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Eric H.Erikson,1902—1982)是一名美国精神分析医生,也是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建立了代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发展理论。他认为个性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从情绪、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研究个性。因此,埃里克森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一)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出生—1岁)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父母等抚养者能爱抚儿童,及时满足他们各方面的基本需求,就能使婴儿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使其感到世界和人是可靠的,因而会获得一定的安全感。相反,如果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儿童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对人和对环境的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也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更是青少年期形成同一性的基础。“婴儿期”这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在儿童的个性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即“希望”,它是指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具有持久的信念。
■(二)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1—3岁)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自主性。一方面,父母要给儿童一定的自由,允许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父母对子女的行为限制、惩罚与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怀疑或否定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父母也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儿童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或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既学会独立生活,又能服从一定的规定和要求,以便将来能遵守社会的秩序和法规。积极地解决这一阶段的危机,所形成的良好品质为“意志”,它是指个体能成功驾驭自己的情感。
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一)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出生—1岁)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父母等抚养者能爱抚儿童,及时满足他们各方面的基本需求,就能使婴儿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使其感到世界和人是可靠的,因而会获得一定的安全感。相反,如果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儿童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对人和对环境的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也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更是青少年期形成同一性的基础。“婴儿期”这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在儿童的个性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即“希望”,它是指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具有持久的信念。
■(二)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1—3岁)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自主性。一方面,父母要给儿童一定的自由,允许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父母对子女的行为限制、惩罚与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怀疑或否定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父母也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儿童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或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既学会独立生活,又能服从一定的规定和要求,以便将来能遵守社会的秩序和法规。积极地解决这一阶段的危机,所形成的良好品质为“意志”,它是指个体能成功驾驭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