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典文学吧 关注:43贴子:1,241
  • 7回复贴,共1

读《九辩》感悟和体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九辩》是屈原之后的楚地文学家宋玉的代表作,虽多有模仿屈原的《离骚》,但同样也写出了自己的情志。以楼主的个人观点看,可在除屈辞之外的楚辞作品中居首。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5-14 13:56回复
    作者介绍: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人,楚国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担任楚王身边的文学侍臣。作品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等。有说法称他是屈原的弟子,虽无确切考证,但他的文风和辞赋艺术的确效法传承了屈原。在文学史上与屈原合称“屈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5-14 14:02
    回复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的开篇即直入主题,将萧瑟寂寥的秋景细致描摹,并抒发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感慨。而悲秋和抒情,正是《九辩》贯穿全辞的主题。
      在《九辩》以前,人们对秋的感受多是怀着欣喜和满足的,诗赋歌谣也多是表达对秋的赞美。因为秋季正是硕果累累,五谷丰登的丰收季节。但是宋玉却将暮秋白露为霜的清寒,叶落枯黄的黯淡和草木摇落的荒芜细致刻画,融入到辞赋和个人情感之中,赋予了秋生机不再,木叶凋零的哀情,从此往后,悲秋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吟咏的主要题材之一,并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意境。在这一点上,《九辩》是具有开创性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5-14 14:18
      回复
        万物寂寥的秋景正是对当时楚国衰败社会现实的折射。君臣腐败,朝纲不济,多为小人和庸臣当道,而诗人却只能屈居文学侍臣之位,为君王舞文弄墨,附庸风雅,故而诗人将自身郁郁不得志的际遇和对楚国的忧思融入了秋景之中,把个人哀伤抑郁的情感倾注其间,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更令人能感受到楚国当时忧患重重的时局,如肃杀的暮秋一样岌岌可危。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5-14 14:24
        回复
          在宋玉的笔下,秋还蕴含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懑,侧面衬托出诗人怀才不遇,抱负难求的不甘。而在后世无数诗人大家的发展下,秋景中悲凉的意境被着重抒写和强调,并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比如哀伤生机不再,岁月催人老的物是人非之情,亦或是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等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5-21 15:08
          回复
            将自身的情感,忧思以及动荡黑暗的社会现实以秋景来寄寓和象征,让本诗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比之《离骚》的直抒胸臆更浓厚,但也正是因此,《九辩》在批判的力度和精神的表达上显然比《离骚》逊色多矣。因此《九辩》的精神意志远没有《离骚》那么宏阔强健,也没有震动人心的文字力量。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5-21 15:14
            回复
              另外,《九辩》的批判往往是以暗喻和隐射来达成的,比如“何泛滥之浮云兮,猋雍蔽此明月。”“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而且诗人在诗中倾注的情感主要还是对君王的忠心和劝谏,而不是对天下苍生的博爱和关怀,这就使得本诗的精神内涵较为狭隘了。“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终莫敢直谏。”从本诗来看,的确是如此。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5-21 15:23
              回复
                《九辩》抒发的情感和体现的精神和《离骚》有很多相像之处,比如说怀才不遇的愤懑,对高洁志趣和个人修洁的持守,忠君爱国之心等等,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楚国的社会状况。秋景反复渲染带来的悲怆的情感冲击,可谓是开此风之先河。身为屈原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和楚辞体裁的继承人,宋玉也通过了浪漫瑰丽的想象和灰暗现实的强烈对比,让本诗的主题得以表达得淋漓尽致 。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5-21 15: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