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上古至今的状态,天人相合——天人两分(若分若合)——天人相离(失而不能复,离而不能合)——天人相战。
2.道儒两家。
①道家认为儒家是盗夸,其所崇尚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儒家崇尚仁义,崇尚礼。道家认为儒家的仁义礼都是人为的仁义礼,而非自然的仁义礼。这里素书的第一句话,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可以一证。(老子时期)
②到庄子时期,对儒家的思想进一步发难。荀子展开反击,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只知天道,而并不知人道是什么。而荀子所崇尚的人对于庄子,都不是真正的人,是伪巧之人、天刑之人。
③总结:老子时期,虽然老子不认可孔子的儒家,但是还是欣赏孔子,孔子不懂天道也敬重老子。庄子时期及之后,分的越来越厉害,以致后来天人相战。后世人对于道儒的理解,道家反对仁义,儒家反对自然无为的天道之教,实际上并不是。
3.道家的仁义礼,即是素书所说的仁义礼,自然而然的,非人为制定的。人所创制的仁义礼,不是真正的仁义。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4.儒家的天道,儒家崇尚昊天大帝,认为圣王以德配天,礼教敬天即是明证。但是儒家的天道更多以人为主,天道已然流于形式。
5.天人本来是相合的,道儒两家也本来是一体。
素书对于天人两道,则是相合并举,并行不悖。经天纬地之学。
p3—p6
2.道儒两家。
①道家认为儒家是盗夸,其所崇尚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儒家崇尚仁义,崇尚礼。道家认为儒家的仁义礼都是人为的仁义礼,而非自然的仁义礼。这里素书的第一句话,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可以一证。(老子时期)
②到庄子时期,对儒家的思想进一步发难。荀子展开反击,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只知天道,而并不知人道是什么。而荀子所崇尚的人对于庄子,都不是真正的人,是伪巧之人、天刑之人。
③总结:老子时期,虽然老子不认可孔子的儒家,但是还是欣赏孔子,孔子不懂天道也敬重老子。庄子时期及之后,分的越来越厉害,以致后来天人相战。后世人对于道儒的理解,道家反对仁义,儒家反对自然无为的天道之教,实际上并不是。
3.道家的仁义礼,即是素书所说的仁义礼,自然而然的,非人为制定的。人所创制的仁义礼,不是真正的仁义。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4.儒家的天道,儒家崇尚昊天大帝,认为圣王以德配天,礼教敬天即是明证。但是儒家的天道更多以人为主,天道已然流于形式。
5.天人本来是相合的,道儒两家也本来是一体。
素书对于天人两道,则是相合并举,并行不悖。经天纬地之学。
p3—p6