公认偏重的德系双联15寸炮塔也才1052公吨,后者仅为前者的42.5%,可以看出黎姐主炮塔相比其他四联设计超重到了何种地步(我不知道法国人究竟玩了什么花活超重成这样,可能是出于冗余性和安全性考虑吧)。若按之前所述比较正常的重量比例,一座四联16寸主炮塔的重量完全可以控制在2200吨左右(这已经是按最重的德系双联16寸算了)。至于座圈直径,按照作者自己对沙俄布勃诺夫案图纸的测量,应该在15.5米左右。总之以上估计都是有所依据的,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如果采用同侧共鞍的紧凑简化设计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难度)我觉得既然造船拉胯如毛子都敢在一战前设想四联16寸(那可是官方案,标排35000,三座四联16寸,航速25节!果然明斯克魔法是有传统的),我们这些21世纪的架空者反倒想都不敢想,魄力未必小了一些。
其三,很多人说设计完美如黎姐也会超标,我这个指标完全是放卫星。其实不然,我的设计这么省吨位,肯定是有猫腻的(话说条约舰谁家没有呢?)本案干舷比黎姐低,速度比黎姐慢,续航比黎姐小,主炮备弹量比黎姐少,反舰副炮火力比黎姐弱,水平防护全面不如,垂直防护看起来强一些但水下延伸不足(和纳尔逊一样的纸裤裆问题),也没有桥楼结构直接平甲板,这些都省了很多重量,再考虑四联16寸的减重部分,控制在条约范围内是完全可能的。当然如果允许超标以上问题都可以改善。
其四,我注意到很多人诟病中轴线上两座四联副炮的布局,认为浪费装甲带长度。对这一点,恕我不能苟同。需要注意的是,四联副炮塔下方是副炮弹药库,这个弹药库的体积是一定的,是少不了的,也就是说哪怕四联副炮的那个位置啥都不放,也无法节约装甲带长度——总不能把下面的弹药库也一起砍了。有人问能不能学美战把副炮弹药库叠加在轮机舱上方,可以当然可以,但我认为这样做是有安全隐患的(以前战列舰吧里貌似有大佬论述过)。现实中这样的中轴布置不乏其例,如大和/阿拉斯加都有采用,而中轴副炮的好处也是巨大的,首先是射界优良,一座炮可以当两座炮用,其次是隔开了主炮塔和上层建筑的距离,减轻了主炮暴风对观瞄设备的影响(同样优化了两座主炮的射界)。至于对主炮弹药库安全性的影响,只要仔细设计基本可以避免(参照大和和加斯科涅)
其五,有人认为前后平均布置主炮落后时代需求。其实吧,蒙大拿和前卫算末代战列舰了吧?她们的主炮不一样是前后平均分布吗?依个人看法这个其实不算太大问题,特别是考虑到本案舰尾主炮前向射界非常优良。
最后是设定时间的问题,我再次提请各位注意本舰开工时间是1931年,这个时间点的子系统水平是无法与真正的末代新锐(如南达)匹敌的,我们在架空时必须注意这一点。比如本案锅炉性能就不如后来黎姐上的增压锅炉(否则极速能上30节的),我认为在这样的限制下,本案已经做到了条约框架内的极致。
如果各位还有什么疑问或建议欢迎补充,我唯一希望的是大家讨论时能理性对话,无论拿出什么观点都做到有理有据,用数据和事实就事论事,而不是复读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甚至搞人身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