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开播前都在说没有谭咏麟王菲陈奕迅,没有四大天王,代表不了港乐,不会去看。现在大家拼命夸的大魔王夫妇,开播前有多少年轻人真的会把他们当偶像?毕竟95后,他们就慢慢退出了,也少来内地参加节目。Lam哥都说了感谢我们的歌和声生不息,没想到让他收获了那么多年轻的粉丝。我听港乐长大的,都会想到四大天王陈奕迅古巨基,谭张,才Lam哥克勤。
我觉得港乐季是赢在"共鸣",唤起了那一代回忆,并赋予了新元素。第一期的空前成功,第二期被乱改的被批的体无完肤(来生缘是我认为最被编曲毁歌的,浪费了刘德华+刘惜君/单依纯的化学反应)。然后慢慢找到了港乐主旋律。
然后才是嘉宾。因为不管什么嘉宾,都会有人不满意。当然最终港岛季的嘉宾绝大部分还是用自己的魅力和辨识非常好的诠释。(不认可我就不说了
)。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找到共鸣,但宝岛季的难度更大,因为华语乐坛很包容、地域太广、风格太广。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都融入了很多优秀歌手和创作者。闽南语又远没有港乐那样传播广。而港乐就是香港为绝对中心,成败都是香港音乐人的产物。
我觉得港乐季是赢在"共鸣",唤起了那一代回忆,并赋予了新元素。第一期的空前成功,第二期被乱改的被批的体无完肤(来生缘是我认为最被编曲毁歌的,浪费了刘德华+刘惜君/单依纯的化学反应)。然后慢慢找到了港乐主旋律。
然后才是嘉宾。因为不管什么嘉宾,都会有人不满意。当然最终港岛季的嘉宾绝大部分还是用自己的魅力和辨识非常好的诠释。(不认可我就不说了
![](https://gsp0.baidu.com/5aAHeD3nKhI2p27j8IqW0jdnxx1xbK/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25.png)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找到共鸣,但宝岛季的难度更大,因为华语乐坛很包容、地域太广、风格太广。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都融入了很多优秀歌手和创作者。闽南语又远没有港乐那样传播广。而港乐就是香港为绝对中心,成败都是香港音乐人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