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吧 关注:2,262贴子:8,002
  • 0回复贴,共1

十日内观禅——内观是在观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22年10月底我们入关,这是入寺后的首个十日禅。
回想第一次内观禅还是2017年。
现在,内观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打坐也成为一种潮流。不管是瑜伽冥想、禅修打坐,再或者市面上比较火的疗愈类课程,颂钵疗愈、催眠等,都是向内探索的必然途径。殊途同归。
经历过几次内观禅,我也更加笃定内观是解决问题极其简单、又极为智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操性也极强的方便法。
所以,我才有了想认真做分享的想法,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从中受益。
【观呼吸、保持觉知、保持平等心】这是内观禅的核心关键词,个人认为三者是有次第关系的。
先说内观禅的“内观”二字,顾名思义就是向内观察。
为什么向内观察?
因为“一切由心造”,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内心的幻化。
举个栗子:两人都坐在窗边喝咖啡,他们所处的客观环境完全相同,但如果此时把两人的眼蒙住,让他们描绘自己方才看到的世界,他们描绘的画面一定是不同的。
因为,内心关注什么,你真实的世界里就会有什么。每个人内心世界不同,所以他们的真实世界也就不同。
你脑海、心里的声音虽然看不到,但它会转换方式显化存在于你的真实世界中。比如,拥有积极的心态可能是一个喜欢赞美、鼓励、帮助别人的人。这就是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转化和依附关系。
所以,心是根源。心的问题解决了,现实中也就没问题了。
当你学会向内观的时候,一些以前总发生的问题可能不会再发生。即便它发生了,你也无需求助于他人就能解决它。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观,因为答案都在自己心中。
大部分时候,我们问别人:“你说这个好还是那个好”的时候,其实我们内心已经有了倾向性答案,只不过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来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而已。
内观禅学习为我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学习内观禅,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觉知自己的内心以及身体微细的变化,来判断、感知外界,而不是像从前一样后知后觉,总是在撞到南墙了、遇到坎儿过不去了,才意识到事情发生了。其实任何事情在发生之前,都是有迹象的,只是我们都太粗心、太焦躁了,感知不到这些。
比如: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与人发生矛盾冲突,但仔细一想,当下的“矛盾”这个现象只是个结果而已。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个果成熟之前,就已经有很多细微的症状出现来提示我们了。
例如,与对方沟通时身体不自觉地紧张、轻微地耸肩、呼吸变得沉重、嘴角下垂、不愿或不敢与对方有眼神交流等等,那当这些迹象出现的时候,我们更多地只是习惯性选择“逃避”——忽视这种不良感受、希望尽快结束这次不愉快的沟通、绕着走避免与对方见面……对不对?
有的人是感知不到自己身体的种种迹象的,因为太“粗心”而无法捕捉到这些微细。有的人虽然感知到了,但未能觉知它,也就是深度觉察这些变化带来的感受,反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
那么,当以上的觉知和思考都没有发生时,也就意味着你有意(意识到了但选择逃避)或者无意(并未觉知到事情发生之前的种种迹象)地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那个果成熟之前(在与人发生矛盾冲突这个事件出现之前)你什么都没做,只是任其发展。顺其自然的结果当然就是:一场酝酿已久的“矛盾冲突”。
但是,假设在这个重大的“矛盾冲突”发生之前,你觉知到了自己的身体和内心感受,也没有逃避它,而是通过自我反省、主动示好、换位思考、充分体察等行为,改善了你们的关系。而这些努力的本质其实是——改变事情发展的方向。就像你打了把方向盘,把车子驶向了另外一条路。
那么,“矛盾冲突”还会发生么?当然不会。
有的人说:有很多事情是意外,哪有什么酝酿已久!
那我们再想想,比如意外车祸,肇事方是不是有一定的情绪不稳定(因为堵车心烦)、不够专注(比如一边开车一边看手机)等等的行为习惯,那另一方呢?当我们用心分析的时候会发现,98%的所谓的意外背后都是有据可循的。还是那句话,我们的心太粗了,大多数时候对自己没有觉知。很多果的“种子”都是在无意间种下的。
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身体疾病等大多数问题的发生也都是这个原理。而内观就是通过心理训练让你获得自觉、觉他的能力,当你拥有这种能力,也就是意味着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生活中的困扰一定是越来越少了。没有心理和情绪上的负能量干扰,久而久之当然也是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不要向外求,外是现象,是果。执着于果、沉溺于果,对于现状的改善,未来的发展没有丝毫帮助。
要向内观,内是本质,是因。改变因是改变果的唯一途径。
所以,通过内观学习。我的心理状态更加平和,不会焦虑。身体状态也随之变好。即便遇到问题,我也能够平心静气去解决,而不是被情绪所操控而不自知。
【道场建设】
清净道场是修行开始的第一步。我把内观禅中的一些禁忌和要求,统归为“道场建设”。“道场建设”是为了把修行的干扰性降到最低,确保禅修效果。这些干扰都有什么呢?
比如:刷手机、阅读、接电话、与人交流等行为均会引起自身情绪的波动,摄入的食物(尤其是肉类、五辛)会影响身体状态。比如情绪波动久久未平息,食物的余味或进入体内的化学反应引起燥动、犯困等症状。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禅修时的状态。
所以,内观禅期间对学员的生活饮食、作息都有严格的管理。不仅要求食素、止语、手机及书籍上交、避免眼神、肢体接触等,禅修时上坐和下坐的时间都是严格控制的,迟到不得入禅堂。
禅修一般都是多人共修,因此就有了一个“场”的存在。管理如果不严格,一个人的状态拉胯,也很容易影响到周边师兄的禅坐状态,进而致使整个场气不聚、松散、散漫,这些都会影响到禅修的效果。
当然,除此之外,禅堂的秩序性也是很重要一部分(比如禅垫、引磬等禅堂布置),包括维诺老师的管理。总体能够达到让你一进入禅堂,内心就升起肃静、平和之感,能够很快进入打坐状态。
总的来说“道场建设”就是:收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屏蔽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十日内观禅的3个阶段】
17年参加的内观禅是印度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法,22年参加的内观禅是由大愿法师做开示讲解(播放视频)。不管是哪次,内观的核心都是观呼吸、保持觉知、保持平等心。
第一阶段:第1-3天,主要为观呼吸训练。
第二阶段:第4-9天,在观呼吸训练到位的基础上,进行“全身扫描”的深度觉知训练。
第三阶段:第10天,慈心观训练。
葛印卡老师和大愿法师的内观禅对于第二第三阶段的时间分配略有不同,但大致都是分为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观呼吸】
为什么要通过观呼吸法来训练?
要从微细训练开始,微细训练也是练基本功,底子要打好了才能建高楼。听过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吧,如此伟大的画家都是从练习线条和控笔开始的。越简单越不简单。复杂的事物无限拆解之后,都是简单的。简单是要素,复杂是简单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的产物。
微细的训练更能让我们的觉知力变得敏锐。当我们能够注意到及其微细的变化时(比如身体静脉的跳动、呼气时人中部位感受到的热浪),观察较为粗重的现象就更加不在话下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事物)。
观呼吸是人人可上手的简单的微细训练。
人人都会呼吸,所以观呼吸简单易上手。
呼吸是一切状态的显色剂。是所有情绪变化最直接和敏感的表象特征,但也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这也就意味着:当你能够专注到可以时刻觉知自己的呼吸,你大概率不会情绪失控,因为在情绪即将在体内升起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觉察到它、平息了它。
为什么第一阶段先要训练观呼吸?
为了收心、为了让自己进入“持久专注”的状态,为十日的内观禅开个好头。
泡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很容易没有耐心、焦虑、凡事讲求快进,刷小视频都是3秒钟没眼缘就划走。所以,你曾经有关注过、能感觉到自己的呼吸和脉搏么?很少有人可以关注到、感觉到。
但如果你的注意力能持续地聚焦于最微细的呼吸,也就意味着,此时的你一定是极为专注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心流”、“忘我”,它是一切高效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禅修进入状态的基本条件。
观呼吸好似穿针引线,会让你心神状态不知不觉变得极为专注、冷静、敏锐。
大部分时候,初学者禅修的第一阶段过得并不顺利,专注力较差、妄念横飞。但无论如何,通过3天观呼吸训练达到收心的效果,为接下来的禅修开个好头还是可以的。
所以,第一阶段是微细训练,是观呼吸训练。
如何进行观呼吸训练?
我们观察的身体部位是人中。一呼一吸之间,气流经过人中时,人中的感受,比如炽热、比如寒凉、比如仅仅是气流经过的感觉。当然,不同派别也有观腹部或其他身体部位的。但原理是一样的。
观呼吸看似简单,但要持续观呼吸就不容易了。不信你可以试试,十分钟专注感知自己的呼吸不走神是什么感觉。更何况,内观禅期间打一坐的时间是45-60min,一天起码得打7-8坐,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禅堂打坐。想要一次这么久,一天这么多次的持续保持专注力,没有妄念是很难做到的。
更难的是,除了意识上的障碍,身体上也是一大挑战。
为了保持身体的稳定性,打坐的最佳姿势是双盘(使身体成为稳定的三角形,打坐更加聚气,相对不易散乱),单盘次之,散盘再次之。学员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姿势,但无论是哪种姿势,一旦上坐,就不允许东倒西歪、变换姿势。如此一天下来,人基本上就是废柴一根了,腰酸腿酸后背疼……没有一处舒服的。
那么,有了身体疼痛这么大的干扰,你还能保持专注于观呼吸,没有杂念么?
持更中


1楼2023-03-22 07: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