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吧 关注:13,163贴子:157,221
  • 8回复贴,共1

叔本华的理论与中国古人(中国的古中医)的理论的惊人一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叔本华的理论与中国古人(中国的古中医)的理论的惊人一致


IP属地:澳大利亚1楼2023-06-17 08:34回复
    叔本华的理论在很多方面与中国古人的理论是一致的,都是那样的先进、那样的超前和那样的具生命力。在两者给出的几乎相同的解释中,有时候,叔本华的解释是更加的详尽,但有时候,中国古人的理论则又是更加的具体、细腻。但在本质上,两者的见解是一样的。为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我集中在《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的第1卷的 § 27。本来,要完整理解叔本华的理论,必须是要完整了解起码这整本著作。但限于篇幅,我就抽取鲜明、突出的段落,这样,我们也可以一窥叔本华与中国古人那同一样的深邃见解。英雄的确是所见略同的。下面所引的文字,是我所翻译的,在引文下面我给出我的看法。


    IP属地:澳大利亚4楼2023-06-17 09:00
    回复
      “在所有的理念,亦即在无机大自然的所有的力和有机大自然的所有的形态中显露出来的,是一个同一样的意欲,也就是说,这意欲进入了表象的形式、进入了客体性。这意欲的统一性因此肯定会透过在其所有现象之间的一种内在的亲缘关系而让我们认得出来。这种统一性在意欲的更高等级的客体化中显露出来了:在此等级,整个的现象更加的清晰,也就是说,在植物和动物的王国,这意欲的统一性透过所有形式当中普遍贯穿着的相似性、透过在一切现象中重现的基本类型而变得更加清晰。这基本类型正因此成了由法国人在这世纪所提出的、很了不起的动物学体系中的指导原则,并在比较解剖学中被至为充分地证明为“计划的统一性、解剖的因素的一致性”。••••••因此,这些事物就其内在本质而言是同一的,所以,不仅是在它们之间有着那显而易见的相似性, 在每一稍欠完美的事物当中,就必然已显现出与其紧邻的更加完美的事物的痕迹、暗示和结构。”
      ——————
      韦评:
      叔本华在此对这世界所有现象中的“统一性”、各现象中的|内在亲缘关系、那“普遍贯穿着的相似性”,与我们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的理论极为相似,叔本华也提供了现象的原因。但反映在中国古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中的“天人合一”则具体得多,“天”、“人”的性质相似、同一,是在全方位体现出来的,其中的一些具体联系,对于不谙这方面理论缘由的人来说,似乎是莫名其妙并被斥为荒谬的,但恰恰是中医的实践,予以了这方面见解的证实。


      IP属地:澳大利亚5楼2023-06-17 09:01
      回复
        “但在我们今天,那些电力的、化学的和力学的生理学家、那些顽固想要以有机体的的组成部分的“形式和混合”对有机体的整个生命和一切功能作出解释的人,却是做着同一样的事情;至于这一说法——生理学的解释就是把有机体生命还原为物理学所考察的普遍的力——我们仍可在梅克尔的《生理学档案》1820,第5卷,第185页中看到。甚至拉马克在其《动物哲学》,第2卷,第3章中宣称生命就只是热和电的作用效果:“热和电的物质就完全足够组合有关生命的这关键原因。”(第16页)。照此说法,热和电就会是自在之物了,动、植物的世界就会是其现象了。这种看法的荒谬之处在这部著作的第366页及后面显得特别刺眼。•••••••但与此同时,我们将马上看到这种物理学的和化学的解释可在多大程度上、在某些的界限之内被允许应用和可以应用在有机体上面,因为我将阐明:生命力当然是利用和应用了无机大自然的力,但却一点都不是由这些力所组成的,这就犹如铁匠并不是由铁锤和铁砧所组成一样。••••••如果自然科学想要把意欲更高等级的客体性还原为更低的等级,那就是误入歧途。••••••人们虽然会在机体里指出和说明化学的和物理的作用方式,但却永远无法以这些作用方式解释这机体,因为这机体根本不是一个由诸如此类这些的力的联合作用、亦即由偶然所造成的奇特现象,而是一个更加高级的理念。”
        ————
        韦评:
        以生物化学的方式(“意欲的更低等级的客体性”)去研究生命(“意欲更高等级的客体性”),终究是不得其要领,这也是现代医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而事实就是:西医至今在对付至为普遍的、很简单的身体问题上都束手无策,就是叔本华上面的正确论述的证明。


        IP属地:澳大利亚6楼2023-06-17 09:01
        回复
          “假如在意欲的更低级客体化的现象中,亦即在无机大自然中,多个的现象陷入互相的争斗——因为每一个现象在因果关系的引导下都想要夺取现存的物质——那么,从这现象的争斗中就会产生出某一更高的理念,而这一更高的理念就会制服和控制在此之前的更欠完美的一切,但采用的方法却是让这些的本质以一种从属的方式延续下去,这一更高的理念就从这些的本质那里吸收某一相类似的东西。••••••那通过战胜更多更低级的理念或说意欲的客体化而产生出的更加完美的理念,也正是通过其从每一被制服的理念中接纳了更高能量的相似性而获得了一个全新的性格、特性:意欲以新的、更清晰的方式客体化了。它原初是透过自然生成而形成的,然后是透过吸收现存的种子、有机汁液、植物、动物、人。也就是说,从低级现象的争斗中,产生出了吞噬了那一切的、更高一级的现象,但这现象也在更高等级上实现了所有低级现象的追求。据此,在这里,普遍存在着的是这一法则,“蛇只有吃掉了蛇,才能成为龙。”


          IP属地:澳大利亚10楼2023-06-17 09:08
          回复
            未完待续,但余下的后半部分不知为何贴上就被删掉。


            IP属地:澳大利亚15楼2023-06-17 09:14
            回复
              https://mp.weixin.qq.com/s/0w1KjAGZi_wjOsnrOyfKyw
              这篇文章只发了一半,我更像要说的其实是在后头,但发了以后就没了。
              上面的链接,登载了全文。


              IP属地:澳大利亚16楼2023-06-18 07:32
              回复
                绕来绕去,绕来绕去,能不能写通俗一点?你看你写这么多文章都没人评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6-18 09:55
                回复
                  哲学,是给人看的,是要每一个认得字的人能够轻易看懂的,那才叫哲学。一群人(无论你还是别的什么哲学大家)瞎编乱扯,搞出来一个又一个你们的专属名词,?有意思吗?你们觉得这能够被称得上是哲学吗?哲学如果有真理存在的,那一定是每个人都能轻易看懂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24-08-24 02: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