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头尸诡计是本格推理小说中常见的诡计类型,古今中外的大师们均在尸体上做足了文章,无头的尸体早在小说中堆积如山,甚至发展出了各种切割尸体的“变招”,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便是其中翘楚。如何在高招林立的诡计群中,把自己的无头尸诡计用的独树一帜、用的与众不同,相信这是三津田在创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估计就是这种力求创新的想法,三津田在本作中以无头尸诡计为基础,以叙述性诡计为补充,运用了一种把经典诡计和叙述诡计相结合的诡计模式,华丽地演变出了一曲经典本格与新本格的协和变奏曲,不仅谜面、悬念扣人心弦,解密更是频频逆转、一波三折,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在本书的前言中,三津田曾无不得意地叫嚣,自己在本书中所设下了三十七道谜题,只需要一个真相就能完全解开。而实际上,三津田不仅运用惊涛般地三重逆转击破了所有谜题,还在结尾处抛下了更加惊愕的谜团,这最后一击,着实令许多读者得到了颤栗的恐怖体验,继而陷入了更深的疑惑之中。怪不得凌徹曾经强调过:“本格推理与恐怖文学的交辉相映,使得读者无法预测类型的不确定性,成为了刀城言耶系列相当重要的特色。”
开篇的童谣真是先声夺人——想想阿婆和横沟正史的童谣小说,再想想本书的来历,不自禁地噤若寒蝉(我可是恐怖片控~~~喂你控得太多了吧)……这个基调,就伴随着阅读,一路延续。
小说一开始就抛出一个“编者按”,稍微了解情况的读者都会知道,落款处名叫“刀城言耶”的所谓编者,就是三津田笔下的系列侦探。但是侦探为什么会在“编者按”中出现,充当编者?而且还在“编者按”中称,此书来自于高屋敷妙子之手,但其中部分应该感谢“江川兰子氏”的贡献。紧接着又是一篇作者署名为高屋敷妙子的“前言”,聪明的读者马上会反映过来,这是“书中书”模式,本身是一部小说,小说中描述的内容又是一部小说。除此以外,前言部分还告诉读者,本书所采用的章节形式以及目的,并表明这是在一本名为《迷宫草子》的杂志上连载的作品。
非常羞愧的是,直到结局,也完全、半点也没猜到答案与凶手。虽说可以找各种理由(今年的最后一季真是痛苦而漫长啊),但没猜到就是没猜到,不能归咎于借口。非常高兴的是,最后还是惩罚了多年前逃脱罪责的凶手,这是最重要的,不管假以谁手(当然我不接受作祟这种专业传说的结论)
略显繁琐的叙事结构让我们生疑,这是使用叙述性诡计的征兆吗?作者使用这种多视角化的叙述模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在章节之间频繁切换的视角,与作品使用的主要诡计——无头尸诡计又是怎样的关系?
一系列的疑问伴随我们阅读的过程之中,但其实这都是三津田为了制造结局的重重逆转而埋下的伏笔。“小说中的小说”是为了模糊小说内外现实与虚构的边界,而多视角的转换则是在结构上呼应小说诡计的终极核心。
纵观当今推理小说使用的各种诡计,虽说展现出不可能谜团,并解释其原因,回答各种“为什么”能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阅读产生的求解、探知的需求,但能够营造最让读者感到惊愕效果并体验到强烈快感的诡计模式,还是非“逆转、颠覆、崩坏”之类莫属。而要达成“逆转、颠覆、崩坏”的效果,在侦探推理小说发展了近百年的今天,光是用传统的诡计则显得有所力不从心。
从本质上来说,“逆转、颠覆、崩坏”实际上就是一种置换,就是把原本已经在读者脑海中形成的定论加以破坏,进行掉包,让高度的真实与高度的虚伪进行激烈碰撞,从而实现错愕、震惊、难以置信而又恍然大悟、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精神快感。“定论”的内容则是越基础、越底层,建设得越牢固,越容易体现崩坏的剧烈性,比如性别的颠倒、身份的置换、年龄的误差等等。
为了营造最强烈的破坏效果,三津田费劲心机地进行了一番世界观的建设。
1、第一重建设:性别确认。男孩子叫“长寿郎”,女孩子叫“妃女子”,作品从一开始就在姓名上向读者灌输性别的概念。再加上背景设定“男尊女卑”、“性别很重要”的暗中作用,以及“斧高”那自我判断为同性恋的心理暗示(这里就体现出为什么要用第三人称描写“斧高”视角故事的原因了),读者很容易就对作品中关键人物性别的认知确信无疑。
2、第二重建设:身份确认。身份的具体信息包括姓名、职务(地位)这两大要素,三津田通过斧高视角的叙述,强化读者对其佣人身份的确认,以及对长寿郎“继承人”身份的确认。在这重建设中,为了让读者确认生者和死者的身份,三津田使用了无头尸诡计和叙述性诡计相结合的方法,先用无头尸体确认死者身份,再用叙述性诡计确认生者身份。在双重诡计的作用下,读者的思维方向则被牢牢框定。
3、第三重建设:叙事确认。通过多视角变换的叙述,巩固读者对人物身份的印象和认知。
4、第四重建设:背景设定。作品设置了特定年代、特定地区、特定家族、特定民俗、特定传说的厚实背景,不仅有营造气氛的巨大功用,而且凡遇不合逻辑之处,比如一守家迅速处理掉第一具尸体的行为,均可进行模糊和淡化处理。
5、第五重建设:直接误导。凶手费尽心机砍下死者的头颅,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行为,而这行为的原因,往往就是破解无头尸诡计的关键。作者煞费苦心的总结归纳出无头尸诡计大全十一条砍头原因,自然不是真的要帮助读者识破自己的秘密,反而是要误导读者,转移读者的视线,将真正的核心机密隐藏起来。
于是,就在如此多重的叙述性诡计的包装下,经典的无头尸诡计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读者对“为什么要砍头”始终难以明了、无法猜透,如坠五里云雾,而三津田在本书前言中自称的一个答案解开37个谜题的噱头,也确实所言非虚,只不过这个答案不是简单的什么“长寿郎其实是女人”这样,而应该是小说诡计的终极核心——“多重置换”,这些“置换”又带有鲜明的因果关系,完美地衔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优美的诡计链,在逻辑推演上也具有相当的美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能实现一个答案解开37个谜题的大胆设想:
长寿郎与妃女子兄妹出生后进行性别、身份置换(为了破除当地民间流传的诅咒)——十三夜参礼试图还原(置换回来)——真•长寿郎被杀(尸体被快速处理,并被描述为女性即妃女子的尸体,实为死者置换)——妃女子继续假扮长寿郎(保持置换状态)——二十三夜参礼出现两具无头尸体,男性女性各一具,(确认为古里毬子和长寿郎,但实际上是“保持置换状态”的真•妃女子即假•长寿郎以及江川兰子,此处制造无头尸体目的仍然是利用了先前性别置换,实现凶手和两个死者之间身份的三角置换)
除了无头尸诡计带来的各种置换外,作品中还有多个置换,包括江川兰子实为使用女性笔名的男作家,以及书中书的作者高屋敷妙子使用叙述者为“我”的第一人称出现后被凶手替换等等。作品中关于同性恋的解说,也完美的填补了事件发生的内在逻辑。
当然,为了公平起见,作品中也设置了很多可以让读者推理的元素,但是这些都在双重诡计的掩盖下瞒天过海、暗渡陈仓。
总之,本作既有强大的诡计带来的扣人心弦的华丽谜面,又有完整自洽的逻辑推演体系,再加上多重置换与多重逆转给予读者的多重冲击,各种荣誉的确名至实归!
估计就是这种力求创新的想法,三津田在本作中以无头尸诡计为基础,以叙述性诡计为补充,运用了一种把经典诡计和叙述诡计相结合的诡计模式,华丽地演变出了一曲经典本格与新本格的协和变奏曲,不仅谜面、悬念扣人心弦,解密更是频频逆转、一波三折,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在本书的前言中,三津田曾无不得意地叫嚣,自己在本书中所设下了三十七道谜题,只需要一个真相就能完全解开。而实际上,三津田不仅运用惊涛般地三重逆转击破了所有谜题,还在结尾处抛下了更加惊愕的谜团,这最后一击,着实令许多读者得到了颤栗的恐怖体验,继而陷入了更深的疑惑之中。怪不得凌徹曾经强调过:“本格推理与恐怖文学的交辉相映,使得读者无法预测类型的不确定性,成为了刀城言耶系列相当重要的特色。”
开篇的童谣真是先声夺人——想想阿婆和横沟正史的童谣小说,再想想本书的来历,不自禁地噤若寒蝉(我可是恐怖片控~~~喂你控得太多了吧)……这个基调,就伴随着阅读,一路延续。
小说一开始就抛出一个“编者按”,稍微了解情况的读者都会知道,落款处名叫“刀城言耶”的所谓编者,就是三津田笔下的系列侦探。但是侦探为什么会在“编者按”中出现,充当编者?而且还在“编者按”中称,此书来自于高屋敷妙子之手,但其中部分应该感谢“江川兰子氏”的贡献。紧接着又是一篇作者署名为高屋敷妙子的“前言”,聪明的读者马上会反映过来,这是“书中书”模式,本身是一部小说,小说中描述的内容又是一部小说。除此以外,前言部分还告诉读者,本书所采用的章节形式以及目的,并表明这是在一本名为《迷宫草子》的杂志上连载的作品。
非常羞愧的是,直到结局,也完全、半点也没猜到答案与凶手。虽说可以找各种理由(今年的最后一季真是痛苦而漫长啊),但没猜到就是没猜到,不能归咎于借口。非常高兴的是,最后还是惩罚了多年前逃脱罪责的凶手,这是最重要的,不管假以谁手(当然我不接受作祟这种专业传说的结论)
略显繁琐的叙事结构让我们生疑,这是使用叙述性诡计的征兆吗?作者使用这种多视角化的叙述模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在章节之间频繁切换的视角,与作品使用的主要诡计——无头尸诡计又是怎样的关系?
一系列的疑问伴随我们阅读的过程之中,但其实这都是三津田为了制造结局的重重逆转而埋下的伏笔。“小说中的小说”是为了模糊小说内外现实与虚构的边界,而多视角的转换则是在结构上呼应小说诡计的终极核心。
纵观当今推理小说使用的各种诡计,虽说展现出不可能谜团,并解释其原因,回答各种“为什么”能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阅读产生的求解、探知的需求,但能够营造最让读者感到惊愕效果并体验到强烈快感的诡计模式,还是非“逆转、颠覆、崩坏”之类莫属。而要达成“逆转、颠覆、崩坏”的效果,在侦探推理小说发展了近百年的今天,光是用传统的诡计则显得有所力不从心。
从本质上来说,“逆转、颠覆、崩坏”实际上就是一种置换,就是把原本已经在读者脑海中形成的定论加以破坏,进行掉包,让高度的真实与高度的虚伪进行激烈碰撞,从而实现错愕、震惊、难以置信而又恍然大悟、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精神快感。“定论”的内容则是越基础、越底层,建设得越牢固,越容易体现崩坏的剧烈性,比如性别的颠倒、身份的置换、年龄的误差等等。
为了营造最强烈的破坏效果,三津田费劲心机地进行了一番世界观的建设。
1、第一重建设:性别确认。男孩子叫“长寿郎”,女孩子叫“妃女子”,作品从一开始就在姓名上向读者灌输性别的概念。再加上背景设定“男尊女卑”、“性别很重要”的暗中作用,以及“斧高”那自我判断为同性恋的心理暗示(这里就体现出为什么要用第三人称描写“斧高”视角故事的原因了),读者很容易就对作品中关键人物性别的认知确信无疑。
2、第二重建设:身份确认。身份的具体信息包括姓名、职务(地位)这两大要素,三津田通过斧高视角的叙述,强化读者对其佣人身份的确认,以及对长寿郎“继承人”身份的确认。在这重建设中,为了让读者确认生者和死者的身份,三津田使用了无头尸诡计和叙述性诡计相结合的方法,先用无头尸体确认死者身份,再用叙述性诡计确认生者身份。在双重诡计的作用下,读者的思维方向则被牢牢框定。
3、第三重建设:叙事确认。通过多视角变换的叙述,巩固读者对人物身份的印象和认知。
4、第四重建设:背景设定。作品设置了特定年代、特定地区、特定家族、特定民俗、特定传说的厚实背景,不仅有营造气氛的巨大功用,而且凡遇不合逻辑之处,比如一守家迅速处理掉第一具尸体的行为,均可进行模糊和淡化处理。
5、第五重建设:直接误导。凶手费尽心机砍下死者的头颅,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行为,而这行为的原因,往往就是破解无头尸诡计的关键。作者煞费苦心的总结归纳出无头尸诡计大全十一条砍头原因,自然不是真的要帮助读者识破自己的秘密,反而是要误导读者,转移读者的视线,将真正的核心机密隐藏起来。
于是,就在如此多重的叙述性诡计的包装下,经典的无头尸诡计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读者对“为什么要砍头”始终难以明了、无法猜透,如坠五里云雾,而三津田在本书前言中自称的一个答案解开37个谜题的噱头,也确实所言非虚,只不过这个答案不是简单的什么“长寿郎其实是女人”这样,而应该是小说诡计的终极核心——“多重置换”,这些“置换”又带有鲜明的因果关系,完美地衔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优美的诡计链,在逻辑推演上也具有相当的美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能实现一个答案解开37个谜题的大胆设想:
长寿郎与妃女子兄妹出生后进行性别、身份置换(为了破除当地民间流传的诅咒)——十三夜参礼试图还原(置换回来)——真•长寿郎被杀(尸体被快速处理,并被描述为女性即妃女子的尸体,实为死者置换)——妃女子继续假扮长寿郎(保持置换状态)——二十三夜参礼出现两具无头尸体,男性女性各一具,(确认为古里毬子和长寿郎,但实际上是“保持置换状态”的真•妃女子即假•长寿郎以及江川兰子,此处制造无头尸体目的仍然是利用了先前性别置换,实现凶手和两个死者之间身份的三角置换)
除了无头尸诡计带来的各种置换外,作品中还有多个置换,包括江川兰子实为使用女性笔名的男作家,以及书中书的作者高屋敷妙子使用叙述者为“我”的第一人称出现后被凶手替换等等。作品中关于同性恋的解说,也完美的填补了事件发生的内在逻辑。
当然,为了公平起见,作品中也设置了很多可以让读者推理的元素,但是这些都在双重诡计的掩盖下瞒天过海、暗渡陈仓。
总之,本作既有强大的诡计带来的扣人心弦的华丽谜面,又有完整自洽的逻辑推演体系,再加上多重置换与多重逆转给予读者的多重冲击,各种荣誉的确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