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应用相对论的说法源于此,被相对论支持者广泛传抄,相对论支持者也把它作为GPS用到了相对论的理论依据:
GPS卫星以每小时14000千米的速度绕地球飞行。根据狭义相对论,当物体运动时,时间会变慢,运动速度越快,时间就越慢。因此在地球上看GPS卫星,它们携带的时钟要走得比较慢,用狭义相对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每天慢大约7微秒。GPS卫星位于距离地面大约2万千米的太空中。根据广义相对论……每天快大约45微秒。在同时考虑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后,GPS卫星时钟每天还要快上大约38微秒,这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GPS系统必须达到的时间精度是纳秒级的,这个误差就非常可观了(38微秒等于38000纳秒)。如果不校正的话,GPS系统每天将会累积大约10千米的定位误差,是没有用的。
创立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必须用相对论GPS才能精确到能用的程度,而因为GPS实际上的确能够用,所以,相信这一说法的人自然就认为GPS是能够支持相对论的证据。
其中的【如果不校正的话,GPS系统每天将会累积大约10千米的定位误差,是没有用的】源自38μs × 光速 = 11.4km。
从理论上来说,以地面点的三维坐标(N,E,H)为待定参数,确实只需要测出3颗卫星到地面点的距离就可以确定该点的三维坐标了。但是,卫地距离是通过信号的传播时间差Δt乘以信号的传播速度v而得到的。其中,信号的传播速度v接近于真空中的光速,量值非常大。因此,这就要求对时间差Δt进行非常准确的测定,如果稍有偏差,那么测得的卫地距离就会谬以千里。而时间差Δt是通过将卫星处测得的信号发射时间tS与接收机处测得的信号达到的时间tR求差得到的。其中,卫星上安置的原子钟,稳定度很高,我们认为这种钟的时间与GPS时吻合;接收机处的时钟是石英钟,稳定度一般,我们认为它的时钟时间与GPS时存在时间同步误差,并将这种误差作为一个待定参数。这样,对于每个地面点实际上需要求解就有4个待定参数,因此至少需要观测4颗卫星至地面点的卫地距离数据。
卫星定位并不是用卫星与接收机的时差,而是用不同卫星间的时差来计算目标物体的位置,因卫星上的时钟要快都快,只会产生38µs /1天的相对误差,具体时间(不是时刻值)的绝对误差取决于时间长短,如果被定为的物体距卫星20000000m,1天(d)=86400000毫秒(ms)=86400000000µs,卫星测算这20000000m的距离不做这所谓的相对论修正产生的绝对误差大约只有:
20000000mx38µs /86400000000µs
=2mx38/8640
=38m/4320
=8.796mm
也有精确一点的一天相对论误差38.6µs之说,按38.6µs算
20000000mx38.6µs /86400000000µs
=2mx38.6/8640
=38.6m/4320
=8.93mm
对于“ 38μs × 光速 = 11.4km.……用户终端上的结果每天就会累积±11.4km的误差。这样的话这个定位系统就毫无用处,相当于报废了”,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其物理意义就能知道这属于不实之词:
38μs ×300000000m/s = 11.4km
300000000m/sx 86400000000µs=25920000000km
38μs × 光速 = 11.4km其物理意义是,25920000000km实际距离所谓相对论效应导致的绝对误差仅为11.4km,有人说这11.4km还是很大啊,但关键的是,定位一次要的了一天的时间么?卫星定位相距卫星实际距离20000000m的目标,仅需0.067s,如此短的时间,时间绝对误差0.067s x38µs /86400000000µs微乎其微,故20000000m路程的绝对误差不足一厘米!
因此,“不论是GPS,还是中国自己的北斗导航,都必须考虑卫星在太空中的相对论效应,如果不考虑,那么产生的偏差将非常非常大,以至于根本无法实现导航!”完全属于不靠谱的虚妄之词。
GPS卫星以每小时14000千米的速度绕地球飞行。根据狭义相对论,当物体运动时,时间会变慢,运动速度越快,时间就越慢。因此在地球上看GPS卫星,它们携带的时钟要走得比较慢,用狭义相对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每天慢大约7微秒。GPS卫星位于距离地面大约2万千米的太空中。根据广义相对论……每天快大约45微秒。在同时考虑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后,GPS卫星时钟每天还要快上大约38微秒,这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GPS系统必须达到的时间精度是纳秒级的,这个误差就非常可观了(38微秒等于38000纳秒)。如果不校正的话,GPS系统每天将会累积大约10千米的定位误差,是没有用的。
创立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必须用相对论GPS才能精确到能用的程度,而因为GPS实际上的确能够用,所以,相信这一说法的人自然就认为GPS是能够支持相对论的证据。
其中的【如果不校正的话,GPS系统每天将会累积大约10千米的定位误差,是没有用的】源自38μs × 光速 = 11.4km。
从理论上来说,以地面点的三维坐标(N,E,H)为待定参数,确实只需要测出3颗卫星到地面点的距离就可以确定该点的三维坐标了。但是,卫地距离是通过信号的传播时间差Δt乘以信号的传播速度v而得到的。其中,信号的传播速度v接近于真空中的光速,量值非常大。因此,这就要求对时间差Δt进行非常准确的测定,如果稍有偏差,那么测得的卫地距离就会谬以千里。而时间差Δt是通过将卫星处测得的信号发射时间tS与接收机处测得的信号达到的时间tR求差得到的。其中,卫星上安置的原子钟,稳定度很高,我们认为这种钟的时间与GPS时吻合;接收机处的时钟是石英钟,稳定度一般,我们认为它的时钟时间与GPS时存在时间同步误差,并将这种误差作为一个待定参数。这样,对于每个地面点实际上需要求解就有4个待定参数,因此至少需要观测4颗卫星至地面点的卫地距离数据。
卫星定位并不是用卫星与接收机的时差,而是用不同卫星间的时差来计算目标物体的位置,因卫星上的时钟要快都快,只会产生38µs /1天的相对误差,具体时间(不是时刻值)的绝对误差取决于时间长短,如果被定为的物体距卫星20000000m,1天(d)=86400000毫秒(ms)=86400000000µs,卫星测算这20000000m的距离不做这所谓的相对论修正产生的绝对误差大约只有:
20000000mx38µs /86400000000µs
=2mx38/8640
=38m/4320
=8.796mm
也有精确一点的一天相对论误差38.6µs之说,按38.6µs算
20000000mx38.6µs /86400000000µs
=2mx38.6/8640
=38.6m/4320
=8.93mm
对于“ 38μs × 光速 = 11.4km.……用户终端上的结果每天就会累积±11.4km的误差。这样的话这个定位系统就毫无用处,相当于报废了”,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其物理意义就能知道这属于不实之词:
38μs ×300000000m/s = 11.4km
300000000m/sx 86400000000µs=25920000000km
38μs × 光速 = 11.4km其物理意义是,25920000000km实际距离所谓相对论效应导致的绝对误差仅为11.4km,有人说这11.4km还是很大啊,但关键的是,定位一次要的了一天的时间么?卫星定位相距卫星实际距离20000000m的目标,仅需0.067s,如此短的时间,时间绝对误差0.067s x38µs /86400000000µs微乎其微,故20000000m路程的绝对误差不足一厘米!
因此,“不论是GPS,还是中国自己的北斗导航,都必须考虑卫星在太空中的相对论效应,如果不考虑,那么产生的偏差将非常非常大,以至于根本无法实现导航!”完全属于不靠谱的虚妄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